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巫山 風景正好
2020-09-29 13:49:00來源: 重慶日報編輯: 胡明珠責編: 馮鈺穎

  原標題:行到巫山 風景正好

行到巫山 風景正好

庖廚俑(東漢)

行到巫山 風景正好

摩天嶺康養度假區

行到巫山 風景正好

  三峽七百里,唯言巫峽長。巫山,三峽庫區腹心所在。巫峽,長江三峽醉美之地。

  因江而美的巫山,擁有“一江碧水、兩岸青山、三峽紅葉、四季雲雨”顏值,千年古鎮氣質。

  因江而興的巫山,榮登“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中國天然氧吧”等榜單。

  因江而盛的巫山,正加快建設國際知名現代化旅遊城市,書寫著“江山紅葉醉,巫山雲雨飛”的時代新篇。

  漢代庖廚俑

  一條香飄千年的“巫山烤魚”

  人未到,已聞烤魚香。烤魚,已成為巫山地標性美食。

  巫山烤魚,由來久遠。

  20年前,文物專家在巫山麥沱古墓群發掘出一具雙手握魚伏案操作的陶俑,隨後又相繼發掘出人魚紋條形磚、銅魚鉤、陶網墜和大量魚骨堆、魚形骨製品等文物。據此證明,早在東漢時期,巫山人便掌握了“巫山烤魚”的烹飪製作技術,由此揭開了巫山最古老魚文化的神秘面紗。

  東漢庖廚俑,已成為巫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巫山烤魚有考究,更有講究。地道的巫山烤魚不僅選材講究,每一條魚都要經過精挑細選,保證口感鮮美;還注重配料,採取“先腌後烤”獨特做法,融合腌、烤兩種烹飪工藝,研發出泡椒、麻辣、廟黨烤魚等十余種口味,讓人回味無窮。

  巫山烤魚有名氣,也有規模,已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被評為“中國名菜”,同時當地對其獨有的加工流程進行專利保護,獲得商標權19項、烤魚專利權11項,在全國各地開設巫山烤魚門店達13000余家。

  生生不息的長江“母親河”,不僅孕育了204萬年前的龍骨坡“巫山人”、5000年前的大溪文明,也孕育了2000多年前的烤魚文化。

  如今,巫山烤魚不僅是一個餐飲品牌、一張巫山名片,更是新時代新生活的一種創造精神。

  小三峽獼猴

  一群自然回歸的“生態寶貝”

  在首批國家5A級景區的巫山小三峽,有一群吃“皇糧”的獼猴。它們在懸崖峭壁攀爬,在河邊飲水,在枝頭嬉戲,其樂融融。

  這些獼猴,曾經出走,幾近消失。

  以前,小三峽屬於窮鄉僻壤,當地村民沒有資金買煤炭,只能進峽砍伐柴禾,年長日久,峽谷植被遭到破壞,無處棲身的獼猴消失得無影無蹤。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小三峽被開發為旅遊景區,當地政府開始實施植樹造林,聘請護林員對植被進行管護。並給當地村民發放煤炭補貼,不再上山砍柴。

  隨著小三峽兩岸森林植被和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經過多年的繁衍和保護,越來越多的獼猴回歸山林,目前已達4000多只,成群結隊的獼猴成為峽谷裏一道獨特的風景。

  為避免獼猴與村民“爭糧”,巫山把居住在山上的村民搬遷到山下。還聘請了專職“猴保姆”,在小三峽沿岸設置10多個猴糧投放點,讓獼猴定時“就餐”,風雨無阻。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如今,“衣食無憂”的獼猴,活躍在小三峽岸邊,任由遊人拍照、呼叫,一點也不怯場。

  小三峽獼猴,已成為山清水秀美麗巫山良好生態的最好見證。

  江山紅葉

  一張美麗中國的靚麗名片

  “巫山十二峰,神女天下峰。”

  從宋玉到元稹,從陸游到舒婷……浪漫神話,歷久彌新。這座最多情的山峰,衍生出多個版本的傳説,寄託著人們對愛情和美好的所有想像。

  滿山紅葉似彩霞,彩霞年年映三峽。峽江兩岸綿延不斷的紅葉,是神女秋季最華貴的盛裝。

  神女非凡。聞一多先生認為,巫山神女是造福農耕文明的精靈,是兼管男女婚戀的愛神,是峽江人民的守護神。

  紅葉不俗。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經典電影《等到滿山紅葉時》,説的就是巫山紅葉。紅葉捧紅了電影,電影叫響了紅葉。

  非凡的神女遇上不俗的紅葉,註定是一場美妙無比的邂逅。

  “十二巫山見九峰,船頭彩翠滿秋空。”每到秋冬時節,紅葉漫山遍野,名氣與日俱增,“北有香山紅葉、南有巫山紅葉”漸成定勢。

  有紅葉烘托,神女更精神,旅遊更來勁。

  巫山依託紅葉這一“生態寶貝”,重塑三峽美、重構三峽遊、重溫三峽情,建成神女景區南北環線,打造三峽旅遊“升級版”,大力發展“紅葉經濟”,在長江兩岸、小三峽集中培育紅葉景觀林15萬畝,建成精品紅葉博覽園3000畝。

  紅葉更紅更大,旅遊好戲連臺。2007年至今,巫山已連續成功舉辦13屆長江三峽巫山國際紅葉節,累計吸引遊客4000余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益160多億元。

  和紅葉節伴生的巫山神女杯藝術電影周,是以藝術類電影為主題的電影周,李幼斌、吳京等知名電影人現場助陣,開啟了“電影惠民、文化惠民”的新路徑。

  大型室內奇幻秀《巫山神女》也將於今年國慶節首演,為觀眾提供一場經典的文化盛宴。

  巫山還將紅葉與剪紙藝術結合,製作出精美的農耕文化、三峽風光、十二生肖等紅葉葉雕文創産品……

  處處有,四時紅。巫山紅葉,已成為建設美麗中國的靚麗名片,也成為當地群眾伸手可觸的“致富葉”。

  巫山脆李

  一顆脫貧致富的“中華名果”

  巫山是“中國脆李之鄉”,已有上千年種植歷史。

  進入夏季,水果應市。漫步巫山街頭,脆李隨處可見。其果形端莊、質地脆嫩、酸甜適中,富含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有養顏美容、潤滑肌膚等功效,被譽為“可吃的化粧品”。

  巫山脆李口感出眾,與其所處的神奇的緯度、充沛的雨量、獨特的地理、適宜的土壤有關。

  巫山脆李,“李”行天下。為延長産業鏈,解決脆李鮮果保存難問題,巫山還推出了脆李酒、脆李酥、脆李月餅等,通過團隊研發、政府推進、企業運營,巫山脆李組合産品愈發豐富。

  作為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國家區域優勢公用品牌、“中國氣候好産品”,2020年巫山脆李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超過19億元,蟬聯全國李類品牌第一。被授予“中華名果”稱號。

  現在,巫山脆李搭上精準脫貧的快車,發展迅速,全縣種植面積已達28萬畝,被授予“2020果業扶貧優秀品牌”。

  “山上層層桃李花,雲間煙火是人家。”在巫山脆李原産地曲尺鄉柑園村,一年四季都是景。每到早春時節,萬畝李花競相開放;秋冬季節,萬畝戀橙香味濃郁,成為休閒、採摘、觀光的打卡地,今年還上榜“中國美麗休閒鄉村”。

  雲端康養

  一座情係三峽的“神女戀城”

  “漢水波浪遠,巫山雲雨飛。”巫山之雲,飄逸如仙;巫山之雨,滴翠如玉。雲雨之間,孕育了巫山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

  “行到巫山必有詩。”神奇的北緯30°、適宜的氣候條件,成就了巫山的四季,難怪歷代文人墨客們留下6000余首膾炙人口的華彩篇章。

  位於三峽雲端的摩天嶺,山下有脆李戀橙,山上有茂林修竹,是天生康養福地。

  這裡,群山環抱,景色清幽,春賞百花秋望月、夏觀雲海冬聽雪,真是一幅美不勝收的畫廊。

  這裡,交通便利,離巫山機場僅8公里、離即將建成的巫山高鐵站25公里。

  這裡,平均海拔1400米,森林覆蓋率90%以上,夏天平均氣溫23℃,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350天,負氧離子含量最高可達每立方釐米4萬餘個,是“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單位”“中國(重慶)氣候旅遊目的地”,是康養度假的“世外桃源”。

  在三峽雲端生態康養度假區置房度假的北京人、上海人越來越多……

  愛上一座城,就愛神女戀城;戀上度假區,就戀雲端康養。理由很簡單也很充分——巫山很美。生態好,顏值佳,在“一帶一路”國際旅遊新商機論壇上,被評為“海外遊客最想去的旅遊目的地”。

  巫山很近。水陸空鐵綜合交通“呼之欲出”,乘飛機、坐高鐵、搞自駕、坐遊輪,暢通新巫山,立體遊三峽。

  行到巫山,風景正好!

  旅遊精品線路>>>

  峽谷風光遊

  線路:小三峽·小小三峽—大昌古鎮—當陽大峽谷。

  戀城浪漫遊

  線路1:神女景區南環線:三峽院子—神女天路—黃岩索道—神女天梯—九龍索道—神女溪景區—長江三峽(巫峽)。

  線路2:神女景區北環線:文峰景區—神女峰景區。

  鄉村體驗遊

  線路1:縣城—曲尺柑園中國美麗休閒鄉村—摩天嶺三峽雲端生態康養度假區。

  線路2:縣城—騾坪茶園鄉村旅遊點—大埡雲中花谷—梨子坪森林公園。

  人文歷史遊

  線路:巫山博物館—濱江美塑一條街—神女原藝術館—下莊精神陳列室。

  本版文圖由巫山縣委宣傳部、巫山縣文化旅遊委、巫山縣融媒體中心提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