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夢重慶|俄羅斯外教艾麗莎:用俄語講中國故事 以重慶經驗聯通中俄未來
2025-07-11 18:10:54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 付意菲責編: 周利宏

  編者按:重慶是中國中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越來越多外國人選擇來到重慶工作、投資、創業,開啟他們的人生新篇章。為生動展現外國友人在重慶的逐夢歷程,深度挖掘他們在這座城市中發現的寶貴機遇與動人故事,國際在線重慶頻道特別推出《築夢重慶》系列報道。讓我們一同走進他們的故事,感受重慶這座城市所蘊含的無限可能和獨特魅力。

  在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的校園裏,金髮碧眼的俄語教師艾麗莎(TOPKO OLESIA)每日穿行其間,成為一道獨特風景。這位來自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工藝大學(斯坦金)的外籍教師,于2023年起在此任教,兩年間已從“異鄉人”蛻變為“新重慶人”。近日,艾麗莎分享了她的“重慶機遇”故事。

  從莫斯科到山城:一場“未知”的冒險

  2023年,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與莫斯科國立工業大學啟動聯合培養項目,急需俄語教師。艾麗莎抓住機會,跨越7000公里來到重慶。

築夢重慶|俄羅斯外教艾麗莎:用俄語講中國故事 以重慶經驗聯通中俄未來_fororder_圖片1

艾麗莎(右)與學生合影 受訪者供圖

  初到重慶,語言障礙、飲食差異、文化隔閡接踵而至。“第一次在食堂點餐時,我只能指著菜單上的圖片比劃;走在街上,聽不懂的重慶方言像‘密碼’一樣。”但艾麗莎很快發現,這座城市的“熱辣”不僅體現在火鍋裏,更藏在重慶人的熱情中。“同事們會主動教我中文,學生們甚至幫我翻譯生活瑣事,比如如何用手機支付、如何乘坐軌道交通。”她坦言,正是這些點滴幫助,讓她逐漸融入這座城市。

  課堂內外:中俄文化碰撞的“雙向奔赴”

  作為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首位外籍俄語教師,艾麗莎的工作充滿挑戰與驚喜。

築夢重慶|俄羅斯外教艾麗莎:用俄語講中國故事 以重慶經驗聯通中俄未來_fororder_圖片2

俄語課堂 受訪者供圖

  “中國學生的求知欲讓我感動。”她舉例,一名機電專業的學生為學好俄語,主動邀請她用俄語討論專業術語;另一名學生甚至自學俄語歌曲,在教師節表演。這些互動讓艾麗莎意識到,語言不僅是交流工具,更是文化交融的橋梁。

  更令她驚喜的是,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的教學優勢與她的教學方向高度契合。該校在機電一體化技術、工業互聯網技術等專業領域的課程,為俄語教學提供了實踐場景。“我經常組織學生模擬中俄技術合作談判,用俄語討論工業機器人編程,這種跨學科教學讓我和學生共同成長。”艾麗莎説道。

  重慶機遇:教育合作與個人成長的雙重紅利

  在艾麗莎看來,“重慶機遇”是具體而多維的。教育合作層面,中俄高校聯合培養項目為外籍教師提供了廣闊平臺。“在重慶,我不僅能教授俄語,還能參與中俄合作課程開發,甚至有機會去企業調研,了解中國製造業對俄語人才的需求。”她透露,學校正與俄羅斯高校共建“智慧裝備俄語人才庫”,未來將向中俄合作企業輸送複合型人才。

  個人成長層面,重慶的生活經歷改變了她的職業軌跡。“以前我只會德語和英語,現在我能用中文點菜、問路,甚至和學生們討論中國詩詞。”她表示,“學習中文的困難遠超預期,但每一次突破都讓我更自信。”更令她感慨的是,重慶的開放包容讓她結識了來自不同國家的朋友,“這裡像一本打開的世界繪本,每一頁都翻涌著不同文化的碰撞與交融。”

  艾麗莎坦言,未來她計劃繼續深耕重慶:“我想幫助更多中國學生用俄語講好中國故事,也希望把重慶的創新經驗帶回俄羅斯。”在她眼中,重慶不僅是“山城”“霧都”,更是一座充滿機遇的“未來之城”。(文 張獻花)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聯繫方式   電話/傳真:023-68386677   投稿郵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