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重慶智造” 20國記者向世界講述重慶故事
2023-09-07 09:38:33來源: 重慶日報編輯: 付意菲責編: 周利宏

  原標題:走進大街小巷,走近“重慶智造” 20國記者向世界講述重慶故事

20國記者向世界講述重慶故事

9月3日,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外媒採訪團記者在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展示中心參觀。記者 劉旖旎 攝/視覺重慶

  9月3日至6日,中國國際新聞交流中心和市政府外辦組織拉美及歐亞地區媒體代表團到重慶參訪。作為市政府外辦打造的“@重慶@世界”外事標誌性品牌活動之一,這是近年來渝的最大規模外媒團,也是智博會迎來的首個大規模外媒採訪團。

  四天時間裏,來自阿根廷、巴西、智利、哈薩克斯坦等20個國家的22家媒體記者,深度參與2023中國國際智慧産業博覽會(簡稱“2023智博會”),走進在渝數字技術發展代表企業和重慶的大街小巷,用鏡頭和話筒等記錄下“重慶智造”、山城故事。

  外媒記者關注智博會“黑科技”

  4日下午1時30分左右,參加完智博會分論壇之“2023年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數字技術合作論壇”的採訪報道後,外媒團一行便迫不及待前往智博會現場“探館”。

  新能源汽車、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AIGC數字人……一系列“黑科技”讓外媒記者應接不暇。

  他們紛紛舉起相機、手機等設備拍攝、記錄。不少外媒記者還饒有興致地試駕現場展出的中國産新能源汽車。

  “中國的AI發展水準,實在是讓人驚嘆!親身體驗多個展出項目後,我更是感受到了中國在此領域的高水準。”烏拉圭共和國報編輯巴倫西亞·加西亞·科爾曼在接受採訪時説。

  她表示,希望中國在聚焦技術發展的同時,能進一步擴大開放合作,也希望烏拉圭的産品能在更多像智博會一樣的中國展會上展出。

  哥倫比亞蝸牛電視臺記者卡洛利娜·貝哈拉諾·布裏塞尼奧,則將報道重點聚焦到科大訊飛的翻譯系統上。

  “一句話説出來後立馬就能被翻譯成另一種語言,這項技術的落地,讓我們可以在世界上更多地方進行無障礙交流。”卡洛利娜·貝哈拉諾·布裏塞尼奧深有感觸地説,人工智能正在改變世界,而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

  “重慶造”智慧網聯汽車讓外媒團驚嘆

  本次智博會聚焦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領域。5日上午,外媒團先後來到中冶賽迪集團有限公司和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外媒團記者實地參觀了中冶賽迪研究院展廳和實驗室,了解中冶賽迪基於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數字化智慧化解決方案,以及在綠色低碳、倣真、智慧建造、智慧機器人等方面的技術開發及應用情況。

  有外媒記者表示,中冶賽迪依託技術創新推動産業高品質發展的做法令人印象深刻,也給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的産業轉型升級帶來了啟發。

  在長安汽車兩江工廠,媒體團記者們認真了解長安汽車的發展歷程、優勢資源和汽車産品。不少外媒記者表示,“‘重慶造’汽車的智慧化水準令人驚嘆。”

  巴西旗手電視臺記者、主持人朱利安諾·迪普·倫西奧尼,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表現出極大興趣,他也期待著中國與巴西今後的合作發展,“希望在未來,中國的生産技術、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等,都能引入巴西。”

  “這次來重慶,讓我們有機會親眼看到中國的智慧汽車産業究竟發展到了什麼程度。這些智慧製造系統與傳統工業相結合,一定會為社會發展提供新的動力。”秘魯共和報記者賽薩爾·羅梅羅説。

  用中文點讚“水陸空三型”國家物流樞紐城市

  來渝首日,外媒團參觀了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展示中心、鐵路口岸整車檢測點,一同見證了中歐班列(成渝)中國重慶至德國杜伊斯堡班列發車儀式,實地了解重慶建設港口型、陸港型和空港型“水陸空三型”國家物流樞紐城市情況。

  現場,記者們非常興奮,紛紛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全方位報道重慶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所取得的成就。

  “重慶,非常好!”巴西旗手電視臺記者、主持人朱利安諾·迪普·倫西奧尼,用中文點讚重慶這座全國唯一兼有港口型、陸港型和空港型“水陸空三型”國家物流樞紐的城市。

  “這是我第一次來中國重慶。重慶是一個現代化大都市,同時也是一個有著豐富人文景觀的旅遊城市。今天我見證了中歐班列發車,深刻感受到重慶還是個交通、物流十分發達的城市。”巴西中北部傳媒集團記者拉妮利·羅德里格斯·維羅索説。

  智利公民報記者瑪利亞·薩紐埃薩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對拉美和加勒比國家來説,不僅關乎採掘業或商品貿易,更多的是(雙方)在各個領域的互惠互利。

  在渝期間,外媒團一行還參觀了重慶市規劃展覽館,深入了解重慶的規劃發展;走進紅岩革命紀念館,實地感受偉大的紅岩精神;乘坐長江索道飽覽重慶美景,用鏡頭聚焦山水之城、美麗之地。(記者 何春陽)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