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銅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田園變花園 農區成景區
2021-05-23 15:30:46來源: 人民日報編輯: 胡明珠責編: 周經韜

  原標題:重慶銅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田園變花園 農區成景區

  雲開霧散,陽光遍灑。滿眼春色中,走進重慶市銅梁區,道路寬敞平整,處處能感受到鄉村振興的勃勃生機。

  巴川街道玉皇村,村道如“跑道”,在田間地頭規整延展,道路沿線苗圃林立,碩果纍纍。

  水口鎮大灘村,村裏有“車間”,村民不用出遠門,靠著手工活,一個月能賺近3000元,收入翻了番。

  安居鎮楊樂村,小洋樓錯落有致,房前屋後花木蔥鬱,曾經撂荒的土地平整後種上了果蔬,成熟後村民有分紅。

  道路直通農家,産業如珠串聯。“鄉村振興不能搞‘盆景式’裝點,而是要扎紮實實全域全面推進。”銅梁區委書記唐小平説,走進銅梁每一個村子,都能看到環境一天天變美,老百姓日子越來越紅火。

  全域振興藍圖美好,但啟動之初也並非一帆風順。錢從哪來,事情誰來幹,面對基層幹部群眾的猶疑顧慮,區裏明確思路:全域振興不能光靠黨委和政府,要選好帶頭人,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把田園變花園,農區變景區。

  玉皇村修路就是群眾“共同幹”的典型。村民希望新修一條公路,街道和村裏商量,希望村民先把毛坯路修好,政府再出資硬化。

  這可捅了馬蜂窩。村民大會上,有村民質疑道,“修公路不是政府的事嘛!為啥子我們這裡不一樣,還要自己出工?”

  “這是大家都受益的事,不能一味‘等靠要’,要想把家園建得更好,咱自己也得動手幹起來。”村支書柏小林帶著村幹部上門做工作,終於讓村民們統一了思路。

  村兩委組織村民們一起修毛坯路,除去高齡老人和身體不便的,在家的人出工,外出的人出錢,順利修好了路基。村民周興全出工14天,毫無怨言,“修路是為了村裏更好發展,出點力應該的!”

  毛坯路修好了,政府不僅投錢硬化,還買來花草種子,讓老百姓自己種,村民代表和黨員共同管護。如今,嶄新的公路不僅美化了環境,便捷的交通還吸引了企業前來投資,吸納村民務工增收。“政府只花了四成左右的錢,大頭是老百姓自己承擔,效率高效果好,還激發了群眾的幹事熱情、鍛鍊了村裏的幹事能力。”巴川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瞿洪説。

  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為銅梁農村産業發展壯大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推進産業帶動鄉村振興的過程中,銅梁注重培養選拔基層帶頭人,多措並舉吸引年輕人回鄉,為鄉村注入生機活力。“我們堅持發力‘四基’,即基礎設施、基本産業、基層組織、基層治理。”唐小平説。

  楊樂村地處涪江河畔,以前,土裏刨不出“致富果”,村民紛紛外出打工,大片土地撂荒。“90後”村支書楊葉,看在眼裏,急在心上。

  “種樹!”她召集村民們開院壩會。會上,半數村民反對。楊葉不吭聲,“磨”了幾個老鄰居,把土地流轉出來,做示範田。看到土地以“綠”生“金”,村民們都積極了,爭著搶著要求土地入股。

  “新農人”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力。在“楊葉”們的帶頭示範下,更多的年輕人回到或來到銅梁農村。對待他們,銅梁區給待遇、給政策、重引導、勤服務。如今,669名本土人才成為當地“不走的鄉村振興工作隊”。

  不只是楊樂村,舊縣街道四龍村昔日的荒坡,如今成片柑橘林鬱鬱蔥蔥;土橋鎮六贏村種植蓮藕3000余畝,帶火鄉村旅遊……目前,銅梁盤活閒置土地4.6萬餘畝,5.3萬餘戶農戶通過土地或勞務入股。建成標準化蔬菜基地20萬畝,擁有重慶市最大的果苗基地、三角梅基地。2020年,銅梁區實現農業産值89.4億元,增長22.9%,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3%。

  守護青山綠水,富了還要更美。銅梁區把農村環境整治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全域推進、全面抓實。石魚鎮聯豐村,以前雞鴨成群散養,糞便遍地。村幹部打趣道:“走路像跳舞,無處下腳。”

  全區推行環境整治“積分制”以來,聯豐村“一戶一卡”建立積分臺賬,每月集中兌換獎品,常態化開展“最美庭院”“最美院落”評選。如今,家家戶戶院壩乾淨整潔,柴草有序堆放,家禽進了圍欄,村裏環境大為改觀。“以前是自己家的院子都不掃,現在每天我都沿著村裏道路溜達一圈,看到有垃圾就撿起來。”村民葉正菊笑著説起變化。

  “群眾自己幹,才能真正建設好美麗鄉村。”唐小平説,小積分撬動大環境,越來越多的村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改善環境和保護環境中來,讓鄉村振興看得見、摸得著。

  環境變美了,鄉村旅遊更紅火,農家樂也遍地開花。

  蒲呂街道康濟村,許多村民把自家小樓裝修一新,搞起了農家樂。老闆陳澤超笑得合不攏嘴:“去年‘五一’和國慶假期,一天接待了近50桌。”農家樂讓陳澤超一年賺了10多萬元,但他的收入還不止這些。康濟村大力發展中藥材,陳澤超還可以去地裏幹活,賺點勞務錢。

  敲敲打打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坡下,程軍一家正在翻修房屋,“希望我們的農家樂也能順利開張。”

  夜幕降臨,康濟村從水彩畫變成水墨畫。成排的太陽能路燈,照亮村民的出門路,大夥兒相約來到壩子上,跳起了廣場舞,一派歡樂祥和的景象。

  在銅梁,一條條崎嶇之路變成平坦大道,伸向遠方。大美銅梁,鄉村振興正在路上。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