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生態 鐵腕治山精心護島
2021-01-05 09:06:33來源: 重慶日報編輯: 胡明珠責編: 馮鈺穎

  原標題:修復生態 鐵腕治山精心護島

修復生態 鐵腕治山精心護島

  北碚區縉雲山。(攝于2019年9月12日)  特約攝影 秦廷富/視覺重慶

  關鍵詞 生態

  “‘水中彩林’實在是太漂亮了。”2020年12月28日,在萬州區大周鎮的長江庫岸邊,生長于水面下的中山杉堅立挺拔,開始發黃變紅的樹冠露出水面。昔日庫區的消落帶“瘡疤”,搖身一變成為庫岸風景帶,不少市民特意驅車趕來,一睹“十里景觀長廊”美景。

  近年來,重慶深入貫徹推動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的總體要求,認真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方針,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不斷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長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山清水秀美麗之地”正成為重慶新的城市名片。

  聚焦突出環境問題整改

  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

  縉雲山深處,黛湖碧綠如畫,音樂聲裏,經常有老年人在此跳舞。自2020年5月黛湖景區對外開放以來,越來越多的市民來此觀光遊玩。“現在風景好,環境美,在這裡跳舞安逸。”一位跳舞的老人告訴記者,就在前些年,黛湖湖面上還到處漂浮著垃圾,湖水也是黑褐色的。

  縉雲山是重慶主城都市區的生態綠肺。因緊鄰城區、多頭管理、發展受限等影響,縉雲山保護區內村民一度“靠山吃山”,農家樂無序粗放發展,私搭亂建、違規經營“蠶食”林地。

  2018年6月,重慶打響縉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攻堅戰,開始“鐵腕治山”,在拆除保護區內違法建築、科學系統修復生態的同時,創新推進生態搬遷,有序發展生態産業,走出了一條“保生態”與“保民生”雙贏的綠色發展之路。

  近年來,我市聚焦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的整改,將源頭治理作為生態保護的重中之重。一方面,以縉雲山整治為契機,大力開展自然保護地大排查大整治。另一方面,大力開展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市累計建成95個工業集聚區集中污水處理設施;累計建成城鄉污水處理設施2600余座,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和建制鄉鎮污水處理廠實現全覆蓋。

  這一系列舉措的實施,使全市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支流全面消除劣Ⅴ類水質斷面,48段城市黑臭水體消除黑臭,長江幹流重慶段水質為優。2020年全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333天,“重慶藍”成為市民生活中的常態。

  針對長江魚類資源急劇減少的現狀,我市還全面啟動實施長江常年禁捕,吹響了加快長江魚類資源保護和生態修復的“集結號”。自2020年1月1日零時起,我市對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實行全面禁捕,禁止生産性捕撈;自2021年1月1日零時起,我市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以及其他重點水域實行全年全面禁捕,讓長江更好地休養生息。

  “現在‘上岸’了,其實是一個好事。”説起禁漁退捕,江北區退捕漁民宋彬雖有一絲不捨,卻很坦然。他説,過去一天能捕幾十斤魚,後來一天只有幾斤魚,長江確實該休息休息了。“現在我‘上岸’開起了魚館,生活一樣過得很好,就希望長江這條‘母親河’能儘快好起來。”宋彬説。

  加強生態系統修復

  生態品質大幅提升

  廣陽島,位於重慶銅鑼山、明月山之間,是長江上游第一大島嶼,全島江水環抱,白鷺棲息,是重慶獨具特色的自然生態資源。

  走進如今的廣陽島,“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雛形已顯,島上美麗風景一個接一個。“田園風光”“江南風貌”“草原風韻”“濕地景色”“運動風采”“抗戰遺風”等景區不僅綠色生態,而且美得風格各異、精緻迷人,成為重慶又一打卡熱地。

  41歲的張永剛原來是廣陽島上壩村村民,隨著長江禁漁、徵地搬遷,他上了岸改了行,2019年又回到廣陽島綠色發展公司當起生態保安。在維護島內環境治安的同時,他也見證了廣陽島的巨大變化,“現在到處鳥語花香,比以前的環境好多了。有時候還能看到灰天鵝和一些小動物出沒……”

  近年來,重慶認真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方針,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通過加強生態修復,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生態環境品質大幅提升。

  如今,乘船遊長江,你就會發現,長江兩岸過去的“天窗”“大字報”都不見了蹤影,被綠色所覆蓋。

  “這得益於我市啟動的國土綠化提升行動。”市林業局一負責人介紹,為進一步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我市實施了國土綠化提升行動,用三年時間完成造林1700萬畝。目前,國土綠化提升行動順利完成,重慶森林覆蓋率達到52.5%。

  針對長江等大江大河兩岸水土流失難治理、造林綠化水準低、生態屏障功能仍然脆弱等突出問題。我市還決定在長江等大江大河兩岸,按照“三段”“四帶”空間佈局,打造“兩岸青山·千里林帶”,範圍包括長江、嘉陵江、烏江、涪江兩岸以及三峽庫區回水區第一層山脊線或平緩地區沿江河岸線水準推進1000米範圍內,涉及28個區縣。

  “力爭到2030年,實施範圍內森林覆蓋率提高到60%以上,在長江兩岸形成‘層林疊翠、四季花漾、瓜果飄香’的自然美景與我市獨特的江城江村、山鎮山居風貌融為一體,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山水人城和諧相融的新畫卷。”該負責人説。

  全面推行河長制林長制

  生態文明制度日益完善

  近日,南岸區迎龍鎮的鎮級林長接到基層林長的巡查上報信息:有人在林地周邊租用居民房屋洗滌賓館被套等,污水容易對周邊林地造成污染。鎮級林長立即前往現場進行查看,在了解到這是一個“三無”作坊後,立即通知相關人員進行聯合執法,將其取締在萌芽階段。

  自2018年我市在南岸區啟動林長制試點以來,短短兩年多時間,試點區縣已擴大至15個,落實各級林長4885人,形成一批可複製的制度性成果和經驗,林長制也從最開始的“摸著石頭過河”到逐漸成熟,成為我市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創新性舉措。

  在管好森林的同時,我市還全面推行了河長制,管好河流和水庫等重要水資源,創新實施了“雙總河長制”,即由市、區縣、街鎮三級黨政“一把手”同時擔任“雙總河長”,建立了市、區縣、街鎮三級“雙總河長”架構和市、區縣、街鎮、村(社區)四級河長體系。

  目前,全市分級分段設置河長共17551名,實現全市5300余條河流、3000余座水庫“一河一長”全覆蓋。重慶實行的“雙總河長制”經驗在全國進行推廣。

  “完善的體制機制是推動我市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保障。”市發改委一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市各地各部門積極探索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不僅全面推行了河長制,率先開展林長制試點,還探索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穩步推進建立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完善排污權、碳排放權、生態地票交易機制,在全國率先推動森林覆蓋率指標區縣間橫向交易。

  2019年,江北區就與酉陽縣簽訂了全國首個“橫向生態補償提高森林覆蓋率協議”;2020年9月,南岸區與石柱縣成交9.2萬畝森林面積指標,成交金額2.3億元。截至目前,全市共有8個區縣簽訂森林覆蓋率橫向生態補償協議,成交森林面積19.2萬畝,交易金額4.8億元。

  數讀>>>

  52.5%

  截至2020年底,全市森林覆蓋率達52.5%

  333天

  2020年全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333天

  17551人

  全市共設置河長17551人,實現“一河一長”全覆蓋,設置林長4885人

  19.2萬畝

  全市8個區縣簽訂森林覆蓋率橫向生態補償協議,成交森林面積19.2萬畝,交易金額4.8億元

  數據來源:市林業局、市生態環境局

  (重慶日報記者 王翔)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