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嚴守生態紅線強化全程環境監管
2020-09-27 08:59:40來源: 重慶日報編輯: 胡明珠責編: 馮鈺穎

  原標題:重慶:嚴守生態紅線強化全程環境監管

重慶:嚴守生態紅線強化全程環境監管

  一月二日,奉節縣生態環境監測站的工作人員在長江奉節段取水樣進行水質檢測。(本報資料圖片) 通訊員 劉濱清 攝\視覺重慶

  9月10日0時,三峽水庫2020年汛末175米試驗性蓄水正式啟動。

  如今,長江三峽重慶庫區已由當初的移民搬遷“大工地”變成了山清水秀的“大公園”。

  為了守護一江碧水、兩岸青山,重慶劃定了2.04萬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24.82%的生態保護紅線管控區,將國家級和省級禁止開發區域,具有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重要生態功能的區域,以及水土流失、石漠化等生態敏感脆弱區域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實現了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保護,這也是重慶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的有力舉措。

  為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近年來,重慶在産業環境準入、重點污染源監測、生態環境風險防範等方面建立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的管理體系,不斷強化監管程式的法制化、規範化、程式化、透明化,持續改善監管效能和效率,始終將科學性和專業化水準貫穿于環境管理的全過程。

  嚴把環境準入關,守好生態安全“生命線”

  今年上半年,長壽高新區根據環境承載力、生態保護紅線、環境品質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等條件,認真執行環保法律法規、産業政策和準入條件,嚴格産業準入關,累計拒絕了近10億元的項目。

  近年來,重慶嚴格執行産業禁投清單,嚴控長江幹流及主要支流岸線“1公里”“5公里”兩條空間紅線,禁止在長江、嘉陵江、烏江岸線1公里範圍內佈局新建重化工、紙漿製造、印染等存在環境風險的項目,5公里範圍內堅決禁止新佈局工業園區,從嚴審批産生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新建和改擴建項目,嚴控新增污染物排放,嚴控過剩産能,全面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嚴格化工、涉重、涉危、造紙、印染、火電等高污染、高排放和資源性項目環評文件審批,嚴守生態安全“生命線”。

  不僅如此,重慶還制定了《關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環境品質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制定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實施意見》,並已應用於萬州經開區九龍園規劃、豐都工業園區鎮江組團控制性詳細規劃、武隆區白馬山旅遊度假區總體規劃等十余個規劃環評審查,重點審查規劃環評與“三線一單”各級管控要求的符合性,並指導規劃環評參照“三線一單”體系提煉空間佈局約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環境風險防控、資源利用效率四個維度的管控清單,作為銜接“三線一單”和項目環評的中間環節。

  目前,重慶“三線一單”數據應用平臺建設已基本完成,正在優化調試中,平臺建設完成後將實現數據共享共用,市級各部門通過數據應用平臺即可便捷查詢、應用全市“三線一單”數據。

  排污許可“全覆蓋”,構建現代化環境治理體系

  7月31日,重慶完成固定污染源最後一張排污許可證核發,提前兩個月實現“全覆蓋”,總體進度與陜西、湖南等5省並列全國第1位,標誌著重慶在構建現代化環境治理體系方面走出了堅實的一步。

  按照國家關於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清理整頓和發證登記的統一部署,重慶市充分發揮直轄市“一竿子插到底”的體制機制優勢,堅持調度和幫扶並舉,努力實現品質和效率雙優。

  市生態環境局負責人介紹,排污許可的最終目標是要建立起環境管理“用證”,監督執法“查證”,企業運行“依證”的現代化管理局面。

  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清理整頓和發證登記涉及面廣,尤其是在“摸清底數”和“排查無證”階段更離不開有關職能部門的協助和配合。重慶一方面強化部門溝通,以大數據平臺為基礎,協調工商、電力、稅務等部門收集共享數據7萬餘條,校核增補企業清單1.49萬餘條,夯實了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全覆蓋”的數據基礎。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市區(縣)兩級行政架構的體制優勢,“一竿子插到底”,市級層面全面統籌、把握方向,區縣層面具體執行、狠抓落實。

  同時,重慶制定了《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清理整頓和發證登記工作調度幫扶方案》,成立6個幫扶調度小組,分區縣、分行業、分領域開展在線指導和雲上幫扶;出臺《重慶市推進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清理整頓和發證登記直屬單位專家定點幫扶方案》,創新實施專家“包乾制”幫扶,每個區縣選派2—3名市生態環境局系統專家定點聯繫;組織專家“沉”下去,下沉區縣現場辦公、現場指導,手把手、面對面幫助區縣開展工作。區縣和專家連上“線”,專家保持通訊暢通,隨時隨地解答區縣生態環境部門和企業的各類諮詢。

  強化在線監管,用大數據讓污染無處可逃

  市生態環境局大氣處負責同志介紹,重慶大氣環境大數據系統可全面匯聚全市73個空氣自動監測站點實時監測數據,動態更新未來5-7天區域空氣品質預測預報預警數據、近5萬家涉氣污染源數據,可採集重點區域與道路視頻攝像頭實時數據和圖像識別數據、國家和我市藍天保衛戰工作進展及目標考核數據,尋找問題差距,研判達標形勢,倒逼目標管理,初步形成“空氣品質-污染源管理-預警應急-指揮調度-考核評估”響應模式,初步實現了6000余萬條數據動態管控。

  此外,重慶水環境大數據系統全面匯集了全市42個河流和湖泊斷面水質監測數據,每天動態更新重點流域水質預測預報預警數據、近3萬個涉水污染源數據,採集重點河段與入河排污口視頻攝像頭實時數據及圖像識別數據、國家和我市碧水保衛戰工作進展及目標考核數據,形成“早發現、早溯源、早預警、早處置”的工作模式,初步實現用1400余萬條數據為流域畫像。

  計劃到2025年,我市生態環境感知能力將明顯提高,基本形成空、天、地一體化,以及點源、面源、移動源智慧立體監測監控體系,數據匯聚、共享服務和開發利用水準顯著增強,信息化統一集中工作機制全面落地,大數據“聚通用”效益逐步顯現,成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重要支撐,在美麗重慶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數説·重慶防治環境污染>>>

  生態保護紅線

  劃定2.04萬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24.82%的生態保護紅線管控區,將國家級和省級禁止開發區域,具有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重要生態功能的區域,以及水土流失、石漠化等生態敏感脆弱區域劃入生態保護紅線

  兩條空間紅線

  嚴控長江幹流及主要支流岸線“1公里”“5公里”兩條空間紅線,禁止在長江、嘉陵江、烏江岸線1公里範圍內佈局新建重化工等存在環境風險項目,5公里範圍內堅決禁止新佈局工業園區,嚴守生態安全“生命線”

  (重慶日報記者 陳維燈 實習生 何星熠)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