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義務教育就近入學比達97.8%
2020-12-18 09:30:21來源: 重慶日報編輯: 付意菲責編: 馮鈺穎

  原標題:重慶義務教育就近入學比達97.8% 2020年全面消除義務教育階段66人以上超大班額

重慶義務教育就近入學比達97.8%

“十三五”期間,我市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工作取得顯著成績。圖為酉陽龍潭鎮趙莊小學,孩子們在塑膠操場上玩足球。(本報資料圖片)  通訊員 楊春來 攝\視覺重慶

  重慶日報訊 (記者 匡麗娜)12月16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教委獲悉,“十三五”期間,我市以改善辦學條件為突破口,不斷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品質,2020年全面消除義務教育階段66人以上超大班額,全面實現縣(區)域內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全市義務教育就近入學比達到97.8%。

  學區化管理、集團化辦學學校覆蓋率超過50%

  “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讓每個孩子享有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是新時代重慶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和必然要求。”市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近年來,重慶大力發展公辦園,積極扶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學前教育資源結構進一步優化。到2019年底,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41%,鄉鎮公辦園覆蓋率達到93.7%,學前教育優質資源覆蓋面不斷擴大,全市一級園(含示範園)達到1512所,佔比達到20.17%。

  持續開展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專項工作,2020年全市義務教育學校校舍場地達標率達到87%,2020年全面消除義務教育階段66人以上超大班額,全面實現縣(區)域內義務教育基本均衡,成為全國第21個整體通過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評估認定的省份。全市學區化管理、集團化辦學學校覆蓋率超過50%。規範中小學辦學行為,嚴格執行免試劃片就近入學,全市義務教育就近入學比達到97.8%。

  去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重慶的普通高中教育發展也進入新階段。

  目前,我市立項建設122個普通高中課程創新基地、550門普通高中精品選修課程、20個普通高中校本教研基地。中職和普高招生結構更加優化,職普招生比為4.1:5.9,職普招生大體相當。

  近三年每年新配備各級各類學校教師14500名

  據了解,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我市已出臺《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重慶市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9—2022年)》,2016年以來招生培養農村小學全科教師7400人,學前教育公費師範生2000人,招聘特崗教師4600人,近三年每年新配備各級各類學校教師14500名。

  “十三五”期間共爭取國培、市培專項資金7.35億元,培訓中小學幼兒園教師18萬餘人。五年來新增國家級人才5名、市級名家名師48名、特級教師99名、市級中小學骨幹教師3237人、市級學科名師485人、市級學科帶頭人69人、教育家型教師培養對象63人,建立了10個市級中小學名師工作室、20個教學專家工作室和4個教育部“名師領航”工作室、4個教育部名校長領航工作室。

  “6月17日,市教委與四川省教育廳在重慶簽署《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教師教育協同創新合作協議》,共同打造在長江教育創新帶、中西部乃至全國具有影響力的教師教育協同創新示範區。”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成渝兩地將在教師培養培訓、資源共建共享,協同幫扶機制、人員交流互派、教育教學研究等方面開展創新探索實踐,協力打造成渝區域教育一體化發展的增長極。

  將推進教育評價改革,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

  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從“基本均衡”升級到“優質均衡”,是新時期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要求,也是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儘管全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存在。

  該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將進一步健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長效機制,推動區域、城鄉、校際資源實現更高水準的均衡配置。加大經費投入,在校園、校舍、設備、環境等方面進行提檔升級,推動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校達標”“項項達標”,進一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

  “十四五”期間,我市將著力推進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教育評價改革、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等重要改革事項,堅持“五育”並舉,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大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