10月25日,2025清華國家形象論壇在清華大學舉辦。論壇由清華大學國家形象傳播研究中心主辦,主題是“以文化強國塑國家形象”。中共四大紀念館黨支部書記、館長徐雪琛在主論壇上作了題為《守正與破圈:新時代先進文化的創新表達與國際傳播》的主題演講,以下為演講內容。

虹口,因虹口港而得名,這裡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和深厚的歷史底蘊。虹口作為人文資源深厚的文化大區,轄區內遺址遺跡、名人故居、優秀建築星羅棋佈、不勝枚舉。區域內已公佈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有4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7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有23處;優秀歷史建築近百處;3片歷史文化風貌區。魯迅、郭沫若、茅盾、沈尹默、丁玲等現代文化名人的故居和李白烈士故居、“左聯”會址紀念館等海內外知名的人文景觀猶如珍珠般鑲嵌在這23.4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使虹口有了與眾不同的文化底蘊。
特有的文化生態環境,使得虹口成為先進文化的策源地。19世紀60年代起,林樂知等在虹口創辦同文書局、中西書院和廣學會,出版《萬國公報》,介紹西方文化。1886年,宋耀如來虹口傳教建宅,養育了“宋氏三姐妹”和宋子文等三兄弟,結交並支持孫中山進行資産階級民主革命。1925年1月,中國共産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虹口召開,奠定了黨支部建設的歷史起點,為黨的發展壯大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927年10月,魯迅入住虹口景雲裏,感召了一大批先進文化人聚集虹口,于1930年3月在多倫路中華藝術大學內成立了著名革命文學團體“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二戰期間,虹口敞開胸懷,接納並保護了2萬多名猶太難民,成為猶太民族的“諾亞方舟”。虹口的江灣地區是淞滬會戰最激烈的戰場之一,提籃橋監獄成為關押、處決日本戰犯的主要場所之一,直接見證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艱難與勝利。
202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強調,要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思想,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大力提升文化軟實力。在各種文化交匯融合中進一步壯大主流價值、主流輿論、主流文化。要注重傳承城市文脈,加強文物和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弘揚紅色文化。
自2012年9月7日正式開館以來,中共四大紀念館深挖紅色文化與先進文化資源富礦,創新傳播方式,將豐富的紅色資源轉化為思政教育的鮮活教材,講好黨的誕生地故事,傳播紅色文化,弘揚核心價值。近年來,紀念館前瞻佈局、開拓新路,在先進文化IP的創新表達與國際傳播領域深耕不輟,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
在創新表達方面,我們以數字賦能和多元敘事,持續擦亮紅色品牌。我們打造滬上首個數字展廳,突破空間局限、實現一鍵換展;我們建設首個紅色資源元宇宙展區,讓遍佈全市的612處革命遺址,一屏盡覽、一覽無余;我們還以“三人可成支部,三人亦可成隊伍”為創意支點,創新打造“力量之源杯”3V3籃球賽,實現了紅色基因與體育精神的跨界融合,讓群眾在酣暢淋漓的比賽中強健體魄,更在揮灑汗水間感悟初心與使命;我們聯合新華網共同策劃推出AIGC創意短片《一期神秘的“英文補習班”》,用AI技術生動還原中共四大召開的歷史場景和重要意義,短片一經推出即火爆出圈,全網播放量超2500萬次;我們與B站、抖音等短視頻平臺合作,推出“力量之源·紅色100”專欄,通過“微劇情+小故事+短視頻”的多樣化傳播手段,以滬語講述方式為觀眾呈現100個紅色小故事,做好紅色文化和海派文化的堅定傳承者、生動詮釋者和精彩講述者。
紀念館還與上海戲劇學院聯袂打造少兒沉浸式紅色情景劇《廣吉裏》,通過在展廳內的實景演出,讓群眾深度感受那個時代革命先烈的愛國精神;與小熒星集團開展戰略合作,成立小熒星·小紅花藝術團(包含講解分團及舞蹈分團),共同開發紅色藝術教育課程;改編少兒沉浸式紅色舞蹈《晨光曲》,小演員們還以舞蹈再現《永不消逝的電波》中革命者的暗夜堅守,深刻詮釋了“用藝術語言講述黨史”的核心要義,助力青少年在情感共鳴中築牢信仰之基。
在國際傳播方面,我們與清華大學國家形象傳播研究中心、國際在線三方共同成立“先進文化國際傳播研究中心”,旨在通過學術研究、理論研討、文化交流、外宣實踐等虛實相結合的多元探索,找出一條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的先進文化國際傳播之路。其中,我們與國際在線攜手推出外宣系列短視頻《四大TALK》,邀請中外人士共同推介,助力中華文化“走出去”;另一方面,我們也聯合國際在線把外國網紅“請進來”,通過“打卡中國”活動,讓老外網紅們登頂浦西第一高,領略中國的發展成就,通過他們的視角與鏡頭展現中國形象、講好中國故事。今年,我們還結合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紀念活動,與白俄羅斯國立文學史博物館聯合推出《惟同條而共貫——中國與白俄羅斯反法西斯戰爭文學作品中的插畫藝術展》,並舉辦學術研討會。展覽開幕後在中白兩國獲得廣泛關注,白俄羅斯國立文學史博物館同步在官網上線專題展訊。研討會上中白與會專家普遍認為兩國政體相近、文化相通,應該以此次合作為契機進一步加強交流,尤其是文化交流,共同推動文化互鑒、文明共融。
新時代新征程上,中共四大紀念館將始終立足於三個關鍵維度,確保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先進文化影響力持續提升:一是要堅守根基,築牢底線,以歷史事實為根基深挖精神脈絡,以嚴謹審慎的態度進行創作傳播,確保文化表達在源頭上站得住、立得穩、行得正;二是要找準路徑,貫通情感,既要注重形式創新,做到表達方式喜聞樂見、通俗易懂,更要聚焦紅色故事中蘊含的家國情懷、奮鬥精神、犧牲奉獻等豐富情感內核,以共通的情感共鳴打破年齡、地域乃至文化隔閡,讓紅色故事真正做到入耳、入腦、入心;三是要聚焦內核,彰顯價值,緊扣先進文化的時代價值,將紅色故事與當代社會發展需求、青年價值追求相結合,讓紅色IP兼具歷史厚重感與當下生命力,提煉人類共有價值,推動紅色品牌成為展現中國精神、傳遞中國力量的重要窗口,讓“力量之源”紅色品牌成為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堅實載體,真正做到廣泛傳播、響亮出圈。
2030年將迎來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100週年,左聯盟員遍佈全國,涉足文學、音樂、美術、電影、戲劇等各個領域,我們希望和社會各界共商合作,一起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傳承賡續、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