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加快構建“一島一心兩屏多廊”生態空間格局 廣陽灣精心繪製現代巴渝版“富春山居圖”
1月1日,廣陽島,遊人行走在充滿江南風韻的小石橋上。廣陽島充滿詩情畫意的山水田園風景,吸引越來越多的市民到此遊玩,享受生態環境建設帶來的美好生活。特約攝影 鐘志兵/視覺重慶
去年底,隨著廣陽島生態修復主體完工開放預約,越來越多的市民前往遊覽,理由也很簡單:在主城中心區域,像這樣能見山見水、體驗巴渝原鄉的地方還真不多。
近年來,以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為引領,重慶高起點規劃創建廣陽灣智創生態城,加快構建“一島一心兩屏多廊”生態空間格局,即廣陽島、牛頭山活力心、銅鑼山和明月山兩屏、9條藍綠廊道,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取得實效,繪出一幅現代巴渝版“富春山居圖”。
廣陽島還原巴渝原鄉風貌
走進廣陽島,放眼望去,滿是蔥蘢花香,鳥兒不時振翅翱翔于江面與島上山林間……
廣陽島是長江上游面積最大的江心島,其生態一度因為開發建設遭到破壞。2018年,市委、市政府決定以廣陽島為核心規劃建設廣陽島片區,努力把廣陽島打造成為“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為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做出示範。
此後,廣陽島生態環境一天天發生著改變。過去是漁民、現在是廣陽島生態保安的張永剛感受頗深:“幾十年了,實話實説,廣陽島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清爽過。”
指著東島頭的蘆葦群,張永剛告訴記者,過去因為水流沖刷,這裡近乎“坍塌”。後來通過保護天然礫石灘塗,在河灘上栽種巴茅、荻、蘆葦群落,這裡成為水鳥的棲息地。在坡岸上,栽種了黃葛樹、烏桕、狗牙根等,成為椋鳥等林鳥及各類昆蟲的棲息地,最大限度還原侵蝕灘塗型消落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在生態修復過程中,廣陽島還種植大量本地農作物和果樹,如柚子樹、廣柑、南瓜、絲瓜、辣椒等,還原巴渝原鄉風貌。同時,就地取材,利用竹、木、老石板、砂石、磚瓦、泥土、老舊生活用品和生活工具,打造富有鄉村氣息的景觀構築物、鋪裝、裝飾。
“我們帶孩子看了山地區的方塘、雞舍,平壩區的院壩、草廬,坡岸區石板梯坎相連的老鷹茶渡,真的和過去的鄉村沒什麼兩樣,孩子很喜歡。”在島上游玩的市民陳全利説。
廣陽灣生態底色更加厚重
“現在的苦竹溪河邊像個公園,河水變清了,兩岸變綠了,還經常看到水鳥嬉戲,我們出門耍的時候,都要到這裡逛一逛。”1月2日,在廣陽灣智創生態城,市民方先生對變靚以後的苦竹溪讚不絕口。
苦竹溪綠廊是廣陽灣規劃的9條藍綠廊道之一。説起過去,當地土生土長的50歲居民聶霞連連搖頭,“天氣熱的時候不敢開窗,水又臭又黑,到處都是垃圾,更別提去河邊散步了。”
為改善苦竹溪生態環境,南岸區先後投入2.5億元,啟動苦竹溪清水綠岸提升工程,通過截污、生態清淤、設置二級生態滯留池、合理搭配凈水材質及水生植物,實現雨水調蓄和水質凈化。
如今,苦竹溪沿岸不僅建起生態濕地、親水棧道、沿河步道、觀景平臺等景觀設施,還精心打造了疊水公園。“河邊就有廣場,路燈、板凳、公廁等一應俱全,下樓步行幾分鐘就有跳舞的廣場。看到這裡變得越來越美麗,真是太高興了。”聶霞説。
同樣發生巨變的還有廣陽灣濱江生態綠廊。隨著廣陽灣濱江生態修復EPC工程啟動,全長10公里的濱江綠廊逐漸展現在世人面前。其首個生態綠地已完成建設,綠地內設置有山石景觀和人行步道,栽種有櫸樹、藍花楹、紅楓、桃花、薄荷、麥門冬等數十種樹木花草,成為不少遊客休閒觀景、拍照打卡的好地方。
此外,廣陽灣還啟動了蘭草溪生態步道整治。整個項目包括一條1.7公里的生態步道和沿線的景觀整治、景觀綠化、配套設施等工程。未來,這裡將上連南山步道,下達長江沿岸,直通廣陽島,打通南山步道進入長江沿岸的最後一公里。
城市發展深植綠色基因
去年10月19日,可俯瞰廣陽島的廣陽灣智創生態城迎龍小院城市展廳建成亮相。
這個由農家小院改建而來的展廳,位於廣陽灣牛頭山上,承載著生態文明“樣板間”、開放城市“會客廳”及生態城規劃建設成果展示窗口等功能。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在這裡遠可俯瞰廣陽島、灣風景,近可參觀建設規劃展陳,了解廣陽灣綠色發展藍圖。
例如,在規劃方面,廣陽灣圍繞“産城景人”有機協同,建立了一套78項綠色發展指標體系,繪製了一張分區分級管控圖,制定了一套管控辦法,著力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和集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于一體的生態文明創新體系。
在這一體系的指導下,廣陽灣城市發展深植綠色基因。前段時間,由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建國團隊打造的“廣陽灣智創生態城4所中小學規劃設計方案”正式亮相,該方案以“智慧+”“綠色+”為核心理念,從不同角度探索低碳智慧校園新範式,打造學生與環境共同成長的立體校園——學校裏保留著山丘、池塘和村落;樓頂上是操場;外墻會“呼吸”;高低錯落的空間模倣山城地域特色……
目前,這4所學校正按計劃進度抓緊實施建設,通江片區兩所中小學校計劃今年建成,廣陽灣兩所中小學正在推進中。(重慶日報記者 王翔)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