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産銷對接“最後一公里”——重慶消費扶貧調查
2021-01-12 09:16:50來源: 重慶日報編輯: 付意菲責編: 馮鈺穎

  原標題:打通産銷對接“最後一公里”——重慶消費扶貧調查

打通産銷對接“最後一公里”——重慶消費扶貧調查

1月7日,中國西部消費扶貧中心,市民正在選購內蒙古特色産品。當日,中國西部消費扶貧中心內蒙古館開館儀式暨內蒙古消費扶貧周活動在此舉行。記者 龍帆 實習生 何佩玙 攝/視覺重慶

打通産銷對接“最後一公里”——重慶消費扶貧調查

2020年11月14日,江北區漁人灣碼頭中國西部消費扶貧中心,銷售人員現場展示秀山土家織錦技藝,吸引市民前來觀看。記者 龍帆 攝/視覺重慶

  原生態鮮榨沙棘汁、牦牛牛肉乾、藜麥米、羊奶粉……在充滿草原風情的蒙古包裏,琳琅滿目的內蒙古土特産讓人應接不暇。1月7日,在位於江北區北濱路的中國西部消費扶貧中心(以下簡稱消費扶貧館),內蒙古消費扶貧周拉開帷幕。

  正是備年貨之時,來自塞北高原的扶貧産品受到市民的追捧,現場詢問聲、掃碼下單聲不絕於耳。

  這是消費扶貧館在近期舉行的第二個西部省市扶貧周。不到一個月前,西藏昌都消費扶貧周在渝舉行,7天時間實現銷售額40余萬元,藏紅花、青稞餅乾、藏香豬等西藏特産,一時間成為了山城市民的“心頭好”。此前,奉節、黔江、渝北等消費扶貧周陸續在這裡開展,活動之頻繁、産品之豐富,為全市消費扶貧注入了新活力。

  消費是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消費扶貧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砝碼”。重慶消費扶貧,如何將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又如何以創新驅動、高品質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

  暢通內循環助力消費扶貧

  年關將至,在炕房裏從早忙到晚的巫山縣雙龍鎮水田村脫貧戶王洪安,臉上被炕臘肉的煙熏得愈發紅潤。

  農曆小寒這天傍晚,他拎著一塊剛熏好的臘肉,從炕房裏走出來,一臉興奮。臘肉上的油還在冒著泡、熱氣騰騰,香味撲鼻,讓人垂涎欲滴。

  “幾年前我就栽在養豬上。”他回憶,那時候也養豬,但對銷路沒有把握,成天提心吊膽。

  同樣是養豬,為啥王洪安這次就安心了呢?“公司幫忙墊付了仔豬的部分費用,還在我家修一個炕房,只要把豬養出來,做成臘肉不愁沒銷路。”王洪安口中的“公司”,是與其簽訂扶貧合作協議的重慶楚鄉原農産品銷售有限責任公司。去年以來,該公司將貧困戶的臘肉、大米、水果等農副産品挂網進行售賣,直接帶動了近200戶農戶受益。

  和王洪安一樣,在重慶有越來越多的貧困戶正日益感受到消費扶貧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

  “消費貧困地區的産品和服務,不僅是促進貧困地區的生産與供給,也是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形成新發展格局的舉措之一。”市扶貧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擴大內需過程中,既要不斷促進消費回補,又要激發消費潛力,拓展新的消費增長空間。

  從這個意義上看,推動實施消費扶貧,一方面是讓貧困群眾通過消費扶貧勞有所獲、增收脫貧;另一方面,也要讓參與消費扶貧的消費者從物美價優的扶貧産品中得到更好的消費體驗,把“消費”這個市場行為與“扶貧”公益行為有機地結合起來,打造成為鞏固脫貧成果、接續鄉村振興、促進地區協作共贏的新引擎。

  正因為如此,中央高度重視消費扶貧工作,將消費扶貧有關指標納入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定點扶貧考核,不斷完善消費扶貧政策體系,創新消費扶貧方式,定向採購、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等新模式不斷涌現。

  而重慶,一方面與山東省、中央國家機關對接消費扶貧工作,另一方面大力推進“三專一平臺”(消費扶貧專櫃、專館、專區以及消費扶貧線上平臺)建設。

  去年10月最後一天,隨著消費扶貧館正式開館,標誌著重慶“三專一平臺”建設的完成。

  契合新零售形態的新消費

  1月10日,楊家坪步行街,市民張小林來到一台消費扶貧智慧專櫃前,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後拉開櫃門,取出一瓶飲料和一袋零食,關上櫃門後,手機立即自動支付費用。

  消費扶貧智慧專櫃和普通家用雙開門冰箱大小相差不大。記者隨意掃碼打開其中一台專櫃,發現裏面50%以上都是扶貧産品,既有重慶本地的,也有市外的,如城口九重山礦泉水、西藏青稞麻花、湖北小米鍋巴等。消費扶貧專櫃與場景化購物相結合,在不同消費場景中擺放不同産品。

  這是消費扶貧終端的一個應用場景——消費扶貧專櫃、專區、專館以及消費扶貧線上平臺一起,構成了我市消費扶貧的“三專一平臺”。

  “扶貧産品大多産自生態環境良好的山區,符合人們對綠色健康食品的消費需求,是擴大內需的方向之一。”該負責人坦言,如何在擴大內需的框架裏,緊跟市場需求,培育消費熱點,提升消費熱度,是消費扶貧成敗的關鍵。

  “我們要通過加大消費終端的佈局密度,讓市民隨處、隨時都能買到扶貧産品,培育他們的消費習慣。”上述負責人表示,但以何種形式佈局消費終端,還必須反復考察。

  疫情期間,以智慧貨櫃為代表的新零售業態,依託先進的人工智能、大數據、移動支付等技術,承擔起抗疫基礎設施的作用。無感支付即拿即走的消費體驗,既滿足了抗疫防疫的需要,又以新的消費模式和消費場景,推動“無接觸經濟”的消費升級,從而實現了快速增長。

  我市瞄準這個契機,從去年5月開始在各大商圈、火車站、飛機場、政府機關大樓裏投放消費扶貧智慧專櫃,截至目前已簽約10500台、投放1717台。

  專區方面,我市積極與烹飪、火鍋等行業協會和重百、永輝、蘇寧以及京東、拼多多等平臺對接,設立線上線下專區333個。

  專館則是數個專區的集合。北濱路的消費扶貧館匯集了天南海北的優質扶貧産品,目前,11個西部省區和重慶33個有扶貧開發任務的區縣均在這裡佈置了自己的展館,館內的扶貧産品已超過5000種,線上産品則超過1.7萬種,覆蓋面十分廣泛。

  消費扶貧館的活動也非常豐富。除本地貧困區縣的消費扶貧周外,還會聯動西部省區市舉辦扶貧周,直播帶貨、鄉村旅遊推介、名優果品發佈等活動更是常態化開展,營造了氛圍,聚攏了人氣。

  “重慶是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就應該牢固樹立‘直轄意識’、‘直轄擔當’,應建設消費扶貧中心,打造中國西部消費扶貧的‘橋頭堡’。”市扶貧辦産業處處長盧賢煒表示,正因為如此,我市將扶貧館設立在“兩江四岸”的北濱路,為的就是更直觀向市民展示扶貧産品;同時,通過不定期消費扶貧周活動,持續擴大消費扶貧的影響力。邀請西部兄弟省市前來設立分館,用意則是打造扶貧産品展銷博覽交易會。

  這樣的安排很快有了收效:數據顯示,重慶市消費扶貧館開館以來,已實現線上銷售2億元、線下銷售2000萬元。

  將成為銜接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

  在盧賢煒看來,消費扶貧是産業扶貧的“下半篇文章”,也將成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相銜接的重要“抓手”。

  脫貧攻堅戰打響後,我市把發展産業作為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已累計投入近200億元,發展了以300萬畝柑橘、158萬畝榨菜、130萬畝花椒、82萬畝油茶等為代表的扶貧特色産業188個品種,實現産業到戶46.7萬戶、貧困戶覆蓋率達90%。

  隨著這些扶貧産業進入豐産期、盛産期,扶貧産品“賣得出、賣得好、賣得快”的壓力越來越大。而消費扶貧行動能迅速拓寬銷售渠道,讓扶貧産業對接大市場,推動貧困群眾將“産品變商品”,把“收成變收入”。

  “從小的方面説,這是要解決農産品賣難,助農增收;從大的方面來講,這也是暢通內循環、擴大內需的需要。”他説,消費扶貧不是“直接給錢”,而是“買賣多贏”,“農民、生産方、流通方、消費者都能從中得益。”

  一些人已借此嘗到了甜頭。

  奉節縣安坪鎮天鵝村一組脫貧戶胡等華沒有想到,還沒到臍橙銷售的高峰,自家的臍橙就被訂購一空,而購買者來自天南海北。

  去年12月以來,奉節在山東、北京等地連續舉辦消費扶貧活動,萬噸奉節臍橙被運進上述地區,豐富了市民的“果盤子”。而老胡的臍橙果,就在其中某一輛北上南下的貨車上。

  買扶貧産品是消費扶貧,到貧困地區去消費,同樣是消費扶貧。元旦期間,位於金佛山北坡的三泉鎮窯灣村,村民陳維容忙得是昏天黑地,前來賞雪、觀光的遊客,幾乎把她家裏的門檻都踩破了。“順帶賣了些臘肉、土雞蛋等土特産,每輛車的後備箱裝得滿滿的。”一遊客説。

  在“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全市的消費扶貧大戲,剛剛啟幕。(重慶日報首席記者 顏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