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遊 |“雙曬”亮眼 巴山渝水綻放新魅力
2020-12-30 09:21:07來源: 重慶日報編輯: 付意菲責編: 馮鈺穎

文化旅遊 |“雙曬”亮眼 巴山渝水綻放新魅力

十月五日,遊客正在欣賞重慶夜景。記者 龍帆 攝\視覺重慶

  核心提示

  享重慶美食、賞一城燈火、枕濤聲入眠……上週末,在朝天門11碼頭,甘肅遊客馬佳穎打卡了遊輪週末“微度假”新服務。受疫情影響,長江豪華遊輪難以成航,利用停泊在碼頭的船上設施,創新推出水上酒店、環球美食、K歌娛樂等新産品,很快成為網紅打卡、戀人約會、朋友聚餐、商務婚慶的熱門之地。

  今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摁下全國文旅行業的“暫停鍵”。復工復産有序開展後,重慶市抓大文旅、促品質化,推進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促進“雙曬”流量變現,發放消費券激活市場,創新業態滿足新需要,堅持疫情防控和文旅發展“兩手抓兩手硬”,在開拓奮進中破難攻堅,文旅業呈現出良好向上發展態勢。

  融入新業態

  營造出山水之城的“造夢空間”

  12月28日,一股寒潮裹挾著雪花,為武隆懶壩換上“冬裝”,心跳博物館、竹音劇院、巨人雕塑、月球博物館、懶壩美術館等創意IP,在雪景映襯下充滿詩意。這個今年7月才正式營業的新景區,已取購票人數超20萬、綜合收入3000多萬元的驕人成績。

  “目前,景區屬於淡季,但日均遊客量仍超千人,週末更是一房難求,在疫情背景下,遠遠超過我們的預期。”懶壩國際禪境藝術度假區負責人陳勇稱。

  在陳勇看來,該度假區能快速“火”起來,是摒棄了以“資源為導向”的傳統景區開發模式,用藝術介入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實現了創新性發展。

  更重要的是,度假區重點選擇了當代國際藝術為切入點,打造了眾多“自帶流量”的作品,涵蓋繪畫、裝置、雕塑、行為等類別,拉近了與普通觀眾的距離。據陳勇介紹,他們在對藝術作品的篩選上,注重親民性、參與性、在地性、生態性、多樣性、功能性,力爭讓每件作品都融入環境、融入鄉村、融入觀眾、融入農民的生活。

  無獨有偶,在酉陽板溪鎮,製造大量“粉紅泡泡”的疊石花谷,今年同樣“火”出了圈。今年3月開園至今,接待遊客約2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000多萬元。

  “在四季與疊石花谷之間,我們負責浪漫……”遊客發出如此觀感。該景區在一個荒石灘上,就地取材,壘石成景,巧妙地把文化、旅遊、藝術、扶貧等結合起來,接地氣、有溫度,極具感染力。

  不止如此,12月24日,重慶“打卡巴渝美景”全媒體推介活動正式啟動,首批共遴選出50個有品質、有市場提升空間的景區景點,重慶日報記者梳理髮現,沙坪壩融創文旅城渝樂小鎮、南川東街、秀山川河蓋等景區,都是自然、人文、歷史、現代等元素交融薈萃的新場域。

  市文化旅遊委數據顯示:2020年,重慶共推進了三峽雲端生態康養小鎮等76個文化旅遊市級重大項目建設,累計完成投資150.5億元,高品質、高品質文旅融合發展的新動能正在不斷增強。

  融入新戰略

  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構建發展新局面

  “丁真是四川的,也是……”上個月,各大官博在網絡上,上演了一部大型“搶人”連續劇,“甜野男孩”丁真成為全國焦點。

  川渝官媒網上互動,引來粉絲點讚無數——“川渝,自古是一家,四川很大,加上重慶就更大了”。四川媒體很快回應:“小手一牽,歲歲年年。”

  事實上,這並非川渝首次甜蜜互動。4月29日,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專項工作組聯席會第一次會議在渝召開。

  在充滿巴蜀鄉音的熱烈討論中,川渝兩地文旅部門審議通過了《推動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工作機制(送審稿)》等多個方案,建立了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專項小組機制、聯合辦公機制、聯席會議機制、信息通報機制等4項機制。雙方鄭重簽下《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合作協議》。協議“幹貨”滿滿,包括“深化合作 促進文化旅遊資源開放共享”“加強連通 協同打造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等5個方面共15項內容,共建共享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緊接著,渝中區與青羊區、南川區與都江堰市、北碚區與綿陽市等頻頻互動,掀起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序曲。

  5月16日,伴隨一聲響亮的川江號子,“巴蜀文化旅遊走廊自由行”活動又在成都和重慶同步啟動。百萬門票互贈、十條條精品線路互推……百萬川渝遊客因此踏上“巴蜀文化旅遊走廊自由行”浪漫之旅。

  6月22日,川渝兩地文旅部門再次聚首,簽署了《成渝地區文化旅遊公共服務協同發展“12343”合作協議》,進一步細化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內容。

  按照協議,雙方將重點推動文化旅遊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工程、巴蜀文獻保護利用工程兩大重點工程,共育三大區域品牌:“成渝地·巴蜀情”區域文化活動品牌、中國西部公共文化和旅遊産品服務品牌、成渝地區文化旅遊公共服務數字化品牌。

  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重慶分中心發佈的《川渝兩地旅遊口碑大數據分析報告》顯示:目前,川渝互為對方最大的遊客客源地。推進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川渝文旅高品質融合發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融入新理念

  “雙曬”成果轉化成發展新動能

  做好疫情防控,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6月起,在延續和深化“曬文化·曬風景”成果基礎上,在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市文化旅遊委的精心策劃下,我市啟動了新意疊加的“曬旅遊精品·曬文創産品”大型文旅推介活動。

  全市38個區縣和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萬盛經開區相繼亮相,盤點山水顏值、細梳人文氣質,掀起大“探礦”、大“賽寶”,策劃推出5個作品,其中創新推出了“區長縣長‘雙曬’直播”和“雲上文旅館”兩個作品,充分發揮新媒體傳播效能,踐行數字文旅發展新模式。

  “勒不是香腸,勒是鄉愁”“在雲陽停得下的是腳步,停不下的是嘴巴”“南岸的好,心中的草,拔得好也要拔得早”……接地氣的語言、有溫度的推介、創意十足的呈現,各區縣的優美“獨唱”,共同融匯成了“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的文旅“大合唱”,讓重慶旅遊産品“美”起來、文化品牌“亮”起來、文創産業“活”起來,被新華社稱為“為中國文旅産業復蘇‘打了個樣’”。

  數據顯示,本次“雙曬”全媒體傳播受眾達37億人次,區縣長“雙曬”直播在線觀看超6.2億人次,有力地營造了文旅行銷氛圍。

  依託本次“雙曬”,重慶還推出了上百條“週末遊”“鄉村遊”線路以及大量精品文創産品,直接實現文旅消費上億元。

  豐都聯合大足、長壽開展“旅遊+扶貧”幫扶活動5場,實現消費收入1200萬元;黔江圍繞“生態原鄉·清新黔江”加大文創産品培育,讓旅遊消費扶貧搭上“互聯網+”的快車;雲陽舉辦鄉鎮長“雙曬”直播約40場,直接拉動扶貧農特産品銷售約3000萬元;開州借“雙曬”熱度擴大招商引資,新簽項目20余個,吸引創業返鄉投資約11億元等。

  “本次‘雙曬’讓資源變産品、人氣變財氣、流量變銷量,促進了我市文旅融合發展和文旅市場開拓,助推了消費和經濟復蘇,持續推介了重慶城市形象,實現了多元共贏。”主辦方相關負責人稱。

  今年,我市還赴山東舉辦了“十萬山東人遊重慶”重慶文旅推介活動,聯合丹麥哥本哈根中國文化中心通過線上方式開展重慶美食、雲遊重慶等專題宣傳推介,與泰國國家旅遊局、莫斯科旅遊委多次開展線上交流推介會議等,把文旅的“草”種到了全球遊客的心底。

  融入新格局

  “近悅遠來”讓更多人愛上重慶

  文旅融合,是順應時代之需。融合之道,需以文促旅,用文化豐富旅遊內涵,提升旅遊品位;以旅彰文,促進文化事業、文化産業創新發展,實現“詩與遠方”的交融。

  據介紹,2020年,我市文藝創作推進有力。川劇《江姐》、京劇《秦良玉》入選2020年度全國舞臺藝術重點創作劇目名錄,歌劇《一江清水向東流》入選2020—2021年度“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重點扶持劇目,“向前進——重慶美術館藏李少言《一二〇師在華北》木刻組畫展”入選2020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活動目錄,電視劇《共産黨人劉少奇》《絕境鑄劍》獲第32屆“飛天獎”優秀電視劇大獎等。

  重點文物保護工程穩妥推進。實施石窟寺及石刻、大遺址等重點文物保護項目263個,完成大足石刻寶頂山大佛灣數字化、合川淶灘二佛寺摩崖造像修繕保護、潼南千佛崖搶險加固等重點工程,世界最大半身臥佛造像大足石刻臥佛修繕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果。

  考古發掘成果突出。完成考古項目90項,考古發掘約2.5萬平方米,取得系列重要發現。忠縣皇華島發現川渝地區結構最完整、保存最完好的江心島南宋城址,九龍坡區冬筍壩遺址發現墓葬28座,出土文物200余件,為研究巴文化融入漢文化進程提供重要實證。

  博物館建設提質增效明顯。全市博物館達105家,策劃推出精品展覽240個,開展社教活動1608場次,670余萬人次走進博物館。工業博物館《百年風華—重慶工業發展史》獲第十七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

  渝東北三峽庫區文旅多點發力。目前,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共建成A級旅遊景區78家,其中5A級2家,推出了“水上巴士”旅遊産品、三峽之巔等一批新景區新産品。

  渝東南武陵山區文旅全面破題,正致力打造文旅産業融合發展示範點、烏江畫廊旅遊示範帶、武陵山區民俗風情生態旅遊示範區,以及著力豐富文旅融合産品業態等。(重慶日報記者 韓毅)

  數讀文旅>>>

  宣傳行銷:“雙曬”全媒體傳播受眾達37億人次,區縣長“雙曬”直播在線觀看超6.2億人次。iChongqing網站在海外社交媒體發佈推文8100多條,視頻1200多條。

  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川渝兩地文旅部門簽訂合作協議3個,推動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15項合作,建立文物保護利用11項協作,強化文旅公共服務13項聯動,建立旅遊市場監管6項協作機制。

  圖書館建設:新建區縣圖書館分館44個、文化館分館48個、24小時圖書館8個。

  考古發掘:完成考古項目90項,考古發掘約2.5萬平方米。完成81個建設工程文物勘探與發掘,勘探面積39萬平方米,發掘面積1.64萬平方米,出土文物標本2011件/套。

  博物館建設:全市現建成博物館105家,策劃推出精品展覽240個,開展社教活動1608場次,670余萬人次走進博物館。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