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兩江四岸”更有煙火氣更有文化范
2020-12-01 09:02:22來源: 重慶日報編輯: 胡明珠責編: 馮鈺穎

  原標題:讓“兩江四岸”更有煙火氣更有文化范 市政協委員年終視察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提出活化利用歷史文物要避免“千篇一律”

讓“兩江四岸”更有煙火氣更有文化范

  復建中的十八梯傳統風貌區。記者 戴娟 攝\視覺重慶

  依山而建的老房子、吊腳樓、四合院……獨特的建築呈現出別具一格的巴渝風貌;歷史久遠的老鼓樓衙署遺址、巴縣衙門舊址、中英聯絡處舊址……歲月的烙印彰顯著重慶城的文脈和底蘊。11月30日,市政協委員年終視察團第二分團,就主城“兩江四岸”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視察時提出,活化歷史文物要進一步豐富傳承形態,突出特色,避免“千城一面”“千篇一律”。

  委員們前往渝中區,先後視察了中英聯絡處、南宋老鼓樓衙署遺址、十八梯傳統風貌區和山城巷傳統風貌區,了解主城“兩江四岸”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工作。

  位於臨江門的中英聯絡處舊址,這棟有百年曆史的歐式三層建築,在高樓林立的解放碑別具一格;正在搶救性發掘清理的老鼓樓衙署舊址,見證了800年前重慶城的繁華;留下城市記憶的十八梯傳統風貌區正在加快復建進程,錯落有致的臺階,恢復舊貌的老屋,喚起不少視察團成員的往昔記憶。

  走進山城巷步道,其依山而建、沿崖而上的街巷梯道,令委員們嘖嘖稱讚。壩壩茶、堅果鋪、老房子、小眾化的國際展覽……老記憶與新文化在這裡碰撞,傳統與時尚在這裡交融,委員們感慨道,漫步山城巷,仿佛重回往昔找到了老重慶的煙火記憶,這景象不僅僅停留在過去,更是一種重生的呈現。

  “重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兩江四岸”地處名城核心區域,擁有獨一無二的自然山水格局、悠久厚重的人文風韻、多姿多彩的風光風物,是我市歷史文化資源重要富集區,更具有展示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獨特魅力底色。

  統計顯示,在“兩江四岸”範圍內現有不可移動文物4118處,佔全市總量的16%,其中國保單位33處,市保單位160處,分別佔全市國保單位的51.5%,市保單位的43.1%,博物館、紀念館51家,佔全市總數的48.6%,是巴渝文化、革命文化、抗戰文化、三峽文化、移民文化、統戰文化的集中展示區。

  文物是不可再生、不可複製的寶貴資源。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稱,我市將進一步加強“兩江四岸”歷史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高水準挖掘、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我市特色資源與歷史文脈。

  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將加強考古研究,系統挖掘研究革命文物、抗戰遺址、石窟寺等不同類型文物價值,豐富巴渝文化內涵,提升城市人文品質。同時,還將推動文化元素植入景區景點,融入城市街區,發揮歷史文化資源對旅遊發展的重要支持作用。

  對於“兩江四岸”未來如何搞好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委員們也紛紛發表意見建議。大家提出,首先應當明晰思路,明確保護與傳承的定位,做到真保護、真傳承,實現不忘本來,傳承文脈,面向未來,寫意當代,從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樹立根植于內心的文化自信。在市級層面則應加強統籌,加強溝通銜接,實現錯位協同發展,避免無序競爭,形成“一盤棋各打”,而不是“各打一盤棋”。同時要豐富傳承形態,增加科技元素,避免傳統風貌區等歷史街區或文物的活化利用“千城一面”“千篇一律”,讓“兩江四岸”更有煙火氣,更有文化范兒。

  (重慶日報記者 戴娟)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