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北碚發展工業互聯網賦能企業“智造”
2021-10-08 09:24:31來源: 重慶日報編輯: 胡明珠責編: 石麗敏

  原標題:産業生態園聚集眾多企業 打造産學研結合的人才園區 北碚發展工業互聯網賦能企業“智造”

重慶北碚發展工業互聯網賦能企業“智造”

在北碚區工業大數據創新中心,技術人員調試工業大數據遠程運維繫統。(資料圖片)特約攝影 秦廷富\視覺重慶

  巨大的LED螢幕上,一張張柱狀圖、餅狀圖、折線圖輪流顯現……螢幕上每隔幾秒就變化的數字和監控攝像頭同步傳遞的實時畫面,如同跳動的脈搏,展現著企業的勃勃生機。

  這一幕出現在位於北碚區蔡家智慧新城的工業互聯網産業生態園內。依託航天雲網重慶工業大數據中心打造的生産可視化系統,企業可實時掌握生産環節所有實時數據,讓各環節協同更加流暢。

  近年來,北碚區發力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賦能傳統製造業,成效凸顯。位於該區的工業互聯網産業生態園(一期),截至目前已聚集了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重慶分院、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重慶分中心等20余家工業互聯網企業,二期工程也正在緊張建設中。

  打造工業互聯網産業生態園

  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的産物,工業互聯網是未來工業發展方向。

  近年來,在蔡家智慧新城規劃打造凈地面積178畝、總建築面積約40萬平方米的工業互聯網産業生態園項目,一期工程約8萬平方米已建成投用,並已建成投用工業大數據公共開放平臺、産業應用決策大數據平臺等工業互聯網和大數據平臺7個。

  其中,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重慶分院是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落地的第一家分中心,也是重慶乃至我國西南部地區首個集工業互聯網數據匯聚、挖掘、交換和共享能力於一體的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區域分平臺。該分院以汽摩配、電子製造等産業為切入點,積極打造公共服務平臺為企業賦能。例如其打造的汽摩行業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便可通過行業數據的採集、清洗、處理、分析,再根據用戶單位實際需求,為汽摩配行業企業提供工業App、解決方案、供需對接、産融對接、測試評估、産教融合等服務。

  正在建設的二期項目,將建設工業互聯網産業集群、VR展示中心,以及入駐工業互聯網企業定制大樓等,更為智慧的雲端集群、便利的多維交通、立體的社交體系、24H多元生活場景以及和諧的生態系統將在這裡集聚,從而推動製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賦能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

  為工業互聯網培養人才

  數字經濟時代,專業技術人才必不可少。今年5月,重慶市數字經濟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正式落戶北碚。

  據了解,該産業園聚焦數字經濟人才的“引、育、用、留、儲”,專注于數字經濟人力資源服務,通過打造數字經濟人才認證中心、培訓中心、實訓中心3個實體平臺,為數字經濟特別是工業互聯網建設培養人才。

  園區還按照“一園多點”的模式進行建設運營,以位於蔡家的重慶市數字經濟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為核心,與重慶大學、西南大學、重慶郵電大學、重慶青年職業技術學院、重慶市輕工業學校、四川儀錶工業學校等合作共建分園區,虛擬整合全市、甚至全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高校、職業院校的數字經濟人才認證、師資、培訓等資源,打造産學研結合的專業性創新人才園區。

  除了培養人才,北碚區還通過多種渠道引進人才,截至目前已引進工業互聯網領域的院士、海智特聘專家和教授級高工等40余人,研發人員300余人。

  推動數字經濟快速發展

  通過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目前,北碚已上線工業互聯網平臺13個,累計幫助1萬餘家企業上雲。

  如今,北碚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重慶)已上線運營,並接入18個二級節點,標識註冊量已突破1億、解析量超過7000萬次、服務了西部8個省市;北碚的航天雲網、中海油石化行業二級節點已經建成投用,儀器儀錶二級行業二級節點正加快建設。北碚已形成擁有國家工業大數據製造業創新中心、國家工業大數據重慶分中心、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創新體驗中心(西南地區)等“三中心”;航天雲網工業互聯網應用平臺、國信優易産業應用決策大數據平臺等“兩平臺”;優易數據西南總部、雲製造産業線下綜合服務西南總部;航天科工重慶雲製造産業基地、西南大數據創新創業基地等“兩基地”的工業互聯網生態系統。

  以工業互聯網産業為抓手,北碚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截至目前已建成5G基站約2000個,實現重點區域特別是産業園區5G全覆蓋;推動全區建成5個智慧工廠,27個數字化車間,完成130余戶企業的智慧化改造,252家北碚企業上雲。(重慶日報記者 龍丹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