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堅持綠色發展 守護一江碧水兩岸青山——巫山構建可持續生態産業體系
2020年12月24日,長江巫山段,清漂隊正前往作業區域。
2020年12月24日,巫山縣曲尺鄉,村民正在採摘紐荷爾臍橙。
2020年12月24日,長江巫山段培石斷面,巫山縣生態環境監測站工作人員正在取水樣檢測。
核心提示
地處三峽庫區腹心,素有“渝東門戶”之稱的巫山,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國家淡水資源戰略儲備基地。
近年來,巫山始終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把生態保護放在首位,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構建可持續生態産業體系,建好守好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守護三峽庫區一江碧水兩岸青山。
關鍵詞
水質監測
培石斷面數據真實反映長江幹流出境水質狀況
“水醫生”:讓每滴江水水質有據可查
2020年12月24日清晨,巫山十二峰在雲霧中飄渺,火紅的朝陽穿過雲霧,灑落巫峽一片金黃。
江邊碼頭上,巫山生態環境監測站副站長魏嵬和幾名同事,帶著採樣和監測儀器,登上環境監測船,前往長江重慶與湖北交界的水域。
每個月的上、中、下旬,這支監測隊伍都會定期前往長江重慶與湖北交界水域及大寧河、抱龍河等長江支流,對水體進行“體檢”,風雨無阻。
他們守護著三峽庫區的水質,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水醫生”,“確保每一滴長江水水質有據可查”是他們的心願。
“一般早上8點出發,來回在江上一顛簸就是半天。遇到突發情況,得在船上耗到大半夜,都習慣了。”在江面顛簸了近1小時後,監測船到達長江巫山培石斷面。
打水、採樣、分裝、記錄……在顛簸的船尾,一個個環節的作業有條不紊。看似簡單的取樣,其實也大有講究,比如表層水採樣深度應該在0.5米。在這江面上,魏嵬已從事了10餘年的採樣監測工作,經驗讓他在第一時間就能準確採到水樣。
水樣採好後,需要對其精細分裝並貼上標簽,標簽上標明監測項目、採樣時間、採樣地點、採樣人等信息,再將水樣送回岸上的實驗室進行進一步分析。
“長江巫山段的培石斷面緊鄰重慶和湖北交界處,是重慶長江幹流出境水水質國家考核斷面,其監測數據真實客觀地反映重慶長江幹流出境水質狀況。”魏嵬介紹。
培石斷面水質自動監測站在2018年建設完成並投入使用,自動監測站的監測數據通過網絡發送到數據平臺,監測人員可以通過手機連接平臺,實時查詢。
既然有了自動監測站,為什麼還要進行人工採樣監測呢?
“國家通過第三方公司採樣監測對重慶進行考核,並與自動監測站監測數據進行比對。”魏嵬介紹,如果比對數據出現偏差,就需要與重慶的人工採樣監測數據進行三方比對,“除了給國家考核提供參考外,作為長江幹流在重慶境內的最後一個水質監測斷面,我們的監測結果,能夠為全市的水環境治理、污染源控制、環境規劃提供有力的科學依據。”
魏嵬和同事們完成採樣監測時,時間已臨近正午,陽光溫熱,巫峽如畫,長江浩蕩東出,清亮如鏡。
關鍵詞 長江清漂
最大面積360平方公里!這50人“管”得寬
“守好庫區清漂重慶最後一道防線”
2020年12月23日,巫山神女峰下,長江如黛、巫峽如畫。
不時有貨輪駛過江面,引浪花拍岸。
風景雖好,駕駛著小船在巫峽口長江岸線清漂的張兵卻無心看風景,“大船經過時浪急,我們要時刻提防被浪頂翻。”
既要隨時提防大浪湧來,又要搜尋江面和江岸垃圾,即使頂著凜冽的江風,張兵依舊臉頰淌汗。
“現在是蓄水期,江面上垃圾少,主要集中在江岸附近的水面上,大型機械清漂船幫不上忙,只能靠人工一點一點打撈。”身著救生衣,手持清漂網,張兵重復著伸網、下網、攔截、提起的動作,將垃圾一一打撈上船。
清漂12年,身為巫山城市管理局清漂隊一員的張兵,已算不清自己在長江巫山段幹流及支流究竟打撈了多少漂浮物,但有一點他很清楚,“我沒得好多文化,可我曉得不能讓一丁點垃圾流出重慶。”
巫山,是重慶三峽庫區清漂的最後一道防線,境內有長江幹流和支流水域岸線總長183.45公里,175米蓄水期間水域面積達到360平方公里。
為保證清漂不留死角,不讓江面垃圾“溜”出重慶,巫山除了配置4艘機械清漂船外,更陸續在長江大橋、龍門大橋、清漂碼頭、曲尺、青石等10處安裝了360度旋轉的“全球眼”高清攝像頭,實時監控境內漂浮垃圾及消落區垃圾情況,做到及時發現、及早清理。
為了確保這360平方公里的水域水清岸潔,巫山共有50名清漂隊員每天在忙碌著。
每年,他們要出動清漂船隻3000余艘次、作業人員9000余人次,清理轉運處置干支流水域垃圾2.8萬餘噸。
“最難的是汛期,垃圾多的時候每天有近300噸。”巫山城市管理局清漂隊副隊長葛亮記得,2020年6月的一天,由於大寧河上游普降暴雨,暴漲的河水裹挾著無數垃圾涌入大寧河小三峽,在小三峽一處河面上形成了厚達60余釐米、寬約100米、長近1公里的垃圾漂浮帶,“人都能在上面走路。”
為了清理這些垃圾,清漂隊4艘機械清漂船和10艘人工清漂船全員出動,加班加點,用了整整一個星期才將所有垃圾清理完。
汛期清漂不僅垃圾多,湍急的江水和突如其來的大風,也讓清漂過程中險象環生。
張兵記得,2014年的一天,自己和愛人李東燕正在巫峽口清漂,江面忽起大風。
“風來得太急,船身大幅傾斜,感覺馬上要翻了。”所幸駕船的李東燕憑藉豐富的經驗,穩住了船身。當時,正站在船頭打撈漂浮物的張兵一個趔趄,眼看著就要掉進江裏。眼疾手快的他立即用手中的清漂網撐住船沿,才沒有摔進江中。
“常年漂在江上,誰沒遇到過幾次這樣的事情?”張兵笑著説道。
關鍵詞 生態産業
發展紐荷爾、脆李種植業,年人均純收入1.6萬元
生態治理綠江岸 曲尺山上花果香
近段時間,倏忽而至的寒潮,已為巫山帶來了幾場大雪。
2020年12月23日這天,巫山卻天氣晴好,午後的陽光溫暖著曲尺鄉權發村馬道子上採摘紐荷爾臍橙的村民。
馬道子因古時經此地的騾馬古道而得名,騾馬古道連通著山下長江畔的曲尺碼頭。曲尺碼頭曾是周邊山區最重要的貨運碼頭,隨著公路通達四方而從盛極一時走向沒落,三峽大壩蓄水致水位上漲後,更是徹底淹沒于滔滔江水之下。
長江邊的曲尺鄉,有6000多人就地後靠安置,佔全鄉人口的三分之一。
高山深谷、土地貧瘠,搬遷後的村民面對的是嚴苛的自然環境,但他們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在荒山上開墾田地。
“前些年,只要人能站的地方,都要種點東西,苞谷、洋芋、紅苕都行。”曲尺鄉鄉長賈繼猛告訴重慶日報記者,貧瘠的土地僅能為辛勞的人們提供溫飽,連年的耕作反而加劇了水土流失,“一落雨,土就衝到江裏面了,還滑坡,危險得很。”
缺少植被覆蓋,水土流失更加劇了當地的石漠化趨勢,村民的生存環境惡劣。
如今,雖是冬日,但站在馬道子上遠眺,曲尺鄉滿目蔥蘢,漫山遍野挂滿枝頭的紐荷爾傳遞著豐收的喜悅。
這一切,與賈繼猛描述的景象有著天壤之別。
改變,始於十幾年前。
為讓農民增收致富,又為了控制長江兩岸水土流失,治理石漠化,曲尺鄉抓住國家對三峽庫區實施退耕還林政策和石漠化治理兩大機遇,全鄉幹部群眾見縫插針復墾荒地,大建梯田,創辦果園,大力發展水果産業。
“我們家2014年開始種紐荷爾,種了十幾畝,2017年開始挂果。”46歲的李吉瓊是村裏的貧困戶,除了紐荷爾,她和丈夫羅付明還種植了10畝脆李,“脆李收入有10萬元,預計紐荷爾還能收入3萬多元。”
如今,靠著種植紐荷爾和脆李,李吉瓊和羅付明不僅讓兩個正在讀研究生的兒子衣食無憂,還在原來居住的平房上加蓋了一層,“前幾年因為娃兒讀書,還欠著10萬元的外債,現在很快就能還完了。”
賈繼猛介紹,截至目前,曲尺全鄉種植紐荷爾1.5萬畝、年産值1.2億元,種植脆李兩萬畝、年産值2.4億元,全鄉年人均純收入已達到1.6萬元。
不僅如此,每年的三四月份,曲尺漫山遍野李花如雪,遊人如織,正是劉禹錫詩中所寫“山上層層桃李花,雲間煙火是人家”的美麗景致。
“受疫情影響,已經在曲尺舉辦了兩屆的中國長江三峽(巫山)李花節今年停辦了。”賈繼猛説,但在李花盛開時節,依然有不少人到曲尺賞花遊玩,“曲尺全鄉現在有農家樂100多家,發展鄉村旅遊的各項配套設施也日臻完善。”(文/重慶日報記者 陳維燈 圖/重慶日報記者 龍帆)
數讀·國考斷面>>>
■長江巫山段的培石斷面緊鄰重慶和湖北交界處,是重慶長江幹流出境水水質國家考核斷面,其監測數據真實客觀地反映長江幹流出境水質狀況。
培石斷面水質自動監測站監測水溫、pH、溶解氧、電導率、濁度、高錳酸鹽指數、總磷、總氮和氨氮等9項指標。其中前5個項目每1個小時出一次數據,後4項指標每4個小時出一次數據。
巫山清漂>>>
■巫山是重慶三峽庫區清漂“最後一道防線”,境內有長江幹流和支流水域岸線總長183.45公里,175米蓄水期間水域面積達360平方公里。
■每年,巫山清漂隊要出動清漂船隻3000余艘次、作業人員9000余人次,清理轉運處置干支流水域垃圾2.8萬餘噸。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