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重慶全力補短板,加快完善水利基礎設施網絡 在建水源工程124座 總投資規模超600億元
自我市全面實施河長制以來,河流水質不斷改善。圖為龍溪河梁平雲龍段水清岸美。(市河長辦供圖)
重慶日報訊 (記者 龍丹梅)近日,總投資143.45億元的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初步設計報告獲水利部批復,該工程建成後年供水量為10.12億立方米,將惠及渝西地區近1000萬人口。重慶日報記者12月22日從市水利局了解到,“十三五”以來,全市水利系統加快完善水利基礎設施網絡、加強涉水事務監管、健全水利發展體制機制,全市水安全保障水準持續提升。
重慶山高坡陡、水資源分佈不均,工程性缺水已成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之一。為補齊這一短板,2018年以來,重慶以水源工程三年行動為牽引,全力推進水源工程建設,推動地方水網與國家水網的銜接融合。目前,水利部已牽頭編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水安全保障規劃》,並上升為國家層級規劃;長征渠、中部片區水資源配置工程、渝南水資源配置工程等重大項目進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規劃綱要》。此外,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藻渡水庫、跳蹬水庫、向陽水庫、福壽岩水庫等5個大型水源工程被納入全國2020—2022年150項重大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清單。
據了解,我市現有在建水源工程124座,總投資規模超600億元,其中“十三五”期間新開工89座。此外,巴南觀景口水庫、南川金佛山水庫兩座國家“172”重大水利項目即將建成投用。
今年汛期,重慶遭遇歷史罕見特大洪水襲擊,長江、嘉陵江、烏江分別形成5次、2次、1次編號洪水,我市通過精準監測預警,為31萬餘群眾提前安全轉移提供了決策依據。通過水利部、長江委聯合調度長江上游水庫群,共攔蓄洪水超60億立方米,最大限度減輕了中下游防汛壓力。今年汛期,我市共成功抗禦12場暴雨天氣過程及67條河流超警戒以上水位洪水,全市未亡一人、未潰一堤、未垮一庫。
在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的同時,我市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準也得到提高。在全市GDP穩定增長的態勢下,全市用水總量由2015年的79億立方米下降到76億立方米,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下降28.8%、32.6%,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由0.48增加到0.4991。
“十三五”期間,我市全面推行河長制,建立健全三級“雙總河長”架構和四級河長體系,實現了全市5300余條河流、3000余座水庫“一河一長”全覆蓋,河長制正從“有名”向“有實”轉變。目前,長江幹流重慶段總體水質保持為優,國家水污染防治攻堅戰目標提前實現,岸線生態功能正加快恢復。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