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八日,銅梁區安居鎮,當地黨員幹部、少雲民兵和應急救援隊員一百多人不斷地搬運沙袋,繼續加固堤防上的防浪墻。記者 龍帆 實習生 孫泊遠 攝\視覺重慶
核心提示
2020年,戰洪給重慶留下深深的印跡。
整個汛期,長江接連形成5次過境洪峰,嘉陵江形成兩次過境洪峰。特別是8月18日至20日,長江2020年第5號洪水、嘉陵江2020年第2號洪水相繼通過重慶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這次我市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洪水,造成潼南、銅梁、合川、永川、江津及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共15個區縣26.32萬人受災。
洪水肆虐,所過之處,道路被淹,橋梁被毀,農田受損,工廠停産,給人民生命財産造成巨大損失。但是,洪水沒有擊垮這座英雄的城市!
在艱苦卓絕的抗洪鬥爭中,黨中央對防汛救災工作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指導防汛工作,李克強總理專程來渝考察指導,為我們戰勝洪水注入了強大動力。
全市幹部群眾不分你我,眾志成城,全力投入抗洪搶險工作。
“洪水不退、我們不撤!”“哪有險情,哪就有黨員幹部!”,一個個挺身而出的奮勇身姿,扛起抗擊洪災的脊梁。
當洪水消退,重慶堅守住了“零死亡”目標,交出了抗洪搶險的硬核答卷!
恢復重建中,重慶人民不等不靠,用勤勞的雙手迅速恢復生産生活,努力把損失搶回來,把家園建設得更加美好。
回首抗擊歷史特大洪水的經歷,每一個親歷者不無豪邁地説,重慶人民雄起了的。
同心協力
黨旗在抗洪一線高高飄揚
“雖然辛苦,但是我們沒辜負群眾的信任!”12月18日,回憶起今夏抗擊洪水的經歷,南岸區消防救援支隊彈子石消防站政治指導員唐浩翔自豪地説。
從8月18日開始,長江2020年5號洪水過境重慶中心城區,昔日繁華的南濱路淪為一片汪洋。這裡,成了全市人民最揪心的抗洪前沿。
唐浩翔所在的南岸區消防救援支隊就在這裡前置備勤。他們攜帶救援器材、衝鋒舟駐守江邊,24小時枕戈待命,隨時準備應急出動。
救援行動中,唐浩翔的手指被馬蜂蜇傷來不及處理。等到把群眾全部安全轉移,他的手指已經腫大成一根紅蘿蔔。
洪水就是命令!群眾安危永遠是第一位!
全市各級各部門聞令而動,緊急組織群眾撤離,轉移搶運群眾財物,應急出動救援。特別是基層黨組織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讓黨旗在抗洪前線高高飄揚。至今,那一個個鏡頭仍讓人淚目。
還記得今年綦江流域重慶段出現自有水文記錄以來的最大洪水,重慶發佈了歷史上首個洪水紅色預警。為通知群眾緊急疏散,社區幹部用喇叭喊啞了嗓子,不得不用敲鑼的方式來通知群眾撤離。當天,綦江區21個街鎮緊急疏散10萬人,無一人因災死亡;
還記得今年最大洪峰過境主城,不斷上漲的洪水越過道道警戒線,沿江地段居民數度後撤。夜深人靜時,一個個由社區黨員志願者組成的攻堅突擊隊挨家挨戶緊急敲門,確保萬無一失;
還記得洪水退卻,南濱路上各路人馬紅旗招展,他們是黨員幹部、志願者,還有退役軍人,清淤、消殺、搬運、修理。社區群眾吳婆婆説,洪峰過境時,看到社區黨員幹部在樓棟和下河路口拉起警戒線日夜堅守,風餐露宿,自己好幾次感動得落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兩江四岸核心區在最短的時間恢復了照明,重現生機……
網民“留真”説,大洪水讓我們看到了黨員幹部的主心骨作用,人民更加信任黨,也更加熱愛黨。
科學抗洪
重慶應急體系進一步完善
今年抗洪中,根據重慶發佈的首個洪水紅色預警,綦江區緊急轉移了10萬人,無一人傷亡。東溪水文站站長尹章文回憶起那一刻,仍然記憶猶新。
6月22日淩晨2點,剛剛睡著的尹章文被窗外的雨聲驚醒。
“那聲音像一顆顆小石子砸在窗臺上,啪啪啪地響。”尹章文翻身起床,立即用內網連接電腦上的“重慶水情應用系統”,他發現其他水文站的水位仍在不停上漲。
此後,尹章文每隔半小時做一次信息記錄。上午9點,水位達到284.19米,突破283.59米警戒線,而且洪水淹過了測井房的水泥柱。尹章文立即將情況向市水文監測總站報告。
2020年6月22日11時50分,重慶發佈了首個洪水紅色預警!當天,綦江區緊急轉移了10萬人,無一人傷亡。
抗擊暴雨洪災,除了人力組織,更要科技抗洪、科學抗洪。
據統計,整個汛期,僅市水利局發佈水情預警36次,啟動洪水防禦應急響應10次。
精準的預測及時的預警,加上有序撤離,確保了萬無一失。數字顯示,長江第5號洪峰來襲,全市15個區縣緊急避險群眾達25.1萬人,緊急轉移安置群眾13.27萬人,無一人傷亡。
“利用大數據智慧化手段做好周邊省、重慶市和各區縣間的水情信息共享,強化監測預警,為全市科學決策和群眾轉移避險提供了依據。”市水利局水文與防禦處處長宋剛勇表示。
汛期以來,重慶與四川、貴州等周邊省份聯合調度水庫,攔蓄洪水超100億立方米,最大限度減輕了下游防洪壓力。特別是在應對長江和嘉陵江短期內接連發生4號、5號和1號、2號編號洪水,重慶協同四川省聯合調度長江上游水庫群,攔蓄洪水近60億立方米,為長江寸灘站削減了135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流量。
如果未開展聯合調度,過境洪水淹沒損失將成倍增加,轉移人口增加近30萬人。宋剛勇説,也正是一次次及時準確的預報預警,科學的聯合調度水庫,重慶打好了“先手牌”,最大限度減少了損失。
精準預測預警,背後有科技支撐。今年抗洪搶險中,不少科技産品“大展身手”。
市氣象局以智慧探測“天樞”系統、智慧預報“天資”系統、智慧服務“知天”系統、智慧防災“禦天”系統為核心的智慧氣象“四天”系統,築牢了氣象防災減災的第一道防線。
入汛以來,重慶市自然資源安全調度信息系統24小時在線監測全市地災點,並利用降雨預報和實況數據,疊加地災隱患點分佈數據和地災易發分區圖,通過大數據演算法模型,提供區域風險預警。
與此同時,全市應急體系也經受考驗。
在嘉陵江2號洪水過境時,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緊急調度沙坪壩區防汛抗旱指揮部。沙坪壩區防汛抗旱指揮部在磁器口街道建立現場指揮部,指揮應急隊員、街道工作人員、民間志願者等各方力量協同抗洪。
彼時,新組建的市應急管理局掛牌不到一年,全市應急管理體系剛剛形成。此前,防汛救災都由市水利局負責到底。
現在,在市減災委的統一部署下,市應急局、市水利局、市氣象局等成員單位都參與進來。其中,專業的預警主要由市水利局、市氣象局發佈,綜合的預警和應急響應由市應急局發佈;市應急局主要負責調度救援隊伍,各成員單位和區縣應急隊伍配合調度,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面對洪水,全市應急體系統一指揮、快速靈活,表現出機制順、職責明、力量足,應急部門與區縣政府形成了合力。目前,全市已建立起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應急行政管理體系,縱向即市、區縣、鄉鎮(街道)、村居、網格的綜合應急“五級網絡”;橫向即市、區縣各行業部門安全生産、災害防治內設機構全覆蓋。戰洪,是檢驗,更是提升。
自強不息
恢復重建高效有序
12月22日下午,全國記協“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團第二組成員來到磁器口古鎮。江風習習,古鎮人流如織,街上的吆喝聲不絕於耳,小吃店前排起了長龍。
巡講團成員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就在幾個月前,磁器口古鎮還是洪水中的“孤島”,靠近江邊地段的400余家商鋪及民居被淹。“沒想到,這麼快這裡就恢復了往日的活力!”有成員不禁感嘆。
現在,磁器口古鎮九成多的受災商鋪已恢復正常營業,“陳麻花”店就是其中之一。店主楊學武覺得自己非常幸運,洪水過境時李克強總理光顧了他的門店,還親自給他打氣。
“總理拿了100元買麻花,由於商店沒營業我們都沒準備好零錢找他。”楊學武還記得,總理離開時告訴他,磁器口是個名地方,疫情過後,洪災過後,這裡會更加興旺。
總理的話激勵了楊學武,事後他立即組織清淤,重新裝飾了門店,並於9月1日正式對外營業。重振旗鼓的過程中,沙坪壩區政府給了楊學武稅收優惠政策,還推薦他參加各種食品展會擴大銷路,這讓他更是信心倍增。
國慶節期間,楊學武推出了新的麻花産品,包裝更精美,口感更細膩。同時,楊學武還與餐飲企業合作,開發出系列“麻花菜品”:麻花燉肉、麻花辣子雞……許多外地旅客試吃了後連連叫好,紛紛下單。
如今,總理的祝福變成了現實。國慶節後,“陳麻花”店每個月的收入9000元左右,比8月份增長了近50%。楊學武頗有心得地説,遇到災害困難並不可怕,關鍵是重樹信心,踏實肯幹。
在潼南桂林街道雙壩社區,可以看到成片的蔬菜大棚,正在摘菜的農民臉上露出喜氣。今夏,這裡遭遇兩次洪峰過境,造成上萬畝農作物受災。
洪水退去後,潼南區蔬菜基地迅速開展生産自救,出動人員、機械翻耕土地、拆除大棚、重新播種。為儘快把雙壩蔬菜基地受損的土地整治出來,採取“人休息設備不停”的工作方式,搶工期抓進度。目前,蔬菜基地已經完成重建,滿栽滿種。
在恢復重建中,全市人民不等不靠,自強不息,克服抗洪疲勞心理,馬不停蹄地投入恢復生産生活的清淤戰、消殺戰、保供戰。
清淤戰中,除了市政、環衛、消防等部門,還有民兵、志願者、群眾。
保供戰中,全市道路、交通、電力、通訊、供水、路燈、物業等部門各司其職,在最短的時間內,道路通了,路燈亮了,居民水電氣供應恢復了。
9月9日,離5號洪水過去僅僅20天,全市30個受洪災影響小區內部供電全部恢復。又20天,9月28日晚,解放碑、洪崖洞、江北嘴、來福士等地標建築亮燈,兩江四岸璀璨如初,仿佛是在致敬英雄般的重慶市民!(重慶日報記者 崔曜 周松)
數讀抗洪>>>
長江2020年第5號和嘉陵江2020年第2號洪水過境導致潼南、銅梁、合川、永川、江津和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等15個區縣26.32萬人受災,緊急避險25.1萬人,緊急轉移安置13.27萬人
長江2020年第5號和嘉陵江2020年第2號洪水過境淹沒商鋪2.37萬間、企事業單位及經營性市場860個、臨江道路320條、橋梁148座、車庫194個、車位4.2萬個、機動車663輛、碼頭車站70個、濱江公園廣場84個,倒損房屋4095間,農作物受災面積8636公頃(含農田果園6958公頃、絕收1421公頃),直接經濟損失24.5億元
從4月1日起,全市水利系統較常年提前一個月執行汛期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加強水庫、河流和山洪易發區水雨情監測預報預警,編報水旱災害防禦專報33期、重要水情專報172期、短信50萬餘條,發佈水情預警36次,啟動洪水防禦應急響應10次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