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水文化”鑄魂育人 “大匠才”競相涌現
2022-05-26 15:06:15來源: 重慶日報編輯: 胡明珠責編: 胡曉萌

  原標題: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水文化”鑄魂育人 “大匠才”競相涌現

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水文化”鑄魂育人 “大匠才”競相涌現

學校思想政治教師正在開展教學研討會

  2021年,《關於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出臺,指出要推動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創新發展。

  思政教育如何深入、文化自信怎樣樹立、創新精神如何鍛造?作為水利特色學校,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下稱“重慶水電職院”)以“文化”為視角,以“化人”為導向,以“育人”為根本,將中華優秀水文化資源有機融入思政教育,創新了思政課堂,提振了思政團隊,培養了樂水人才,為思政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份生動樣本。

  以水育人

  思政課創新有了“源頭活水”

  “大禹公而忘私、為民造福的奉獻精神,勇於探索、務實求真的科學精神,艱苦奮鬥、堅韌不拔的創業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作為水利人,我們更應該了解、繼承、發揚大禹精神……”這是張守平在專業課上的動情講述。

  作為國家級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張守平帶領團隊在《水工建築物》的專業課程有機滲透思政教育,通過深度挖掘大禹治水、李冰父子等歷史名人故事、現實水利匠人的榜樣事跡,教育學生敬業愛崗、守正立德,並對其中蘊含的優秀民族品質和精神要素進行有效的總結凝練再提升,增強思政育人的豐滿度和立體感。正如他所説的:“教師開展思政課程建設絕非對思政元素進行移植、嫁接的簡單説教,而是結合不同課程特點,深入挖掘思政元素,通過榜樣示範、案例嵌入、文化潤育等方式有機融入教學,達到潤物無聲的功效。”

  將水文化與思政教育相融合,以培養學生的人文底蘊與家國情懷,是重慶水電職院持之以恒地探索。

  “文化育人是人才培養的必要途徑,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著力點,能進一步推進‘三全育人’體系建設走向深入。”學院黨委書記陳邦尚説。

  近年來,重慶水電職院將中華水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教學,教學內容更加豐富且極具特色,教學效果不斷增強。學校水文化育人成功入選水利部文明案例,獲全國水利德育教育優秀成果獎,獲全國水利高職院校水文化育人典型案例一等獎。學生職業素養全面提升,近6年來學校學生參加各級各類技能競賽、創新創業大賽,累計獲獎250余項。校連續5年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穩定在96%以上,學生家長對育人效果滿意率在97%以上,用人單位滿意度達到99%以上。

  見水悟道

  思政教師磨礪過硬本領

  近日,“我學我講新思想”精品課程比賽在重慶水電職院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參賽教師沉著應戰、成竹在胸,靈活運用教師教學規律,抓關鍵、直擊重難點、挖掘閃光點,在賽場上競逐風流、展露英姿。

  這是一場教師業務能力大比武,更是一場亮點頻出的精神盛宴。“‘打鐵的人’,首先要成為‘鐵打的人’,牢記打鐵必須自身硬的道理。”學校黨委副書記陳敏説,比賽的開展,讓老師們對如何講好、備好思政課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如何才能打造政治強、功底硬、自身正的教師隊伍?

  學校強化“潤物無聲,善能達才”的教風建設,鼓勵教師承水之德,化育心靈、按照“一點三線四面”的工作思路,打造起專業過硬、能力突出的水文化育人管理隊伍,教師隊伍,學工隊伍,凝聚起發展合力。

  以賽促學,學校牢牢把握高校思政教育的主動權。通過開展“學、研、講、比、展、用”系列主題活動,組織“我學我講”新思想精品課程比賽等系列思政理論知識競賽、專題輔導、專題宣講、主題徵文等活動,不斷增強思政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讓思政工作真正“接地氣”“聚人氣”。

  近3年,學校培養出教育部課程思政教學名師8名、水利部技能大師2名、巴渝青年新星2名、水利教學名師5名。

  以優秀教師培養優秀人才,是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的孜孜追求。在課程思政建設中,學校充分發揮高水準教師的力量,將價值塑造融入各類專業課程和教學實踐,用大師風範培育學生,用水文化激勵學生,書寫著以課程思政立德樹人的教育答卷。

  樂水奉獻

  青年學子綻放青春芳華

  “請黨放心,強國有我!”在開學儀式上,2021級新生代表們滿懷豪情地朗誦了詩歌《青春向黨強國有我》,彰顯了青年學子追夢篤行的堅定信念,傳遞出新時代水電人對黨和人民的鄭重承諾。

  “引導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強壯精神素養,回應時代之問、投身祖國所需,努力為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作出更大貢獻。”學校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校內,學校積極創建市級水情教育基地,深入建設“水文化教育推廣聯盟”“水文化藝術節”“川江號子非遺傳承基地”“節水型校園”四大平臺,供學生提升能力綻放風采。

  通過劇幕形式,學生在真實臨摹、表演過程中,體驗和感悟水文化的精神內涵。在《中華龍舞》劇目中,學生深情追尋流域文明和傳統水文化的印跡。在《生命水利》等劇目中,學生真情展現新時代水利工作者敢於擔當、追求卓越、團結協作、勇於創新的良好風貌,更從中獲取情感共鳴。

  在校外,依託水文化教育推廣實踐基地、“河小青”工作站、“水立方”志願服務團、水利創業公司四大平臺,實施社會實踐品牌工程,加強學生社會實踐教育。

  身穿紅色馬甲,腳下健步如飛,學校“河小青”志願者服務隊身兼河道清潔與宣講節水護水知識兩大職責,構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依託“河小青”工作站、“水立方”志願服務團等組織,學校堅持開展水文化普查、暑期三下鄉水文化實踐等系列社會服務活動多年,擁有良好的社會聲譽與豐富的志願服務經驗。由該校青年志願者聯合會發起的項目“水立方守護綠水志願服務行動”在第五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中摘得銅獎。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學生點亮了理想的燈、照亮了前行的路,越來越多的青年學子增強了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凝聚起為中國夢矢志奮鬥的青春力量。

  何霜 杜林燕 胡忠英 圖片由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提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內容熱線:13996277388​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