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忠縣皇華島加快打造生態示範島
2022-05-06 09:39:46來源: 重慶日報編輯: 付意菲責編: 石麗敏

  原標題:納入國家級濕地公園加強保護管理 島上村民陸續遷出 忠縣皇華島加快打造生態示範島

【城市遠洋】重慶忠縣皇華島加快打造生態示範島

四月十四日,俯瞰忠縣皇華島。記者 謝智強 攝\視覺重慶

  ■孤懸江心的獨特地理位置,造就了皇華島閉鎖性陸地生態系統;久遠的人類活動史,又在島上留下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登船離島的人們,留下了皇華島歷史遺存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也為動植物留下了更好的棲息環境

  春夏之交,忠縣皇華島水天一色,江水浩浩湯湯。

  皇華島碼頭,十余村民等船離島,神情肅穆。其中,有4名村民各懷抱一個木箱,木箱裏裝著剛從墳塋裏請出的祖輩的遺骸。

  十餘年來,世居於皇華島的村民已陸續搬離;如今,村民們也將把皇華島上的659座墳冢全部遷離。

  歷史人文與地理位置造就特別的皇華島

  四面江灘合,一洲煙樹橫。

  皇華島狀如心形,東距三峽大壩、西到江津鼎山均約346公里,處於三峽庫區“中心點”,且位於長江黃金水道重慶段的黃金分割點,被譽為“三峽庫心”。

  史料記載,皇華島曾是宋元戰爭時期山城防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重慶十大宋元戰爭遺址之一。

  “早在2016年,我們就開始了皇華島的考古工作,至今已有5年多時間。”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大遺址考古和保護中心主任蔡亞林介紹,截至目前,皇華島已發現及清理城門、城墻、房址、墓葬等各類遺跡200余處,出土瓷器、鐵器、銅錢、瓦當等器物300余件。

  目前的考古成果顯示:皇華城文化遺存豐富,城址歷史沿革清晰,受後世擾動較少,保留了宋代以來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不僅如此,皇華島是被水包圍的閉鎖性陸地,擁有島嶼自身獨特的生物群落特徵,與自身消落帶及周圍水域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生態系統。

  忠縣濕地保護管理站站長李向陽表示,皇華島同時具備水、陸地以及消落帶濕地三種生態系統特徵,是我國水庫消落帶濕地和島嶼濕地的典型代表,具有較高的科學研究價值。

  “三峽水庫建成後,皇華島豐水期面積0.8平方公里,枯水期1.42平方公里,形成了‘江中有島、島中有湖’的獨特風貌。”李向陽介紹,自2009年皇華島申報國家濕地公園試點以來,島上村民陸續遷出,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干擾減少,島上部分區域形成了比較明顯的荒野景觀,並且野化過程還在持續進行,逐漸演變為原生態濕地。

  如今,皇華島上擁有植物358種,其中國家級保護植物12種;野生動物329種,其中國家和市級重點保護動物36種。

  生態修復保護閉鎖性陸地生態系統

  “皇華島面積較小,環境容量和承載力有限,加上三峽庫區蓄水水位每年季節性大幅度消漲並與自然雨旱洪枯季節規律相反,生態系統較為脆弱,更加需要科學合理保護修復。”李向陽介紹。

  為此,忠縣將皇華島納入國家級濕地公園加強保護管理,並於2009年申報為國家濕地公園試點,2016年通過國家林業局驗收。

  皇華島國家濕地公園包括皇華島及周邊部分水域,長江一級支流甘井河、東溪河182米高程以下部分區域,規劃總面積1400公頃,其中濕地面積637公頃。

  5月,皇華島南埡口,五級人工濕地裏栽植著菖蒲、千屈菜、慈姑、水芹、水蔥等水生植物。經過濕地層層過濾後的流水匯入濕地下的小河溝,並最終流入長江。

  “這些濕地,是我們利用村民遷出後留下的庫塘、稻田等打造的。”李向陽介紹,人們留下的溝、渠、塘、堰、井,與島上原有的泉、溪構成了整個島嶼小微濕地體系。“島上原住民挖掘的古井溢水口處為水窖,水窖外是塘,塘連接著田,形成完整的凈化體系。”

  近年來,忠縣還結合退耕還林、庫周綠化等工程建設,在皇華島國家濕地公園內開展生態修復,栽植大葉麻竹、香樟等各類苗木1260畝。在皇華島因三峽水庫水位漲落形成的0.42平方公里消落帶裏,栽種了池杉、竹柳、秋華柳等喬灌植物100余畝,對消落帶進行保護和修復。

  日益改善的生態環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動物在此繁衍生息。

  “近年,我們在皇華島上發現了越來越多的國家一級保護植物荷葉鐵線蕨。”李向陽説,2019年6月,皇華島首次發現了紅嘴巨鷗,這也是全市首次發現該鳥類;皇華島東島頭的樹林裏,如今常年棲息著近兩萬隻蒼鷺和白鷺……

  打造皇華城考古遺址公園

  雨後初晴,行走于皇華島的青石板路上,沿途歷史文化遺産跟自然島嶼的自然生態系統相依相伴。

  “我們曾在島上梯田片區開挖9號探溝,發現了由宋代至今,完整、連續的五級疊壓文化層,其中還有碳化的稻穀等植物種子。”蔡亞林介紹,由此可以斷定,島上有據可考的人類歷史就接近800年。

  史料記載,南宋時期,忠縣(當時叫“忠州”)是皇子趙禥的封地,後趙禥登基,年號鹹淳,升忠州為鹹淳府。鹹淳元年(西元1265年),鹹淳府府治遷往江中黃華洲(現皇華島),並在此築皇華城。

  “皇華城也有一座叫‘朝天門’的城門,還是重慶曆史上有據可考的第一座朝天門。”皇華島一處遺址發掘現場,蔡亞林蹲下身、觸摸著門柱上的箭痕,“作為宋蒙戰爭山城防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皇華城原有三重城墻及多座城門,每一處都留存有戰爭的痕跡。”

  2021年11月26日,《江浦遺珠——皇華城宋元(蒙)遺址考古發掘階段性成果展》在忠縣博物館開始展出,標誌著始於2016年的皇華島考古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下一階段的考古工作,我們將與考古隊密切配合,主要結合皇華城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進行。”忠縣文旅委黨委書記陳雲華介紹,“十四五”期間,忠縣將圍繞落實重慶市《“三峽庫心·長江盆景”跨區域發展規劃》,用好生態和人文兩個寶貝,規劃建設皇華城考古遺址公園,建立“一環六區”遊賞結構,著力打造城門入口展示區、考古遺址展示區、軍事體驗區、耕讀體驗區、衙署展示區、水岸濕地體驗區,形成遺址保護與展示、生態保育、風景遊覽三類分區,將皇華島打造成為人文魅力島、生態示範島、風景旅遊島。(重慶日報記者 陳維燈)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