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蠻幹到巧幹 ——毛相林帶領下莊人走上脫貧致富路
2020-07-08 09:11:13來源: 重慶日報編輯: 付意菲責編: 馮鈺穎

  原標題:“天坑下莊的開路人”系列報道之二:脫貧之路 從蠻幹到巧幹——毛相林帶領下莊人走上脫貧致富路

【要聞】從蠻幹到巧幹 ——毛相林帶領下莊人走上脫貧致富路

五月十七日,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毛相林(左一)和村民察看柑橘生長情況。記者 鄭宇 攝\視覺重慶

  “不信邪、堅韌、肯學……”這些,是縣鄉領導和下莊村民對毛相林最普遍的評價。

  因為不信邪,他才敢“不聽招呼”,帶領村民叫板絕壁;因為堅韌,他才能頂著6條生命逝去的巨大壓力,用7年時間完成了這項“異想天開”的壯舉;因為肯學,他面對挫折才能不斷總結經驗教訓,轉換思路,帶領下莊人走上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

  路修好後,毛相林將工作重心放在了完善基礎設施、發展産業上。在這個過程中,這個沒多少文化的小個子男人,走過不少彎路,甚至在村民大會上作過檢討。

  火,只能把鐵煉成鋼,卻無法把鐵燒成灰燼。挫折和打擊,只能讓毛相林更有韌勁,卻無法將他擊垮。

  面對一次次失敗、打擊,毛相林不再像當年修路那樣蠻幹,而是一次次總結、琢磨,逐漸摸索出下莊脫貧攻堅的科學路徑,“無中生有”打造了下莊幾大脫貧支柱産業,創新思路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

  下莊曾是全鄉最窮的村,2016年,下莊卻在全縣率先實現整村脫貧。2019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1.2萬餘元,高於全鄉平均水準,是1997年修路前的40倍。

  在大巴山深處,毛相林帶領著下莊人,再次“啃”出了一條全新的“脫貧路”。

  完善基礎設施,動員兒子三讓宅基地

  毛相林知道,下莊要徹底改變貧窮落後的面貌,僅靠絕壁上那條2米多寬的機耕道,遠遠不夠。

  絕壁上的天路通車後僅兩個月,毛相林就帶領村民一口氣把路修到了下莊村小學。2006年,這條路又延伸到了谷底的後溪河電站,基本上連接起了所有村民的院落。

  但是,這些依山而鑿的機耕道,路面窄且坑洼不平,坡陡彎急,懸崖落石不斷,非常危險。

  “路修好了不能保暢通,對不起全村人,更對不起那6條人命!何況,下莊要擺脫貧困,沒有這些路可不行。”2004年,路剛修好,毛相林就自己帶頭,號召全村18-60歲的村民,每人每年出4個義務工養路。

  2015年,鄉里的公路硬化到了天坑頂端的魚兒溪。毛相林坐不住了,多次去鄉里、縣城申請把這條路硬化到下莊。他又帶領曾經參與修路的24位村民,對絕壁天路的80多處堡坎、路基進行翻新加固,同時沿路掏水溝、撒碎石,將2米來寬的機耕道變成了3米多寬的碎石路。2017年7月,絕壁天路硬化結束,年底還安裝了護欄,變身“四好農村路”。

  在毛相林的積極爭取下,政府先後投入近1000萬元用於下莊的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全村公路已實現戶戶通。

  “在下莊的脫貧攻堅基礎設施建設中,道路升級是重點,此外還有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等。”竹賢鄉鄉長吳文銳告訴記者,為了下莊的公共服務項目,毛相林曾動員兒子三讓宅基地。

  2015年,村裏徵地建設文化廣場,毛相林讓兒子把準備建新房的宅基地無償讓了出來,重新找了個地方打地基建房。

  同年10月,鄉里要在下莊建村衛生室,一時找不到地方,他再次動員兒子把重新平整好的地基無償讓出來。

  再後來,縣裏籌建下莊精神陳列室,毛相林第三次叫兒子讓出了新選的建房地塊,一家三代人繼續住在過去的土坯房裏。直到2018年,毛相林的兒子才修建了新房。

  發展産業屢次失敗,他主動在村民大會上作檢討

  毛相林學歷不高,初中都沒念完,但他知道,要脫貧致富必須靠發展特色産業。

  “在發展産業上,我走了一些彎路。這得學習啊,要與時俱進,不然大夥怎麼服你?”對自己曾經失敗的過往,毛相林毫不避諱,“那些經驗教訓都是寶貴的財富。”

  下莊有田地800畝,祖祖輩輩都靠種植水稻、玉米、紅薯、土豆、小麥等傳統農作物生活。

  早在1981年,毛相林還是民兵連長時,他聽説漆樹管錢,便帶領幾個青壯年爬上海拔1000多米的原始森林,挖回大木漆,在村裏培育出2萬餘株漆樹,沒想到當年夏天,漆樹便全部熱死了。

  毛相林在村裏發展的第一個産業,宣告失敗。後來他又在村裏養過山羊,結果還是失敗。

  絕壁上的出山公路修好後,毛相林見其他村發展蠶桑賺了錢,又買回桑樹苗,號召村民種了100多畝桑樹、喂了30多張蠶。半年過去了,那些桑樹倒是長得鬱鬱蔥蔥,蠶子卻死了個精光。毛相林後來才明白,下莊的海拔和氣候等自然條件,根本不適宜種植漆樹,也不適宜養蠶、養羊。

  “蠻幹!瞎搞……”一次次失敗,讓當初那些甘願將命交出來隨他一起在絕壁上修路的群眾,意見很大。

  倍受打擊的毛相林覺得對不起大夥,主動在村民大會上作了檢討。

  “發展産業我們都不懂,沒經驗,哪個不是摸索著來,誰又能擔保一回就成功?毛書記就是心急了些,但都是為了讓大家過上好日子。”大會上,老黨員楊元玖這席話,平息了大夥的議論。

  屢敗屢戰的毛相林陷入人生最低谷,但他的人生字典裏,沒有“服輸”這個詞。一次次失敗,反而更加激發了他骨子裏的韌勁。他暗暗發誓,哪跌倒就要在哪爬起來,一定要讓下莊走出一條産業脫貧的新路子。

  “我要學的東西,還很多。”此時的毛相林也明白了一個道理,“如果説當年修路可以‘蠻幹’,但發展産業,帶領大家脫貧致富,就得‘巧幹’,得根據實際情況,做好科學規劃,不能憑自己想當然。”

  思索良久,他選擇了暫時保守一點兒,號召大夥先多養豬,“養豬不是什麼新事物,現在路也修好了,大家多喂點豬運出山也方便。至於接下來要發展啥子經濟效益更高的産業,我們再摸索,找專家來幫忙規劃。請大家再相信我一次。”

  村民對養豬是輕車熟路,也比較有信心,不再有異議。

  “無中生有”,他深耕出下莊三大脫貧産業

  在村民大會作了檢討後的第二年,毛相林在巫山縣城吃到一種西瓜,覺得特別香甜,便想著下莊能不能種這種西瓜。

  有了之前的失敗教訓,毛相林這次沒有蠻幹,而是先請教鄉政府的農技人員,得到的答覆是“依下莊的土壤和氣候,可以試試看”。

  “你又要幹啥子?你還想去作一回檢討嗎?”看到毛相林買回的西瓜種子,妻子王祥英很是生氣。她告訴記者,“你想嘛,年過半百的人了,還當眾作檢討,當時我這心頭很不是滋味。”

  毛相林卻不管不顧,自己試種了兩分地。沒想到西瓜成熟後賣了500元,換了1000斤玉米。

  那年夏天,他把村民請到家裏吃西瓜,大家都説好吃。第二年,原本對他有些質疑的村民都紛紛種上西瓜。

  就這樣,“無中生有”的西瓜,成為下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産業,一直延續到現在,其口感和甜度在巫山也小有名氣。今年,下莊西瓜種植面積達到200畝。

  種植西瓜的成功,讓毛相林信心大增,也讓他重新收穫了村民們的信任。

  2014年,毛相林請來市縣農業專家對下莊的海拔、土壤、氣候、水分、陽光等進行深入全面的考察分析,最後確定發展柑橘、桃樹、西瓜三大脫貧産業,養殖業方面,重點發展生豬。

  和西瓜一樣,柑橘、桃樹都是下莊以前沒種植過的。為打消大家的顧慮,毛相林先是和村幹部一起,多次喬裝打扮成跑買賣的客商,到這兩個産業發展較好的地方“刺探情報”、偷師學藝、打聽銷路。

  心裏有了底後,他又組織部分村民到曲尺鄉實地考察柑橘産業,同時向巫山縣農委爭取支持——送樹苗、每種一株柑橘樹補助5元、每挖一個定植穴補助20元。很快,全村發展了650畝紐荷爾柑橘。

  可是,這些柑橘樹種了3年,只開花不結果,蟲害還很嚴重。不信邪的毛相林親自登門請來奉節縣的柑橘專家把脈問診,並讓兒子自費到奉節縣學習柑橘種植技術,無償為村民提供技術支持,他自己則挨家挨戶檢查驗收,手把手教村民如何管護。

  這樣多管齊下,2019年,下莊的柑橘實現了初挂果,全村實現柑橘銷售收入近20萬元。

  毛相林又牽頭成立了柑橘專業合作社,並擔任理事長,墊資1萬餘元購買生物農藥、有機肥,統一對柑橘進行肥水、病蟲害管理。他還向鄉里爭取20萬元作為集體資金入股合作社,産業收益的80%歸農戶、15%歸村集體、5%歸專業合作社。待這些柑橘全部投産後,每年可帶來200萬元的收入。

  村民劉恒保種了10畝柑橘,去年初挂果就收入了2萬多元。“遊客開著小車來採摘就採完了,還不夠賣。”劉恒保説,明年這些柑橘進入盛産期後,收入還要翻番。

  柑橘見效益了,毛相林帶領全村因勢利導整治土地150畝,種上了脆桃,還見縫插針種了不少觀賞桃,為接下來的鄉村旅遊作準備。

  在這個過程中,毛相林漸漸整理出了下莊的産業發展思路——瓜果為主、多种經營。

  老品種小麥是下莊的傳統作物,下莊麵條,一向聲名遠播,賣到了10元一斤還供不應求。前些年,一些農戶見新品種的小麥産量要比老品種高出近一倍,便紛紛種上了新品種,可很多老顧客反映,這麵條沒有以前香了。祖祖輩輩都在下莊做麵條的劉從鳳告訴毛相林,“下莊麵條之所以好吃,關鍵在於老品種小麥的品質好。”

  這事給了毛相林莫大的啟發——下莊地少,産業沒法和其他村比産量,只有拼品質。他便號召村民繼續種植傳統的老品種小麥,同時,地裏不準打除草劑,所有作物不濫施化肥農藥,改施有機肥。

  就這樣,摸索了大半輩子的毛相林終於在下莊800畝土地上,深耕出了一條脫貧致富産業路——650畝柑橘套種西瓜和小麥、南瓜等傳統作物,150畝桃園套種西瓜。所有農作物,全部統一按照綠色食品標準種植。

  “三最”下莊,用“巧勁”走出脫貧路

  2002年,下莊和位於天坑頂端的兩河村合併為下莊村,毛相林當選為村主任。

  最偏遠的村莊、最貧困的群眾、最吊角的農戶——吳文銳用“三最”來形容新下莊村脫貧攻堅戰的艱難,“全村300多戶690人,我們精準識別出的貧困戶就有65戶270人。其中,老下莊的貧困戶有35戶,有19戶房屋存在安全隱患,急需危房改造。”

  在下莊的危房改造中,毛相林繼續用“巧勁”,走出了一條別具特色的創新路。

  獨特的地勢造就了下莊獨特的自然景觀,這裡旅遊資源豐富,不時有遊客進山遊玩。新一輪脫貧攻堅戰打響後,毛相林就有了發展鄉村旅遊的想法。他琢磨,能不能利用危房改造的契機,讓村裏的貧困戶開辦農家樂吃上旅遊飯,有穩定的收入來源。

  貧困戶楊元頂倒是有這個意願,但他並不想改造房屋,因為沒錢,“光靠政府補助肯定不夠,農家樂一建,不但積蓄沒有了,還要欠一屁股債。”而且,經營農家樂要人手,楊元頂的妻子長期生病,孩子們都不在下莊。誰來掌勺?誰來採購?誰來打雜?

  毛相林仔細研究35戶貧困戶的情況,發現像楊元頂這樣有意願辦農家樂但又條件不足的,還有好幾戶。

  他有了個大膽的想法,能不能讓幾家人把房屋建在一起,合心、合力、合資辦農家樂,大家分工協作,既省了錢,又解決了人手問題。比如:楊亨雙會開車,可以負責採購;袁堂清的妻子廚藝好可以燒飯菜;楊元頂懂財務能記賬。

  大家一拍即合。去年,這3戶貧困戶聯合開辦的農家樂正式營業,毛相林為其取名“三合院”,當年就創收6萬元。

  完善基礎設施,發展産業,新建衛生室、文體廣場,升級改造村活動室、村校……就這樣,依託黨的政策,毛相林在走過一些彎路後,重新凝聚起了人心,鼓起了大家脫貧的鬥志,帶領下莊人繼續發揚戰天鬥地的下莊精神,抱團奔跑在振興下莊的道路上。(重慶日報記者 周立 彭瑜)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