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保護與科研並重 重慶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黑葉猴在南川區金佛山自然保護區休憩。(資料圖片)特約攝影 瞿明斌\視覺重慶
“鳥中大熊貓”中華秋沙鴨在江津區西湖鎮綦河邊覓食。(資料圖片)通訊員 李莉莉 瞿明斌 攝\視覺重慶
萬盛經開區青山湖濕地公園,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水杉樹葉變紅,景色宛若油畫。(資料圖片)特約攝影 曹永龍\視覺重慶
生物多樣性關係人類福祉,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10月9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林業局獲悉,我市全力維護轄區生物多樣性,持續加強對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的保護與研究,目前全市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得到有效保護,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
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重慶分佈有陸生野生脊椎動物800余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有黑葉猴、林麝、大靈貓、小靈貓、中華秋沙鴨、金雕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有獼猴、黑熊、豹貓、紅腹錦雞、鳳頭蜂鷹等。分佈有野生維管植物6000余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銀杏、崖柏、水杉、紅豆杉、銀杉、珙桐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楠木、鵝掌楸、連香樹、金毛狗等。
“很多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都生長在生態環境較好的森林等區域,因此,保護它們的一項重要措施就是建立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市林業局自然保護區及野生動植物保護處副處長吳靖介紹,目前全市共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地218個,總面積約126.9萬公頃,佔全市幅員面積的15.4%。
在此基礎上,我市持續實施黑葉猴等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和崖柏、銀杉等極小種群拯救保護項目,有效保護了全市90%以上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和90%以上典型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物種瀕危程度有效緩解,受威脅狀況明顯改善。
“由於大環境的變化,不少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自身增長恢復十分困難。”吳靖説,為此,我市持續進行保護性研究,取得了顯著成效,黑葉猴、林麝、中華秋沙鴨、崖柏、銀杉、荷葉鐵線蕨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
重慶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葉猴的全球分佈最北界,金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科研院校,開展黑葉猴種群遺傳多樣性水準、群體平衡程度、近交水準、生境保護等研究。對黑葉猴種群活動情況24小時動態監測顯示,其種群數量已從不足80隻逐步恢復增長到現在的151隻。
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林麝的人工繁育技術也得到進一步突破。重慶藥物種植研究所自1958年起持續開展林麝人工授精、野化訓練和放歸自然區域生境恢復等研究,“仔麝人工哺育馴化技術”“林間放養技術研究”等多次獲獎,為林麝放歸自然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曾把崖柏列為已滅絕三種中國特有植物之一。2000年,我市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調查骨幹隊在城口大巴山重新發現了野生崖柏種群。近年來,大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運用“崖柏扦插繁育技術研究”自主成果,組織實施“崖柏扦插繁育及栽培技術推廣示範”,讓15萬株繁育崖柏幼苗回歸原生地,最終插穗生根率達80%,移栽成活率達95%,崖柏扦插繁育技術研究不斷取得新進展。(重慶日報記者 王翔)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