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保護利用生態人文 雲陽用公園城市定義美好生活
重慶雲陽張飛廟。(攝于六月十四日)圖片均由記者謝智強攝\視覺重慶
鄭渝高鐵雲陽站。(攝于6月14日)
雲陽縣月光草坪,市民正在拍攝婚紗。(攝于6月14日)
碧綠的長江水緩緩流淌,水面不時有白鷺、野鴨等水鳥劃過;依山而建的“三峽雲梯”扶搖直上,市民們沿著步道結伴而行,有説有笑;江岸邊的張飛廟巍然屹立,像一位老者在講述著屬於這座城市的故事……
6月13日,在“大美重慶·乘鄭渝高鐵逛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大型主題採訪報道活動中,重慶日報記者來到雲陽縣,感受這座濱江小城的山水之美、人文風韻。
雲陽地處三峽庫區腹地,長江、彭溪河繞城而過。近年來,當地在重慶率先探索推進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通過一手抓生態修復,一手抓文物和文化資源的保護利用,有效激活了沿線生態人文資源,繪就了一幅山水人城和諧相融的新畫卷。
大小公園相互交融扮靚城市顏值
四方井公園位於縣城環湖綠道南段,置身其中,陣陣花香撲面而來。沿江消落帶區域,一叢叢芭茅草、狗牙根已有半人來高,隨著微風輕輕搖曳。
“這裡原來是一片荒灘,現在生態好了,我們也多了個休閒的好去處。”在一簇簇淡藍色的繡球花旁,幾位老人正在練習太極。70多歲的當地居民姚錫加表示,天氣晴好時,他總會和老伴一起來這裡鍛鍊、賞花,遠眺長江山水風貌。
雲陽依山傍水,幾年前便著手謀劃打造“公園城市標杆地”。“這一思路與長江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不謀而合,成為我們改善城鄉環境,提升城市功能品質的有力抓手。”該縣副縣長林冬利表示。
雲陽水域面積廣闊,擁有68.8公里的長江江岸線,以及50多公里長的彭溪河(雲陽段)。在很長一段時間,由於非法碼頭、砂石堆場、亂搭亂建等侵佔,江岸環境極其脆弱。“濱江不見江,近水不親水,過去江岸線就像城市的一道‘瘡疤’。”該縣城市管理局副局長鄧緒林坦言。
結合長江生態修復,雲陽在33公里城區江岸線啟動了環湖綠道建設,採取工程治理與生態修復相結合的模式,在整治涉江違建的同時,因地制宜種下了一片片生態林、景觀林,對江岸線進行全面復綠。
一條綠道將8個城市公園、30多個休閒節點串聯成珠,實現一步一景。記者沿著綠道打探,曾經以轉運砂石、水泥、鋼材為主要功能的碼頭,如今成了供市民遊樂、休閒的生態公園;江岸沿線的消落帶被種上了狗牙根、馬蹄筋、蘆竹等鄉土植物,在固土護岸的同時,也讓濱江一帶重現水清岸綠的美好景象;步道、跑道、騎行道貫通全程,兩旁樹木林立,花圃、草墻處處可見,紛至遝來的行人在江邊駐足留影,構成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這只是雲陽構建公園城市的一個縮影。“我們將50平方公里的城區範圍作為公園城市建設的‘核心層’,將公園形態與城市空間有機融合,以核心層帶動周邊鄉鎮,打造全域公園化,形成人城景業高度和諧統一,具有山地特色的公園城市體系。”林冬利説。
漫步雲陽的大街小巷、城鎮鄉村,一條條綠廊綠道、一個個小遊園相互交融,扮靚了城鄉顏值,讓綠色成為最靚麗的色彩。
位於城區中心的雲陽龍脊嶺生態公園,是一條以城市山脊線為軸心,以“長江—彭溪河”為紐帶的生態通廊。這幾年,圍繞公園城市建設,當地對龍脊嶺實施了森林提升工程,通過低效林改造、深挖造林空間、栽種鄉土珍貴樹種等,打造了林相多樣、季相更替、色相差異的多彩森林,將森林植被覆蓋率提高到80%左右。“山青了,水綠了,雲陽真的是處處皆風景。”正在山林間散步的市民李咏舒説。
目前,雲陽已基本建成以大山、大水、大田園為基底,龍脊嶺生態文化長廊、環湖綠道為核心,串聯100余個門戶園林景觀的全域公園格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7.5平方米,基本實現推窗見綠,四季花開。
留住城市歷史文脈傳承雲陽記憶
從歷史中走來的長江,不僅有一江碧水,更是一條文化的脈絡。
與縣城隔江相望的張飛廟飛檐翹角,碧綠的琉璃瓦掩隱在山林之間,古樸而莊重。“張桓侯廟,又名張飛廟,是雲陽民眾為紀念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張飛,自發修建的,相傳始建於三國蜀漢時期……”正殿大廳前,28歲的講解員譚櫻正向遊客們繪聲繪色地講解著張飛廟的歷史,“你們看,每一塊地板,每一方瓦塊都編了號,這代表著張飛廟內的一磚一瓦、一檁一桷、一草一木都是我們從水下的張飛廟舊址搬遷上來,再進行整體組裝的。”
山水相融的雲陽擁有豐富的歷史人文資源,孕育了峽江文化、三國文化、移民文化,是長江沿岸的一顆人文瑰寶。“保存好城市歷史和文脈是雲陽一以貫之的做法。”雲陽文管所副所長陳昀説,早在三峽工程建設期間,他們便將庫區77處文物點列入了保護規劃,其中地下文物點28處,地面文物點49處,通過搬遷保護、異地複製、原地保護和留取資料等方式對文物進行保護。
張飛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搬遷距離最遠、文物級別最高、單項工程投資額最大的文物遷建項目。2002年10月,張飛廟閉館後,當地便通過整體搬遷,對老廟的結構佈局、生態環境等進行了原貌恢復。2003年7月,搬遷後的張飛廟復建開館,保持了依山座崖,與縣城隔江相望的舊有風貌,仍是長江沿線一道別有的景致。此外,他們還對多處具有保護價值的古鎮、古民居進行了異地搬遷。
奔騰不息的長江鑄就了雲陽人的精神之魂。在實施文物保護搶救的同時,雲陽還處理好了文物保護與基本建設、旅遊開發、産業發展的關係,切實做到在保護中利用、在傳承中發展,為推動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築牢人文根基。
譚櫻去年才從外地返鄉,在張飛廟景區擔任講解員,“最忙的時候,我一天要接待二三十個旅行團,除了慕名而來的外地遊客,還有許多遠歸的遊子,來這裡尋根。”
一次,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在遊覽完搬遷的張飛廟後,禁不住熱淚盈眶。臨走前,他硬是拉著譚櫻在正殿樓下的一座駿馬石雕塑像旁合影留念。
“老爺爺一看就是土生土長的雲陽本地人。”譚櫻説,“這座駿馬石雕是作為張飛的坐騎進行雕刻的,以前就矗立在老張飛廟的大門口,幾乎每一位生於上世紀的雲陽人都有一張騎在馬背上的照片,它是雲陽人的集體回憶。”
通往雲陽縣城至高點的三峽雲梯,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梯”,一路拾級而上,便來到三峽文物園,園內復刻的三峽重點文物龍脊石吸引眾多遊客駐足觀賞。
“太神奇了,龍脊石竟然沉在老縣城長江江心處,只有每年冬春枯水季節才露出水面。”從湖北宜昌嫁來雲陽的外地媳婦王芬驚嘆道。
龍脊石全長200余米,寬約10多米,文化園除了對外貌進行1:1復刻外,還對石樑上古詩文題刻、水文石刻題記等都進行了還原。厚重的文化底蘊讓遊客嘆為觀止。
培育新業態講好新時代長江故事
雲陽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東向開放的橋頭堡,鄭渝高鐵通車後,將實現“2小時主城,3小時成都,6小時北上廣”,帶動雲陽融入全國高速鐵路大循環,為區域經濟發展按下“快進鍵”。
“搶抓高鐵時代新機遇,我們正加緊完善縣域交通配套,培育旅遊新業態,創新展陳模式,進一步把生態人文資源轉化為發展優勢,走好新時代的文旅融合之路。”林冬利説。
走進雲陽江龍高速工程現場,數十台大型施工車輛來回穿梭。就在今年3月,工程重要節點之一的小尖山隧道雙幅順利貫通,預計2023年前全線建成。
“建成後的江龍高速將串聯起雲陽龍缸景區、普安世界級恐龍化石基地、巫溪紅池壩等旅遊景點,暢通縣域旅遊路網交通。其中,普安世界級恐龍化石基地便是我們‘十四五’期間重點打造的文旅項目。”林冬利説。
2015年,我市在雲陽普安鎮境內首次發現恐龍遺跡化石群,今年3月又發現一種植食性新屬新種恐龍——元始巴山龍,這是迄今發現的亞洲最古老的劍龍化石,生活在1.69億年前。
目前,雲陽已簽約落地侏羅紀世界(中國)恐龍公園項目,計劃用3年時間,建成集生態、原始、科技為一體的恐龍旅遊産業園。“江龍高速貫通後,從縣城到恐龍公園不到一個小時,這個公園也將成為我們打造科普文化研學遊的重要載體。”林冬利説。
與此同時,雲陽還將推動旅遊業數字化轉型,搭建起一些參與性、互動性較強的展呈平臺,用新穎的方式講好長江三峽雲陽故事。
“用力,使勁兒打”“太好玩了,我的拳力值有五顆星”……張飛廟前,幾位遊客正揮動著拳頭,朝著一個身著古裝的塑像猛擊。這是當地根據“張飛怒鞭督郵”的故事推出的互動式體驗項目,身著古裝的塑像便是貪官督郵,旁邊的電子儀器能測試遊客的拳擊力度。
草船借箭、長坂坡退敵、義釋嚴顏……在張飛廟前的中心廣場,像這樣的互動小遊戲還有很多,讓遊客在玩耍中了解三國文化。
“我們不僅把文化融入到景觀中,還將其融入到生活、城市建設中,讓雲陽的文化元素真正火起來,潮起來。”林冬利表示。
在三峽雲梯,長長的步道階梯上繪製了一個個憨態可掬的卡通兔,格外引人注目,這是去年雲陽首次發佈的城市IP形象“興雲兔”,代表了雲陽的鹽井文化;濱江大道沿線,一排排路燈燈柱上用三國篆書刻著“雲陽”二字,無不顯示著這個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蘊……
“火車一響,黃金萬兩,高鐵帶來的不僅是快捷便利,還將助推我們進一步融入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中。”林冬利表示,接下來,雲陽將繼續用足用好生態和人文兩個寶貝,聯動成渝城市、“大三峽”區縣、高鐵沿線城市合作推進景區景點聯合開發、合作運營、一體推廣,持續擦亮世界恐龍之都、天下龍缸、張飛廟、三峽梯城、環湖綠道、歧山草原“六張名片”,依託長江流域的整體性、系統性發展,建設國內外知名旅遊目的地,真正讓世界知道雲陽,讓雲陽知道世界。(重慶日報記者 左黎韻)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