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運會成全民健身事業“檢閱季”
2021-05-17 09:36:12來源: 重慶日報編輯: 付意菲責編: 石麗敏

  原標題:運動場館設施不斷完善 小眾項目走進大眾視野 市運會成全民健身事業“檢閱季”

市運會成全民健身事業“檢閱季”

近日,兩江新區山地運動公園,市民帶著小孩在滑板池裏玩耍。近年來,我市主城一批多功能的運動公園相繼投用,市民在家門口就可健身遊玩賞景。特約攝影 鐘志兵\視覺重慶

  游泳、花滑、冰球、散打、象棋、藝術體操……隨著重慶市第六屆運動會的持續舉行,一系列人們熟悉或不熟悉的項目紛紛刷屏,折射出重慶體育蓬勃發展的現狀。

  作為重慶市規模最大、水準最高的體育盛會,市六運會的舉行不僅能有效檢驗我市近年來體育事業發展所取得的最新成果,也能讓市民充分感受體育運動的獨特魅力,助力全民健身事業發展。

  大力實施場館免費、低收費開放,市民健身更便捷

  “改造後的永川體育中心真好看,期待18日的六運會開幕式,也期待永川體育中心改造後的首秀。”5月13日上午,永川體育中心外,市民吳秋菊興奮地對重慶日報記者説。

  作為一座于2008年落成的大型體育場館,永川體育中心部分設施已出現老化現象,故永川決定,以舉行六運會開幕式為契機,完成對該中心的升級改造。

  重慶市近年來大力實施體育基礎設施振興行動計劃,已先後完成了雙碑嘉陵足球場、騰龍體育中心等體育場館的改造,還新建了華熙文化體育中心、雙桂新城體育館等一大批專業化體育場館,並啟動龍興專業足球場、大田灣體育場保護與利用工程等場館的建設、改造工作,讓體育設施實現全面提檔升級。

  “這些場館除了能為重慶承辦高水準賽事提供硬體支持外,更重要的是要對市民進行開放,為市民進行全民健身活動提供便利。”市體育局副局長張欣説,包括重慶市奧體中心在內69個大型體育場館已實行免費或低收費開放。僅2019年,重慶市體育場館的開放總面積達230余萬平方米,全年開放時間達到31.4萬小時,接待健身群眾超過2000萬人次。

  小眾項目進入大眾視野,為全民健身提供更多選擇

  5月15日,市六運會單板滑雪比賽在際華園室內滑雪場舉行。作為一個首度進入市運會大家庭的雪上項目,此次單板滑雪吸引了我市數十名單板滑雪愛好者參與其中。

  除了單板滑雪外,花樣滑冰、街舞、攀岩等在不少市民眼中看似小眾的項目,都加入到市運會的大家庭。

  “要讓更多市民參與到全民健身之中,除了著眼于足球、籃球等熱門項目,還需通過發展花樣滑冰、輪滑、滑板、攀岩、馬術等小眾項目,擴大全民健身運動的內涵,拓寬全民健身運動的廣度。”重慶市體育局競體處副處長趙禧表示。

  記者了解到,為讓這些小眾項目儘快走進大眾視野,重慶下了不少功夫。“以街舞為例,重慶不僅通過成立中國舞蹈家協會街舞委員會重慶聯盟,為市民學習街舞提供專業指導,還通過舉行‘舞動山城’國際街舞大賽等高水準賽事,為廣大街舞愛好者切磋舞技提供平臺。”趙禧説。

  健身場地設施網絡基本形成,全民健身日益生活化

  市六運會等賽事的舉行進一步助推運動熱潮,不少市民的健身意識、健身需求和意願也大大提升。

  “您已經跑了5公里,用時35分鐘57秒。”5月14日晚,復盛鎮全民健身中心內,聽到手機軟體傳出的提示聲,正在跑步的市民王婧放慢了腳步,用手抹了一把頭上的汗水。此時,雖然天色已晚,但該中心內依然聚集了不少前來鍛鍊的市民。

  “之前要鍛鍊,需要開車去5公里外的健身房,自從家附近的全民健身中心修好後,我每天只需步行5分鐘,就能進行鍛鍊,實在太方便。”王婧説。

  家住彈子石的市民章天星如今習慣前往家附近的彈子石體育文化公園進行鍛鍊。作為重慶近兩年新建的92個社區體育公園之一,該公園內不僅設置了足球場和籃球場,還有綠色生態步道,市民可以一邊欣賞旱溪,一邊慢跑、散步。

  “近年來,重慶非常重視對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網絡的打造。”市體育局群體處處長董海山表示,重慶已建成農民體育健身工程853個,覆蓋率91.16%的行政村;建成1400個社區健身點,67個鄉鎮健身廣場,31個社區多功能運動場,25個社區健身中心,9個城市體育公園,健身步道11條,基本形成覆蓋市、區縣、街道(鄉鎮)、社區(行政村)的四級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網絡,城市15分鐘健身圈覆蓋率達94.74%,全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75平方米。

  隨著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網絡的基本形成,重慶市民的身體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數據顯示,‘十三五’時期,全市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由‘十二五’時期的43.28%提升至47.65%,城鄉居民國民體質測定合格率達92.7%。”董海山説。

  “場館的相繼落成,市民健身意識的不斷提升,無疑為我們建設體育強市打下了良好基礎。”張欣説,重慶除了將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重慶市全民健身條例》,實施全民健身計劃,加強全民健身中心、體育公園、多功能運動場、健身廣場以及足球、冰雪運動等場地設施建設外,還會充分利用重慶的地域特色,打造山城步道和全民健身步道,並通過體育重慶在線惠民服務平臺等智慧體育服務平臺,為群眾參與體育活動提供更多便利。(重慶日報記者 黃琪奧)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