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照射下的廣陽島高粱地和農家小院生機勃勃,美不勝收。(重慶日報資料圖片)特約攝影 鐘志兵/視覺重慶
九龍坡區淩江園,居民在利用坡坎崖分層次打造的綠化區和體育運動區休閒。(重慶日報資料圖片)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2月19日,重慶軌道交通2號線佛圖關、一號橋、兩路口、黃花園大橋北等地段花開正艷。首席記者 龍帆 攝/視覺重慶
5月9日,縉雲山騰龍埡觀景臺,遊客登上林上閣一覽嘉陵江北碚段八橋疊翠的別樣美景,騰龍埡生態修復工程於今年初正式開放。首席記者 龍帆 攝/視覺重慶
奔涌的江水、盛開的粉黛……10月8日,剛開園不久的江北區江北嘴江灘公園,不少遊客在親水道上散步。江灘公園是我市“兩江四岸”核心區(長嘉匯大景區)重點岸線治理提升項目,公園沿江修建、綠意盎然,盡顯重慶山城、江城之獨特。
主城都市區是重慶山城、江城特色最為明顯的區域,具有獨特城市形態和卓越生態稟賦。近年來,我市通過推進空間格局、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綠色化,用城市哲學、城市美學提升城市生態環境品質,讓綠色成為重慶主城都市區城市發展的最美底色。
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在城市空間格局中守護綠色底蘊
10月的北碚,縉雲山層巒疊嶂,山色斑斕。
水色如碧的黛湖上,一葉竹筏悠然而至,清漂員文亮正在清理水面的落葉、樹枝。文亮是北碚區澄江鎮一名普通農民,祖祖輩輩生活在縉雲山。近年來,北碚區以縉雲山綜合整治為契機,在對縉雲山實施生態保護和修復的同時,挖掘和提升縉雲山脈整體生態品質和生態價值,有效復蘇了其原有的“綠肺”和天然屏障功能,北碚還依託縉雲山自然風貌和歷史文化特色探索綠色發展新模式,經過生態修復的黛湖成為網紅打卡點,文亮等村民也加入了生態保護的行列。
縉雲山的變化,只是重慶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進城市和生態系統融為一體的探索之一。
2018年10月,重慶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國家工程試點獲批,試點區域為“一島”“兩江”“三谷”“四山”(即:廣陽島,長江、嘉陵江,中心城區西部槽谷、中部寬谷、東部槽谷,縉雲山、中梁山、銅鑼山、明月山),包括了整個重慶中心城區。
如何在城市空間格局中守住綠色底蘊?
廣陽島是長江上游面積最大的江心綠島,曾一度因頻繁的人類活動和大規模開發,導致局部生態環境被破壞。2017年8月,我市提出把廣陽島打造成為“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對廣陽島進行全島生態修復。廣陽島的修復以“留水—固土”為切入點,結合“護山、理水、營林、疏田、清湖、豐草”六大策略,呈現出山青、水秀、林美、田良、湖凈、草綠的美景。今年初,廣陽島入選全國第四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名單。
峭壁懸崖下,是一口口碧水幽潭,陽光下,湖水色彩斑斕而深邃……國慶假期,位於渝北區石船鎮的銅鑼山礦山公園遊人如織。銅鑼山曾是渝北最大的石灰岩礦區,數十年的開採留下40余個巨大礦坑,生態環境破壞嚴重。渝北區關停銅鑼山石灰岩礦區後,實施消除安全隱患、植綠覆蓋裸土、保護坑中水體等生態修復工程,打造銅鑼山礦山公園。通過生態修復的礦山不僅恢復了生態本底,也迎來了大批遊客。
青山更綠,碧水長清。重慶通過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實施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極大地提升了生態系統品質和穩定性。同時,通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了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清新。市生態環境局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1—8月,我市長江幹流水質優良比例為100%,納入國家考核的74個斷面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的比例為97.3%;空氣品質優良天數217天,未出現重度污染天氣。
推動生産方式綠色轉型
增強經濟“綠色含金量”
綠色産業是推動主城都市區綠色化發展的關鍵支撐。如何用好重慶的製造業優勢,增強經濟的“綠色含金量”?
落實碳達峰碳中和、能耗“雙控”要求,是全面提升製造業綠色發展水準的必由之路。目前,重慶正加快構建綠色低碳産業體系,統籌工業、建築、交通等行業綠色低碳導向,強化節能減排降碳約束性指標統籌管理。數據顯示,2020年,重慶萬元GDP能耗較2015年下降15%以上,保持逐年下降3個百分點的良好態勢。
“針對高耗能、高排放的‘兩高’項目,我們嚴把環境準入關,在全國率先開展將碳排放評價內容納入環評的試點工作。”重慶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環評融合碳評工作重點圍繞鋼鐵、火電(含熱電)、建材、有色、化工(含石化)5個“兩高”行業和全市所有産業園區開展,建設項目和行業規劃、園區規劃環評中均引入碳排放評價,從政策層面引導各區縣加快發展能耗低、污染少的先進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
一批製造業企業也實施“綠色轉型”。在傳統印象裏,玻璃製品企業往往被貼上“高耗能、高污染”的標簽,但記者在福耀集團重慶萬盛浮法玻璃有限公司的廠房裏,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情景。生産玻璃需要融化白雲石、石灰石等配料,該公司通過産品工藝配方的調節,將生産過程中的次品、邊角料回爐,使其成為合格原料,實現了廢物再利用。同時,建設玻璃溶窯煙氣餘熱發電項目,將高溫煙氣回收發電,不僅成功減排二氧化碳約4.6萬噸、節能約1.77萬噸標準煤,還解決了企業約1/4的生産用電。
在位於江津區德感工業園的重慶ABB江津渦輪增壓系統有限公司智慧工廠裏,已經實現了生産一體化、數據信息化、物流自動化和品控可視化。該基地通過先進的Air-Bus智慧化照明控制系統、雨水廢水收集系統等技術管理手段,每年節省能耗30%至50%,節約水資源40%,大幅降低了工廠的能耗和污染。
綠色化發展的關鍵是構建綠色産業體系。重慶以智慧製造為主攻方向,一方面加快推進傳統産業智慧化改造,一方面加快發展能耗低、污染少的新能源、人工智能、積體電路等先進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使其成為綠色發展新動能。
位於渝北區的仙桃數據谷曾經是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如今密集分佈著逾千家數字經濟企業,形成了以長安全球軟體中心、傳音西部研發中心、中科創達智慧汽車協同創新中心、紫光建築雲總部基地、中關村信息谷協同創新中心、中軟國際雲上軟體園等為龍頭引領的軟體産業發展體系。今年1-7月,渝北區自主板塊智慧終端完成産值366.6億元,同比增長149%,對全區産值增長貢獻率達到43.7%。
綠色出行、綠色居住
給市民生活方式加點“綠”
要實現主城都市區綠色化發展,離不開廣大市民的共同努力,而提供與之匹配的綠色生活方式,則是市民參與綠色發展、踐行綠色發展的主要途徑。
國慶期間,璧山區推出了一系列漫展、國風、鄉村藝術季等活動,前往打卡的遊客達75萬人次。不少遊客放棄了自駕,選擇了乘“雲巴”出行。
外觀乖萌的“雲巴”由比亞迪公司自主研發,是具有100%自主知識産權的小運量軌道交通系統。它是軌道交通與汽車技術的跨界融合産品,搭載了全自動無人駕駛系統等多項智慧城軌“黑科技”,是綠色高效的出行方式。此外,雲巴一期工程還串起了楓香湖兒童公園、東嶽體育公園、秀湖汽車露營公園、秀湖公園等璧山主要城市公園,璧山區也正依託雲巴軌道,打造一條與其同線的“騎行+步行”慢行系統,形成城市綠廊,穿行其間可欣賞美景、享受愜意時光。
讓綠色成為城市最美底色,還需要把綠色融入百姓生活方式。日前,我市正式建立全國首個碳惠通生態産品價值實現平臺,除可供碳市場控排企業購買碳減排量外,社會公眾和機關事業單位均可參與該平臺。比如,社會公眾可通過使用共享單車、乘坐軌道交通等綠色出行,以及在線繳費、垃圾分類等低碳行為在平臺獲得碳積分,享受碳普惠。機關和事業單位可通過平臺購買碳減排量用於對大型會議、會展以及日常運行産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進行“正負中和”。
作為綠色生活重要內容的垃圾分類,近年來已逐漸深入人心,在主城都市區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垃圾分類桶、垃圾分類智慧回收點等。據了解,目前,重慶中心城區垃圾分類已覆蓋114個鎮街、375.4萬戶居民,基本實現全覆蓋。全市共建成投運59座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每日分類處置能力達2.9萬噸,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保持100%,中心城區實現原生生活垃圾全焚燒、零填埋。
接下來,我市將繼續紮實推動垃圾分類,建設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大力推行“限塑令”、深入開展“光碟行動”等,讓綠色低碳生活方式蔚然成風。
數説重慶綠色化發展成效>>>
水質
今年1—8月,我市長江幹流水質優良比例為100%,納入國家考核的74個斷面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的比例為97.3%
空氣品質
今年1—8月,我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217天,未出現重度污染天氣
能耗
2020年,重慶萬元GDP能耗較2015年下降15%以上,保持逐年下降3個百分點的良好態勢
垃圾分類
重慶中心城區垃圾分類已覆蓋114個鎮街、375.4萬戶居民,基本實現全覆蓋
龍丹梅 整理
案例>>>
做完這道生態“加減法”
縉雲山生態紅利凸顯
“拆了違建的房間,生意倒更好了。”10月8日,北碚區澄江鎮縉雲村二組居民李登國向記者感嘆。
58歲的李登國是縉雲山土生土長的居民,過去他在縉雲山上開農家樂,縉雲山開展綜合整治後,其農家樂因超面積違建被拆除了一部分,他一度想不通。但現在,雖然農家樂規模小了,但縉雲山的生態好了,遊客更多了,他的生意反而更好了。
2018年6月,我市啟動縉雲山綜合整治,作為主戰場的北碚區全面實施圍繞縉雲山綜合整治的“鐵腕治山行動”,一方面對縉雲山生態承載量做“減法”,拆除多年違建,實施生態搬遷;一方面對生態涵養功能做“加法”,修復自然生態。經過拆除違建、生態搬遷、復耕復綠後的縉雲山,生態“顏值”正變成經濟“産值”,綠水青山逐漸成為老百姓的致富“靠山”。
李登國農家樂小院內違建的餐廳,便消失在縉雲山的生態“減法”中。
山上的違建一一被拆除後,北碚區依山就勢,在修復自然生態過程中做起了“加法”,比如位於山腰的騰龍埡,過去居住著13戶34名居民,私搭亂建、環境污染問題突出,還存在地災隱患。在依法拆除違建,搬遷居民後,當地利用該區域上山道路的高差,將這裡設計成逐級流動的泉水景觀和高24.3米的開放式觀景臺,過去的違章搭建點變成了集森林防火與地災整治功能于一體的觀景平臺,成為縉雲山地標性景點。
黛湖、雨鳴澗、騰龍埡、馬中咀……一批生態旅遊景點相繼建成,並成為市民網紅打卡地。北碚區還與璧山、沙坪壩等區域協同,牽頭編制全線64.52公里縉雲山生態環道規劃,這條環道集生態屏障、景觀旅遊和産業提升功能于一體,將串聯起生態搬遷北泉村遷建房、澄江鎮柏林村竹文化村落等鄉村振興示範項目,將讓更多老百姓享受到縉雲山綜合整治帶來的生態紅利,目前已建成11.4公里。
訪談>>>
北碚把生態作為最大優勢
四個方面發力築牢生態屏障
“生態是北碚的最大財富、最大潛力、最大品牌。”10月8日,北碚區政府副區長劉小輝表示,北碚區將立足生態這個最大優勢,將自然生態等基礎優勢轉化為綠色發展綜合競爭優勢,加快把北碚建設成為山清水秀美麗之地。
劉小輝介紹,巴山蜀水的幽、險、雄、奇在北碚融為一體,整個城市按溝槽地形走向分佈,在空間佈局上形成了城不離山、山在城中的風貌,現代城市和生態美景完美結合。近年來,北碚區依託良好生態底色,積極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徑,主城生態屏障和“肺葉”得到有效保護,生態文明建設水準全面提升。
目前,北碚區已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獲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成全國首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生態文明分中心,具有北碚特色的生態治理體系基本形成。
北碚區將從以下幾個方面積極探索主城都市區綠色化發展路徑。
一是夯實綠色生態本底,持續做好縉雲山綜合整治“後半篇”文章,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重大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以最大力度厚植綠色本底,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二是構建綠色産業體系。目前,北碚區已有大數據智慧化領域企業74家,佔全區規上工業産值比重達到64.1%,重慶市工業互聯網産業生態園、市級智慧感測器特色産業基地等重大項目建設正加快推進。在此基礎上,北碚將培育壯大綠色智慧企業市場主體,加快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産業結構和生産方式,以數字經濟為引領,提高産業綠色化水準,構建綠色産業體系。
三是建設綠色生態城區,提升北碚“顏值”和“氣質”,統籌城市、山水、田園、鄉村等各類資源,建設山水之城、綠色之城、品質之城、人文之城、智慧之城和美麗鎮村,提升城區山水顏值和人文氣質。
四是健全完善綠色發展政策機制。目前,北碚正探索利用智慧化手段促進“雲長”“林長”“河長”互融聯動,“智慧”推動林河共治。“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重在建章立制,我們將進一步健全完善推進綠色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和體制機制,為綠色發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撐和制度保障。”劉小輝説。(重慶日報首席記者 龍丹梅)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