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脫貧只是第一步 更好日子在後頭——石柱中益鄉交出脫貧攻堅高分答卷
發生巨大變化的石柱中益鄉。(資料圖片)記者 萬難 龍帆 攝/視覺重慶
開欄的話
今年,中國共産黨迎來百年華誕。從上海石庫門到嘉興南湖,一艘小小紅船承載著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過急流險灘,穿過驚濤駭浪,成為領航中國行穩致遠的巍巍巨輪,中國共産黨讓歷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走上了光明的復興道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黨和全國人民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今天,在習近平總書記領航掌舵下,中國共産黨正團結帶領14億中國人民,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奮勇進軍。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為生動鮮活講好中國共産黨故事,為黨的百年大慶記載偉業、展示輝煌,從今日起,本報開設“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慶祝建黨100週年全媒體特別報道,首批推出“脫貧攻堅答卷”子欄目,每天介紹一個我市深度貧困鄉鎮的脫貧攻堅典型經驗,敬請關注。
1月18日,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雪後初霽。
沿著寬闊的瀝青路在鄉里漫步,重慶日報記者看到,不少村民趁著天氣晴好,在房前屋後聊天、曬太陽。還有村民在院壩裏跳擺手舞,到處歡聲笑語、一派祥和。當地扶貧幹部表示,這情形放在幾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但現在卻是再尋常不過了。
位於武陵山區大風堡原始森林深處的中益鄉,坐落在“兩山夾一槽”地帶,2017年被列為全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那時,全鄉基礎設施薄弱,7個村均無支柱産業。村民心裏沒底氣,臉上沒朝氣,發展動力嚴重不足。
破解深度貧困問題,需要深度發力。近年來,138名市縣鄉三級幫扶幹部在中益鄉修道路、興産業、聚人心,537戶1835名貧困戶現已悉數脫貧,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7年的7425元增加到2020年的12719元,全鄉的“面子”“裏子”都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改善基礎設施
山鄉換新顏
“這路已經很好了,我們以前上來,要走3個小時才走得攏。”採訪當天,在從全興村通往尖山坪(小地名)的山路上,山路陡峭,駐鄉工作隊隊員、全興村第一書記劉亞平神色自若地笑著説。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老鄉富不富,關鍵在道路。”在山高坡陡的中益鄉,行路難,無疑是此前制約其發展的最大瓶頸。
以全興村為例,由於海拔較高,交通建設難度大,此前這裡僅有一條進村公路、一條通組公路,三分之一的村民住在高海拔區域,進出往往要走上兩三個小時山路。尖山坪村民出行甚至還要借助工具攀爬,他們的日子過得比黃連還苦,15戶人家的房屋都破敗不堪,5戶為D級危房。
爭取修路指標、開院壩會……在扶貧幹部的幫扶推動下,2019年上半年,歷時兩年多修建的水泥路終於通向尖山坪,村民能騎摩托上下山,單程僅需15分鐘左右。
在尖山坪上,記者看到,如今山上的農房都整改粉刷一新,地裏也種上了桃樹和大黃(一種中藥材),道路延伸至田間地頭。
這只是中益鄉交通巨變的其中一例。據中益鄉鄉長劉登峰介紹,近年來,全鄉新修、改擴建公路129.9公里,修建人行便道37公里,交通暢通率達100%,居民出行條件得到極大改善,也為後續産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基礎設施的改善不僅僅體現在交通上。在離中益鄉政府不遠處,一所嶄新的衛生院于去年8月正式建成投用。
據衛生院副院長劉新江介紹,新院建有標準手術間1間,增加了自動生化分析儀、彩超等設備,床位從13張增加到50張,醫生從4名增至7名,醫療水準進一步增強。醫院投用至今,已做手術5例。“隨著就醫條件改善,許多村民更願意就近就醫,省去了到縣城的路途奔波。”劉新江説。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中益鄉已新建衛生院、幼兒園、康養院和7個村便民服務中心,改擴建2所小學,當地群眾的生活條件越來越舒心、便捷,生活品質也提高了。
資源變資産
村民集體同增收
18日午後,吃過午飯,全興村和平組村民劉正文又來到尖山坪。只見他熟練地往桶裏倒入石灰粉和水,用力攪拌後提進桃林,對之前沒有刷勻的樹榦再次刷白。
劉正文此前靠在山下種黃連,于2016年成功脫貧。去年起,他又多了一筆收入——在尖山坪綜合農業示範基地務工,每天工資100元。“現在交通好了,上來很方便,活路也不重,多增加點收入還是要得。村幹部説等兩年還有分紅呢!”他説。
劉正文獲得的實惠,得益於當地推行的一項改革——林權抵押貸款。
2019年,全興村看中了大黃和脆桃産業,計劃在尖山坪上建立綜合農業示範基地,套種這兩種作物。“那是我們整個中益鄉最稀有的平地資源,一共170畝。”劉亞平説,但談到具體實施時,大家都為資金犯了難。
經過多次討論,村幹部們萌生了將當地豐富的林地資源作為抵押辦理貸款的想法。為此劉亞平也查閱了資料,發現此前國家雖有相關政策文件,但在當地並無實施先例。
為此,全興村與農業銀行重慶市分行、縣林業局、縣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工作人員就該問題反復商討,重新對當地的林地資源進行確權登記,最終理出960畝集體商品林,並以此成功獲得貸款60萬元。
“去年一共有30多名村民在基地務工,其中有20多名是貧困戶,累計發放工資13萬多元。”劉亞平介紹,在該産業中,15戶以土地入股的村民佔股20%,村集體佔股80%,其中村集體部分的60%用於全村村民的分紅。
坪壩村通過盤活傳統院落,發展民宿;華溪村採取返包模式,發展黃精……近年來,中益鄉因地制宜深度調整産業結構,開展“三變”改革盤活資源,現發展特色産業1.8萬畝,産業覆蓋率達到100%,帶動群眾戶均增收3500元。
用好扶貧政策
不讓一個貧困戶掉隊
在貧困地區,因學、因病是常見的致貧原因。因此必須要用好扶貧政策,解決好“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為貧困人口減輕負擔。
幾年前,對照“兩不愁三保障”的脫貧標準,鹽井村溝口組村民羅洪俸是樣樣愁、樣樣無保障。
羅洪俸從小便患有慢性支氣管炎伴阻塞性肺氣腫,完全幹不了重活,此前在廣東一家幹洗店打工。2016年隨著病情加重,他返回家鄉,卻發現離家太久,家中老屋早已倒塌,只得借住在親戚家中。
“親戚家的房子也是爛的,經常漏水。2018年,通過政府的搬遷補助我就搬到安置點來住了。”坐在如今帶有菜園的新家裏,羅洪俸説起了扶貧政策給自家帶來的實實在在的變化。
他起身從家裏拿出一袋藥説,以前他每年吃藥就要用7600多元,還生怕感冒,不然就得輸液花更多的錢。然後,他又從懷兜裏掏出一張特病卡告訴記者:“現在政府給我辦了這個卡,好多藥都不用我拿錢,一年節約藥費5000多塊錢!”
“搬家後,村上給我安排了公益性崗位,還推薦我到扶貧車間做手工,我現在就只管把娃兒照顧好,其他都沒有什麼好擔憂的了。”羅洪俸笑著説。
據劉登峰介紹,近年來,通過運用教育、醫療、住房等扶貧政策,中益鄉已實現教育資助覆蓋率100%,義務教育保障率100%;全鄉539戶貧困群眾均參加基本醫療保險,貧困人口就醫綜合報銷比例90%以上;新建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4個,安置貧困戶98戶324人。此外,通過“有償用水”制度和政策兜底幫扶,“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已動態清零。
“接下來,我們將抓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銜接工作,堅持把全鄉當作生態旅遊大景區,聚焦‘中華蜜蜂小鎮’主題,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劉登峰説,未來,中益鄉將打造一批精品景區,引入藝術家等“新村民”參與旅遊産品開發和經營打造特色村落,加強旅遊人才培養,讓鄉村更美,群眾更有獲得感。(重慶日報記者 栗園園)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