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講堂發揮大作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榮昌經驗
2020-09-23 17:58:41來源: 華龍網編輯: 付意菲責編: 馮鈺穎

  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大舉措,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是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滿足基層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戰略之舉。重慶市榮昌區緊緊抓住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根本任務,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緊扣群眾所思所想所盼,在群眾家門口開設“小院講堂”,組織志願者開展講理論、講政策、講法律、講科技、講健康、講典型、講變化“七講”志願服務,用老百姓聽得懂、聽得進、記得牢的語言,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送進千家萬戶,搭建起創新理論和人民群眾連接貫通的橋梁,讓黨的聲音響徹基層,讓黨的關懷溫暖基層。

曹清堯在小院講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如何破解基層宣傳缺乏吸引力、群眾參與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如何提升群眾思想覺悟和文明素養,如何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成為榮昌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經過深入調研和多方徵求意見,榮昌區發現有這麼一個地方,可以把群眾聚起來,那就是群眾身邊的農家小院和小區樓院。不管是工人、農民、教師、學生,小院是大家每天的歸屬,在這裡搬一張桌子、擺幾張凳子就能開講,三五個人也可以開展志願服務活動,這裡既能有效地縮短與群眾的地緣距離,又能拉近幹群的心理距離。2019年初,榮昌區在昌元街道開展“小院講堂”試點工作,得到了群眾的普遍歡迎,進而在全區全面推廣。

小院居民暢談鄉村振興

  主要做法

  完善運轉體系,實現從“走上來”到“送下去”轉變。以群眾需求為出發點,進一步延伸觸角,將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再向前推進到“最後一百米”,著重解決誰來做和群眾參與不便的問題。一是搭建“四級”工作體系。在建成區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個、鎮街級新時代文明實踐所29個、村(社區)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167個的基礎上,以相對集中的院落為中心建設小院實踐點384個,形成“區、鎮(街道)、村(社區)、小院”四級體系。每個小院在群眾中推選有威望、有能力、有意願為小院服務的院長1名、小院院委會成員2—3名,收集群眾需求、協調實踐站所、開展小院活動,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同時,為加強統籌率先在全市設立副處級機構——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指導中心。二是建立“四級”志願服務體系。打造志願者培訓基地和志願服務孵化基地,建立專業化志願隊伍,成立志願服務總隊1支、部門和鎮街分隊33支、村(社區)小隊152支、小院支隊384支,註冊志願者13萬人,解決了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誰來做的問題。特別是小院支隊,所有隊員從小院中來、從群眾中來,不僅調動群眾積極性,還能讓群眾的需求“不出院”就能收集;新的思想和政策“不出院”就能聽到;群眾身邊事“不出院”就能解決。三是明確“四必接”運轉體系。採取“每週一次走訪、每月一次活動、每季一次評比”方式,做到“群眾點單小院必接、小院報單實踐站必接、實踐站報單實踐所必接、實踐所報單中心必接”,按照“自己能辦事項自己辦、一般事項所(站)辦、重大事項中心辦”原則,實行“群眾點單、小院收(配)單、實踐所(站)分單、實踐中心派單、志願者接單、群眾評單”的閉環管理,讓群眾需求事事有辦理、件件有回音。

  開展“七講”活動,實現從“被動聽”到“主動來”轉變。以“小院講堂”為主陣地,根據不同地域、不同時期、不同對象,組建“黨員幹部、骨幹人員、專業人士、先進典型、普通群眾”志願隊伍,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分眾化、精準化、對象化開展“七講”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解決志願服務隊伍單一、群眾參與度不高的問題。一是黨員幹部講理論。全區的黨員領導幹部全部作為志願者,下沉服務,進入“小院講堂”開展宣傳,參與度達到86%;同時廣泛吸收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等黨員幹部作為志願者,通過群眾喜歡的小故事、具有地方特色的金錢板等方式宣傳黨的創新理論,讓群眾容易懂、容易記、容易傳。二是骨幹人員講政策。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建立師資庫和宣傳資料庫,將涉及民生、醫療、文化等方面的骨幹人員入庫,根據群眾點單,有針對性派送服務,將低保、就業、貸款等惠民政策梳理成通俗易懂的語言,或用身邊的具體事例,為群眾答疑解惑。三是專業人士講法律。區政法部門組織“法潤棠城”志願者,通過送法律進村社、到農戶,為群眾宣講法律知識,增強群眾學法、懂法、用法意識。四是專技人員講科技。建立區、鎮(街道)兩級建立專業人員庫,主要包括農業生産、創新創業、衛生健康、心理健康、網絡等方面的志願者,通過集中授課、交流研討、現場教學等方式,傳授種養殖技術、農産品加工技術、現代耕作技術、農村電商經營等知識,提升群眾的實用技能水準。五是醫護專家講健康。組建醫護人員志願服務隊伍,進村入戶為農村老人、婦女、兒童開展上門服務,進行免費健康檢查,宣傳健康生活方式,改變農村不良生活習慣。六是先進典型講故事。把喻茂堅陳列館、紅色家園、張培爵紀念館、銅鼓鎮革命英烈園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現場教學點,講英雄故事、家風故事。定期開展“清潔戶”“身邊好人”“文明戶”等先進典型評選,通過“小院講堂”講身邊的人、講身邊的事,用身邊事感動身邊人,用身邊人帶動大家做好身邊事。七是普通群眾講變化。充分發揮群眾的力量,發動群眾走出來、幹起來、站上來,制定文明公約、挖掘小院精神、打造小院文化,開展“鄰裡守望”“牽手關愛”等志願服務活動;群眾走上“小院講堂”,講述身邊的變化,形成鄰裡互助、守望相助、患難相恤良好氛圍,增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實施探索創新,實現從“要我做”到“我要做”轉變。調動各方力量、充分整合資源,通過“引、治、聯”的有機融合,探索一條基層創新發展之路。一是建立“十指連心”密切聯繫服務群眾制度。在全區推行“十指連心”密切聯繫服務群眾六項制度,採取市管領導重點訪、部門幹部定期訪、鎮街幹部普遍訪、村社幹部經常訪的方式,收集群眾需求。針對“白天干部下村,群眾外出幹活;晚上幹部回城,群眾收工回家”的時間差問題,在21個鎮街全面推行值夜制度,明確鎮街區管領導幹部每人每週值夜3天,每個工作日安排1/3的鎮街其他幹部參加值夜,利用“小院講堂”開展夜間理論宣講,分級分類解決群眾實際困難和問題,為群眾答疑解惑、收集問題辦理反饋意見;開展“百名幹部進企業”活動,選派中層及以上幹部進入規上工業企業,助企業解決發展中特別是全面復工復産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困難,提振企業發展信心。黨員幹部不僅用“十指”敲開了百姓家門,還在解決群眾和企業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中叩開了群眾心門。二是完善“三治融合”基層治理機制。進一步深化“小院講堂”載體,整合組織、宣傳、政法、司法各方面的基層治理的工作要求、項目資金,探索小院自治、法治、德治有機融合的基層治理體系,推動新型鄉村自治小院創建。全區共培育“三治融合”新型鄉村自治小院96個,廣順高瓷村被評為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安富街道通安村等49個村被評為市級民主法治示範村,通過連點成片、連片成面,全面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為鄉村振興戰略打下堅實的基礎。三是走好“志智雙扶”脫貧攻堅路徑。“小院講堂”發揮扶志、扶智作用,在解決實際問題中融入感黨恩思想政治教育。圍繞“兩不愁三保障”,開展政策宣傳與幫扶;根據貧困群眾生産需求和生活實際,開展技術培訓和就業指導;挖掘脫貧攻堅中的先進典型,以講故事、談變化等形式,引導群眾摒棄等靠要思想,實現由“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轉變。

  建立保障機制,實現從“解一時”到“管長遠”轉變。建立“小院講堂”管理制度,出臺嘉許激勵辦法,建立經費保障機制,從制度上保障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運行,解決管長效、管長遠的問題。一是完善管理制度。出臺《榮昌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小院講堂”工作方案》,明確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書記下沉“小院講堂”開展志願活動,設置統一管理流程,建立常態化工作機制,讓“小院講堂”活動有任務、有標準、有監督。二是出臺嘉許激勵辦法。制定《榮昌區志願服務嘉許激勵辦法》,從表彰示榜、公共服務、政策保障三方面給予志願者激勵,結合自身實際,與“在村頭”電商平臺結合,打造線上線下“文明實踐兌換超市”,根據群眾參與講堂次數和成效進行積分,累計達到一定分值可兌換實物或服務;同時搭建文明實踐積分與信用貸款互通平臺,對觀勝鎮銀河村等7個實踐站授信1000萬元,有效增強了志願者和群眾的積極性。三是建立經費保障機制。區財政每年給予6000人以下村(社區)補助1萬元,6000人以上村(社區)補助1.5萬元,作為“小院講堂”工作經費。同時,通過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社會籌集等方式,補充工作經費,通過多方保障,讓志願服務活動能長期堅持下來,確保常態長效。

  初步成效

  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群眾思想覺悟有效提升。全區在農家小院和城區樓院建立線下“小院講堂”384個,在21個鎮街、152個村(社區)投入線上廣播477組,累計開展理論宣傳5000余場。“小院講堂”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最接地氣的事例、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講透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讓群眾感受到黨的創新理論可親可近、可學可用,增強了幹部群眾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提升了群眾的思想覺悟。如,遠覺鎮高觀音村地處偏遠,由於地理位置和多年的歷史原因,長期以來群眾信奉迷信,制約了村裏的發展。通過開設“小院講堂”,群眾轉變了觀念,拆除土寺廟改造為“覺悟廣場”。目前,該廣場已成為該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新陣地。榮昌的城鄉結合部整治,是幾十年來難以解決的大難題,從去年開始,在四個重點地段、群眾較集中的院落開設“小院講堂”,有針對性地選派專業的志願者和身邊的典型,來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講生態文明建設政策、講給榮昌和群眾帶來的好處,群眾的觀念發生轉變,幾十年沒有解決的難題得到解決。

  密切了與群眾的聯繫,黨組織凝聚力不斷提升。民意零距離,幹群面對面,一起求出了發展的“最大公約數”,畫出了和諧的“最大同心圓”。全區4000名黨員幹部志願者走出機關門、敲開農戶門,2000名機關幹部走出機關門、敲開企業門,1.6萬名基層幹部走出辦公室、敲開百姓門,傾聽群眾心聲、了解群眾盼需,了解企業需求、送上解憂政策;帶動10萬名群眾主動參與共戰疫情、清潔家園等文明實踐活動,催生了榮昌區“十指連心”密切聯繫服務群眾六項制度,並獲評“2019民生示範工程”,得到中央黨建工作領導小組肯定。如今,黨員幹部志願者進百姓門,講百姓話,幫百姓忙已是常態。昌元街道海棠北苑原來是一處安置房,人員結構複雜,居民素質參差不齊,喂雞、種菜、亂扔垃圾等不文明現象時有發生。去年通過在全區率先開設“小院講堂”,小院群眾積極參與“七講”文明實踐活動、參與小院自治、開展典型評選……不僅小院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小院裏更是凝聚起一股向上、向善、向美的正能量。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小院28名志願者,主動站了出來,每天輪流堅守小院,開展抗疫宣傳、開展排查、送物資等志願服務活動。

  解決了群眾實際困難,百姓的幸福指數持續提升。發揮“小院講堂”聯繫群眾緊密的作用,一批“老舊小區大提升”“農村危舊房改造”“照亮群眾回家路”等群眾關心關注的民生項目紛紛落地,得到群眾點讚。全區共策劃志願服務項目755個,統籌資金3000萬元,解決群眾生産生活難題4039件,化解鄰裡矛盾2546件,幫助青少年實現微心願650個。將群眾關注的老舊小區、農村危舊房等問題列入民生項目,投資7.5億元,改造老舊小區298個、農村危舊房9827戶,解決了群眾最鬧心的事,小講堂促成大事情。國務院表彰榮昌區為“棚戶區改造、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積極主動、成效明顯的地方”。如,昌元街道白象社區農資公司家屬院始建於上世紀80年代末。小區年久失修,且無專人管理,院子坑坑洼洼,電線、網線等管線在房屋週邊和院子上空交織,格外雜亂。“小院講堂”在收集群眾需求時,了解到居民需求,將需求清單上交實踐中心,榮昌區委主要負責人親自負責“老舊小區大提升”,決定在該家屬院先行先試,進行老舊小區改造示範,並在年內全面啟動298個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再用1—2年時間把全區530個老舊小區全部納入綜合整治。榮昌區安富街道通安村三崇堂大院聚集著57棟房屋,這些房屋,大多為磚木結構,年代久遠,有些甚至超過百年,由於年久失修,房屋破爛不堪,加上排污設施不完善,人居環境極差。了解到這一需求後,根據該院的具體情況,榮昌區進行農村舊房整治。如今,老百姓用“院兒亮了、花兒開了、日子好了、心裏美了”來説現在的三崇堂。今年5月5日,榮昌被國務院表彰為“棚戶區改造、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積極主動、成效明顯的地方”。

  打造了共建共治格局,市民文明素養明顯提升。通過“小院講堂”,全區選樹全國道德模範徐前凱、全國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楊媚等國家級先進典型7名,“重慶市道德模範”等市級先進典型68名,宣傳推介有威望、信得過、能帶頭的新鄉賢267名;開展“十抵制十提倡”,形成小院文明公約167個,建立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163個,解決農村一些群眾“愛面子、講排場、比檔次”的消費陋習;實施“城鄉三清”行動,開展“榮昌更潔凈”人居環境整治、“美家美戶·姐妹相助”家居收納整理等活動,推動養成保持乾淨整潔習慣。推行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引導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運用紀念館、英烈園、陳列館,建立村史館、院史館,推動“講黨史、傳鄉史、立鄉賢、樹鄉風”,推動市民道德水準、文明素養提升。在喻茂堅紀念館新時代文明實踐點開設家風講堂,弘揚喻茂堅的德廉家風,每年吸引4萬餘名參觀者。在全市第一家集中解決老地下黨員及其遺孀生活居住地紅色家園,開展紅色故事會、老黨員講革命故事、追尋紅色記憶等活動90期,播放紅色電影50余場,接待區內外參觀人員80批次、6000人次。

  帶動了群眾增收致富,實現鄉村振興的信心得到提升。“小院講堂”緊緊圍繞打贏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開展文明實踐活動,邀請654名技術人員走進“小院講堂”、走進田間地頭、走上網絡,開展農村産業發展、農業技術培訓、産品銷售指導1000多場,解決群眾生産發展問題400多個,解決技術難題256個,帶動建立農村專業合作社105個,帶動了2000多名群眾增收致富,幫助527戶貧困戶走出貧困,不僅讓群眾富了腦袋,還富了口袋,更堅定了實現中國夢的信心。今年,榮昌代表重慶作為非重點區縣之一接受國家脫貧攻堅普查,高品質完成普查任務,全區6947戶脫貧戶100%對扶貧工作表示十分滿意,這與“小院講堂”發揮的作用密不可分。如,吳家鎮雙流村是一個靠種植增收的蔬菜村,蔬菜種植技術和銷售技巧一直是村民最大的需求。雙流村專門邀請蔬菜科技專家大院的志願者走進“小院講堂”,有針對性教授蓮白、黃瓜、茄子、番茄、草莓等蔬菜和水果種植技術,並把網絡直播直接搬到大棚,帶動群眾網絡直播賣貨。今年,該村蔬菜年産量2萬餘噸,年産值3200余萬元,年人均收入近2萬元,58戶貧困戶實現了脫貧。

  實踐啟示

  用黨的創新理論聚民心、築同心是核心。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核心任務是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工作的推進中,凝聚群眾、引導群眾,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牢牢佔領農村思想文化陣地,培育群眾理想信念,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充滿自信是重要的任務。在“小院講堂”的“七講”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中,用群眾聽得懂的話宣傳黨的創新理論,既接了“天線”,又接了“地氣”,真正讓群眾坐得住、聽得懂、聽得進。在不斷的宣傳引導中,凝聚了民心、匯聚起同心,動員和激勵了廣大群眾積極投身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來。

  堅持人民至上、服務人民是基礎。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一旦脫離群眾,就會失去生命力。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主體是群眾,對象也是群眾,力量的源泉更是群眾。要讓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必須要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聚焦群眾需求、突出效果導向,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建立與群眾思想、感情聯繫的紐帶,找準共鳴點、與群眾利益的交匯點,發動群眾參與,聽取群眾的需求、意見和經驗,這樣才能植根于深厚的沃土,才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從實際出發、精準對接是關鍵。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針對基層群眾的實際需要,宣傳群眾最想聽的內容,開展群眾最喜愛的活動,講解群眾最想學的知識,提供群眾最需要的服務,解決群眾最鬧心的難題,溫潤心靈、溫暖人心。怎麼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防止“大而全”“眉毛鬍子一把抓”的志願服務,從群眾的實際出發,收集群眾需求,分類策劃項目,堅持分眾化、對象化開展服務,做到群眾需求精準、志願服務精準、群眾反饋精準,才能得到群眾認可,方能見到長效,取得實效。

  調動各方力量、整合各種資源是保障。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就是要建立有效運行機制,科學統籌調配資源,整合人員隊伍、資金資源、平臺載體、項目活動,組織動員社會各界積極投入文明實踐之中,才能形成文明實踐的強大合力。“小院講堂”從設立之初就注重群眾參與、資源融合,小講臺、小故事、小百姓講述的都是大道理,推動了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新風尚。(作者係重慶市榮昌區委書記曹清堯)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