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西部科學城 兩地委員帶來這些思考建議
2020-10-23 08:58:28來源: 重慶日報編輯: 付意菲責編: 馮鈺穎

  原標題:川渝省市政協首次開展遠程聯合協商 共建西部科學城 兩地委員帶來這些思考建議

【要聞】共建西部科學城 兩地委員帶來這些思考建議

川渝省市政協開展遠程聯合協商重慶會場現場。記者 戴娟 攝\視覺重慶

  今年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會議指出,要把成渝地區建設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10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會議強調,要使成渝地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以“一城多園”模式建設的西部科學城,是成渝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載體和主戰場。為助力兩省市共建西部科學城,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10月21日,川渝省市政協首次開展遠程聯合協商,為雙方協同共建西部科學城帶來深度思考。

  會前,川渝省市政協圍繞遠程協商會主題開展網絡議政,在雙方門戶網站和委員履職平臺開設專欄、策劃專題,引導兩地各級政協委員和界別群眾建言獻策、交流互動,共有670余人次參加,收到意見建議712條。

  會上,川渝省市政協委員以視頻形式,圍繞主題交流探討。大家認為,共建西部科學城,推進科技創新合作,打造帶動全國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是成渝地區肩負的新使命。川渝省市推進西部科學城建設站位高、力度大、舉措實、階段效果佳,相信在兩省市黨委堅強領導下,西部科學城建設定能早出成果、早見成效。

  1 強化頂層設計 推動錯位發展

  ●爭取國家儘快編制出台西部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規劃,打通行政壁壘,實現對外開放、生産要素、財稅金融、人才引育、醫療社保等一系列政策共建共享

  ●建立區域城市科技創新指導目錄,堅持協作發展,減少低效重復投資和研發,力避同質化競爭,建設一批既有區域特色、又互補成鏈的高端、智慧産業集群

  自今年1月以來,川渝省市攜手,就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達成多項合作。

  4月14日,重慶市科技局與四川省科技廳簽訂《進一步深化川渝科技創新合作 增強協同創新發展能力 共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框架協議》。雙方將通過深化科技創新合作,共同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5月,全國兩會上,川渝省市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案,呼籲支持成渝地區共建西部科學城,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7月,川渝省市政協協力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工作小組成立,組長由四川省政協和重慶市政協主席擔任。雙方決定,圍繞“共建西部科學城,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主題,重點專題聯合協商議政活動。

  幾個月來,川渝省市政協委員深入産業園區、重點企業,實地走訪、調查摸底,交出了一批高品質“調研作業”。

  遠程協商會上,四川省政協副主席、四川省工商聯主席陳放首先提議,成立西部科學城領導小組,設置實體化運作的聯席會議辦公室,制定共建實施方案。爭取國家儘快編制出台西部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規劃,形成國家有關部委和成渝兩地聯合共建協議。

  在陳放看來,西部科學城要實現合作共贏,離不開頂層設計。他建議,雙方要從點球式政策突破,轉向系統性政策設計,打通行政壁壘,實現對外開放、生産要素、財稅金融、人才引育、醫療社保等一系列政策共建共享,形成系統穩定的制度體系。

  要在同頻共振中發揮“1+1>2”效果,需要推動錯位發展,形成區域創新發展梯次佈局。陳放建議,可成立川渝發展決策諮詢團,建立區域城市科技創新指導目錄,堅持協作發展、錯位發展,減少低效重復投資和研發。遴選科技創新基礎較好的城市,建設若干特色鮮明、功能突出的科創基地,優化創新能力梯次佈局,按照優勢互補、外溢承接的原則,推進“極核、基地、園區”融合發展。

  兩地推動錯位發展,力避同質化競爭,需要優化完善互補共進的産業佈局。重慶市政協委員、九龍坡區政協主席鄭和平認為,應按照産業互補、創新共促的原則,遵循“一城多園”的建設思路,加快制定成渝地區創新産業發展規劃。

  具體來説,可以西部科學城為主陣地,以成都電子信息産業功能區、南充高新技術産業園、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宜賓智慧終端産業園等四川十大産業園和重慶九龍坡、南岸、璧山、江津、永川、榮昌等地的高新技術産業園、經濟開發區為重要平臺,因地制宜、因勢利導,規劃建設一批既有區域特色、又互補成鏈的高端、智慧産業集群。

  2 共建共治共享 落實資金保障

  ●加快建設現代軌道交通運輸體系,建立長江、嘉陵江跨省聯防聯控機制,制定西部科學城社會治理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推動兩地大學大院大所全面合作等

  ●兩地設立戰略發展資金,以支持西部科學城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國家實驗室、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和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發展

  與我國目前已建設的多個科學城相比,西部科學城以“一城多園”模式共建,分屬兩個省級行政區,兩地相距300公里,協調發展難度不小。這就更要求川渝兩省市在各項工作上增進共識、凝聚力量。

  “在‘共建、共治、共享’西部科學城上下功夫。”重慶市政協副主席吳剛建議,川渝省市可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現代産業體系建設,強化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增加政策協同,提升公共服務水準。

  共建上,加快建設集高速鐵路、普速鐵路、城際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于一體的現代軌道交通運輸體系,共建“軌道上的科學城”;圍繞科學教學、科學研究、科學設施、科學機構、科技人才、科技企業、科技金融、科技交易等,制定西部科學城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方案;走“科創+産業”道路,推動産業配套鏈、要素供應鏈、産品價值鏈、技術創新鏈融合。

  共治上,建立長江、嘉陵江等幹流、支流跨省聯防聯控機制;聯合製定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標準;聯合發佈統一的區域環境治理政策法規及標準規範,守護好綠水青山;制定西部科學城社會治理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建立全覆蓋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健全區域性重大疫情、重大災害事故聯防聯控機制;建立健全基層社會治理網絡,共同打造“平安科學城”。

  共享上,推動兩地大學大院大所全面合作,聯手打造有國際影響的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依託兩地優質醫療資源,建立統一的信息共享醫療網絡體系;建立跨區域康養資源共享、信息互通機制,共同打造“康養科學城”。

  共建一流西部科學城,需要資金保障。四川省政協委員、成都市政協副主席郝康理建議,結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兩地設立不少於2000億元的戰略發展資金,以支持西部科學城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國家實驗室、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和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發展。

  3 健全服務體系 共促資源轉化

  ●兩地應將科技仲介服務業納入“十四五”規劃,推動打造一體化技術交易市場,探索建立“個性化”科技仲介服務平臺

  ●設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全産業鏈技術轉移中心”,促進知識和技術的轉移、科學與經濟的結合、創新潛力向實踐的轉化

  “科技服務體系創新是科研體制改革的重要部分。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川渝兩地科技政策和服務體系存在短板。”四川省政協副秘書長、九三學社四川省委專職副主委沈光明指出,促進成渝地區科技資源聚集轉化,就要健全完善精準專業的科技服務體系。

  在專題調研中,政協委員發現,成渝地區現有研究平臺缺乏統籌謀劃,科技服務不能發揮雙向精準化職能,科研人員與市場缺乏銜接,亟需進一步健全精準化專業化的科技仲介服務業市場。

  同時,當前高校科研院所多以SCI論文及相關指標為學術評價依據,造成科研成果可轉化率和實施率低。此外,科技服務專業化隊伍不足和專業服務能力不強,相關政策支撐和保障也有欠缺。

  沈光明建議,兩地應將科技仲介服務業納入“十四五”規劃,推動打造一體化技術交易市場。共同推進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探索建立“個性化”科技仲介服務平臺。讓科技服務根據科研人員或團隊的需求提供“量身化”服務,或針對企業需求,反向組建專門研發團隊開展“定制化”研發服務。

  他還認為,對應用研究的評價要突出市場評價,著重評價其技術創新與集成能力、取得的自主知識産權和重大技術突破、成果轉化、對産業發展的實際貢獻。同時,對原有的SCI論文評價機制不能一棒打死,指標設立要強調結果與過程相結合。

  民建重慶市委專職副主委劉偉同樣認為,川渝科技創新資源相對不足,引領型企業缺乏。他建議,在西部科學城設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全産業鏈技術轉移中心”,促進知識和技術的轉移、科學與經濟的結合、創新潛力向實踐的轉化,構建區域空間的均衡分配。

  除科技資源共享外,劉偉還提出,川渝可共建多元化跨區域的科技創新投融資體系,建立科技金融平臺,將科技企業需求和金融類機構産品風險防控要求相匹配,提升金融賦能科技創新合作發展,共同開展全國科技服務業區域試點等,打造國家級科技融合示範基地。

  4 部署基礎研究 整合高校資源

  ●建立基礎研究多元化投入機制,加強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基礎學科發展,加強國家基礎研究基地和創新平臺建設

  ●以兩地高校聯盟為橋梁,圍繞創新平臺建設,加強協同,整合資源,找準優勢,構建高效分工、錯位發展、有序競爭、相互融合的科研創新體系

  高校作為國家科技創新的主要“策源地”,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力量。西部科學城建設,更需要高素質人才打頭陣、當先鋒、挑大梁。

  截至目前,全國42所一流大學中,成渝地區僅3所,佔7%;95個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中,成渝地區僅10所。四川高校在數學、化學、基礎醫學、材料、交通運輸、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等14個學科優勢明顯,重慶高校在機械、電氣、土木和生物學方面具有較強實力。但總體上看,成渝高校學科覆蓋面較窄,發展不平衡。

  “成渝地區高校基礎研究短板依然突出,原始創新投入不足、結構不合理、優秀人才缺失,重大原創性成果缺乏,難以形成對創新發展源頭的持久支撐。”重慶大學副校長明炬説,圍繞提升基礎研究水準,增強科技源頭創新供給“支撐力”,川渝高校迎來新機遇。

  明炬建議,川渝可前瞻部署基礎科學研究,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瞄準國家有需要、川渝有能力的領域推進原始創新,圍繞信息安全及積體電路、智慧汽車、高端裝備、生物技術與醫藥等重點領域,聯合打造基礎研究多元群落,超前規劃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及國際前沿技術研究;建立基礎研究多元化投入機制,加強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基礎學科發展,加強國家基礎研究基地和創新平臺建設。

  同時,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聯盟為橋梁,圍繞創新平臺建設,加強協同,整合資源,找準優勢,構建高效分工、錯位發展、有序競爭、相互融合的科研創新體系。積極設置基礎研究、交叉學科相關專業。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科學及智慧製造、智慧交通、精準醫療、先進汽車、新材料、新能源和智慧城市等重點領域加強合作,打造特色學科群。

  成都西南交大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康凱寧建議,設立以“中試研發+孵化器”為核心業務的跨高校中試研發機構。採用PPP模式,由“企業家”而不是“科學家”主持,保證中試研發機構的市場化導向,成為真正的新型研發機構,而不是成為高校現有研究機構基礎上的“1000+1”。鼓勵校地合作設立面向市場的“中試研發機構+孵化器”,使成渝地區科技存量資源轉化為高品質的經濟增量。

  5 搶抓5G機遇 推動産業變革

  ●制定“成都、重慶兩中心5G網絡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實現成渝高鐵、高速公路沿線全覆蓋,打造5G網絡建設標杆區

  ●部署雙城交通要道沿線工業園區、重點城鎮等5G網絡,深入實施5G+工業互聯網戰略,豐富5G應用場景,建設5G社會應用生態

  當前,數字化、智慧化、融合化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正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地推進。在西部科學城建設中搶抓5G發展機遇,也成為政協委員們關注的重點之一。

  據了解,成渝地區是西部地區傳統的信息高地,兩地電信業務總量、網絡、用戶、投資規模約佔西部三至四成。成都、重慶均為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中新(重慶)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成都國際直達數據專用通道接入國際專線企業超600家。

  在四川省政協委員、四川省通信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邢海英眼中,打造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體系,以信息化數字化智慧化賦能成渝地區高品質發展,是務實之舉、當務之急。

  邢海英建議,制定“成都、重慶兩中心5G網絡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打造全國一流的5G精品網絡。實現成渝高鐵、高速公路沿線全覆蓋,打造5G網絡建設標杆區。部署雙城交通要道沿線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重點城鎮、旅遊景區5G網絡,支撐成渝特色産業發展。深入實施5G+工業互聯網戰略,分步推動傳統産業智慧化改造,助力企業生産體系變革。

  同時,豐富5G應用場景,建設5G社會應用生態。

  在5G+智慧醫療方面,聯合建設基於5G網絡的遠程診療系統,讓成渝雙城優質醫療服務資源向兩地農村偏遠地區下沉。

  在5G+智慧旅遊方面,重點拓展VR實景體驗、人機互動、旅遊産品銷售、遊客服務等領域應用,助力打造巴蜀文化旅遊走廊。

  在5G+智慧教育方面,推進教育普惠提質,助力兩地教育一體化發展。

  在5G+4K/8K超高清方面,推動兩地超高清産業高速發展,建設超高清産業高地。

  6 汽車産業轉型 組建智造中心

  ●圍繞汽車産業智慧化轉型升級需求,統籌推進、協調發展,優勢互補、形成合力,對推動兩地技術、經濟高品質發展具有重大的龍頭拉動作用

  ●研發新能源汽車新型動力電池系統等關鍵技術,研發燃料電池汽車及核心技術,搶佔零污染汽車的戰略和産業高地

  汽車産業是川渝支柱産業,由於汽車産業本身具有的高技術集成、上下游産業鏈條長等特點,其對兩地技術、經濟發展的龍頭拉動作用巨大。

  重慶市政協經濟委副主任、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專家羅明剛認為,目前,汽車産業正處於智慧化轉型升級的産業革命關鍵時期,這必然帶來汽車産業與能源、交通、環境、電信、城市等深度融合,極大帶動上下游電子信息、軟體、人工智能、大數據及演算法等全産業鏈發展,預計規模接近10萬億元。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西部科學城建設,與汽車行業智慧化産業革命時機剛好形成深度的戰略機遇契合。”羅明剛表示,川渝抓住西部科學城建設契機,圍繞汽車産業智慧化轉型升級需求,統籌推進、協調發展,優勢互補、形成合力,對推動兩地技術、經濟高品質發展具有重大的龍頭拉動作用。

  羅明剛建議,在川渝兩地政府引導下,統籌規劃,整合兩地汽車、交通、通信、電商等優勢企業、研究院所和高校等各類産學研資源,組建汽車智造創新中心,開展汽車關鍵共性技術協同攻關、重大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先進標準體系推廣工作,協調兩地汽車産業園區建設和佈局優化,助推兩地汽車産業轉型升級和高品質發展。

  同時,在基礎技術和前瞻技術研究方面,支持研發新能源汽車新型動力電池系統等關鍵技術;研發燃料電池汽車及核心技術,形成完整的技術和産業鏈,搶佔零污染汽車的戰略和産業高地。(重慶日報記者 戴娟)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