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在重慶】碧水藍天背後的“智慧經”
2020-09-15 13:05:02來源: 新華網編輯: 付意菲責編: 馮鈺穎

【智在重慶】碧水藍天背後的“智慧經”

無人機視角下的重慶渝中半島。新華網發(資料圖)

  新華網重慶9月15日電(陳雨)開窗見綠,出門見景,優美的生態環境一直是重慶著力打造的城市名片。近年來,重慶空氣品質持續變好,“重慶藍”更是頻頻“刷爆”網友的朋友圈。據重慶市生態環境局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重慶收穫221個藍天。

  在重慶氣質“更佳”、顏值“更靚”的背後,離不開大數據、智慧化的支持。如何讓科技為“碧水藍天”護航,念好生態環境保護的“智慧經”?重慶這樣作答。

  “千里眼”賦能 讓污染物無處藏身

  “9號早上八點過,我們通過平臺巡查的時候發現奉節瞿塘峽白帝城段附近的一處江面上,出現了一堆漂浮物。系統隨即向區縣派發清理任務,並把這一問題納入清單進行跟蹤管理。當我們10號再進行巡查時,河面已經被清理得乾乾淨淨了。”重慶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處工作人員高軍説。

  據高軍介紹,以前主要是通過人工在大江大河上劃船進行巡查,這些效率和速度都比較低,很多時候也不能及時發現污染物,現在有了這套系統就像有了“千里眼”,能實時對這些問題發現和處置,進一步增強了管水治水的能力。

  高軍所説的平臺是重慶市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據了解,目前這一平臺主要包括一個大數據平臺、五類綜合環境要素、多個專項業務系統,比如,大氣環境大數據系統和水環境大數據系統。通過該平臺,重慶已基本形成了一次採集、集成融合、數據共享、分析應用和服務開放的工作格局,建立了動態分析、污染溯源、科學研判和精準施策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

  “目前,系統可以通過視頻監控、無人機航飛、遙感解譯、AI 圖像分析、機器學習等技術,對海量數據開展關聯分析和綜合研判,初步形成‘早發現、早溯源、早預警、早處置’的工作模式,初步實現用2.3億條數據為流域畫像,建立了動態分析、污染溯源、科學研判和精準施策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高軍説。

【智在重慶】碧水藍天背後的“智慧經”

重慶市水環境大數據系統。新華網 陳雨 攝

  截至目前,水環境大數據系統通過強大的數據庫,已經擁有涉水數據2.3億條,向重慶市、區生態環境局、市級各部門提供水環境、水資源、水污染、水空間、水監管等數據服務,形成流域水環境管理的多維度數據畫像。

  據重慶市生態環境大數據應用中心綜合室主任張艷軍介紹,大氣環境大數據系統也被廣泛應用在藍天保衛戰中。“目前,該系統已經匯聚了全市73個空氣自動監測站點的實時監測數據和600余個大氣自動監測微站,能夠對未來7天的空氣品質,進行預測預報和預警。”

  “目前,重慶市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集成了整合55個業務應用,當發現環境品質超標或者臨界超標時,大數據平臺會及時預警,環保工作人員就能採取不同針對性的措施,實現‘精準治污’、提高環境應急事件的現場處置效率。”張艷軍説。

  “最強大腦”上線 污染態勢精準掌握

  “書院街牛王閣串串香油煙直排,督促完善油煙凈化設施。”“沙坪大道發現裸土。”“祥雲小區發現無組織燃燒”……近日,重慶市合川區生態環境局大氣監測“最強大腦”上線:通過微觀站+巡航車+高空瞭望的生態環境智慧環保監測體系,利用大數據平臺可實時監測、遠程指揮,精準實時掌握全區污染態勢,全方位守護藍天。

  前不久,合川區南津街街道書院路社區環保網格員陳眉宇手機收到一條信息,內容為:書院街牛王閣串串香油煙直排,督促完善油煙凈化設施。她一邊跟隨APP上的定位趕往現場,一邊通知相關部門負責人到現場處置,整個過程只用了15分鐘。

  “有了這套智慧監測設備,我們能更精準地發現問題,還能準確定位,處理也會更及時。”陳眉宇説,手機接收到污染問題點位後,她就能立即通知相關人員到場,進行處置,將處置結果反饋到平臺上,在最短時間內處置問題,守護藍天。

  據了解,這套智慧監測設備每15分鐘出一組數據,當某一個點位某一項數據超標,平臺會自動報警,形成“環境事件”,再通過短信和APP發送到社區、環境行政執法支隊等相關單位或負責人手機上,工作人員處理完畢後再上傳處理結果。

【智在重慶】碧水藍天背後的“智慧經”

工作人員正在利用無人機進行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新華網發(資料圖)

  “一張圖”管全局 守好流入長江的最後一道閘

  入河排污口連著河流和陸地污染源,是污染物進入河流的最後一道“閘”。去年2月,生態環境部決定用兩年時間,在長江經濟帶11省市內,以長江幹流、主要支流及太湖為重點,完成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重慶市渝北區和兩江新區被確定為全國首批的入河排污口工作試點地區,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同步啟動了入河排污口“一張圖”綜合查詢系統的建設工作。

  據重慶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系統以“三維+無人機傾斜射影”可視化技術為基礎,開發了綜合查詢、統計匯總、關聯分析等功能,全面展示全市長江、嘉陵江和烏江入河排污口“查、測、溯、治”管理畫像,通過信息系統平臺的建設,可以降低基層人員現場檢查的頻次,提高入河排污口監管的工作效率。

  為將排污口“查清楚”“數明白”,渝北和兩江新區試點入河排污口現場調查採用了無人機航測、管道機器人和無人監測船等高科技技術,並研發了綜合查詢系統展示的重點信息包括入河排污口的基本信息、快檢採樣數據、標識牌和整治方案等。

  “儘管在排查中有熱成像儀、鐳射測距儀、X熒光儀、管道機器人等‘利器’,可對水下排口、人工難以抵達排口、異常水質進行勘測。但有些時候,植被過於茂密會掩蓋排污口,或是受地理環境影響,有的排污口在排查過程中很難被發現。”渝北區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支隊的執法人員杜傑説,“解決辦法是發動基層力量,當地人更了解地形地貌,也更加了解産業分佈及居民點情況,便於溯源。”

  “下一步,重慶持續拓展入河排污口綜合查詢系統的功能,通過入河排污口的‘查、測、溯、治’,最終匯集和實現‘管’,實現入河排污口整治的數據共享和動態更新,支撐全市入河排污口的整治工作。”重慶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説。

  重慶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大數據智慧化發展引領下的重慶,生態環境工作也正迎來深刻的變革。接下來,重慶將持續推動建設生態環保智慧化系統,推動生態“智慧化”建設,讓科技為“碧水藍天”護航。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