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都會大學公佈新校名校徽設計
2021-07-14 17:39:58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責編:鄭思雯

  國際在線教育頻道信息:近日,香港都會大學展示了新校名的校徽,象徵大學邁向嶄新里程。大學早前委任了陳幼堅設計公司始創人兼創意總監陳幼堅為大學設計新校徽。  

【教育頻道】香港都會大學公佈新校名校徽設計

公大校長林群聲教授(左)與陳幼堅設計公司始創人兼創意總監陳幼堅(右)公佈香港都會大學校徽。

  公大校長林群聲教授表示:“過去三十多年來,香港都會大學在各方面發展迅速,並已打好穩固的基礎。承傳大學過往的成就,新校名、校徽不僅為大學帶來新面貌、新動力,更標誌著我們的獨特定位,並展現廿一世紀的抱負和目標。”

  陳幼堅闡述了設計校徽的背後理念。他説:“香港都會大學是一所多元創新、與時並進的大學,因此,新校徽的設計必須具備前瞻性,以展示大學處身於大都會中充滿活力及獨特的形象。”  

【教育頻道】香港都會大學公佈新校名校徽設計

  香港都會大學校徽。

  新校徽的設計簡單鮮明,採用大學新名稱的英文縮寫(HKMU)的其中兩個英文字母“M”及“U”,“M”代表“我”即學生,而“U”代表“你”,泛指圍繞學生的一切,包括朋輩、老師、社群、社會等。香港都會大學就是一個把“我”和“你”連接起來的平臺,當中包含了一個個屬於學生與朋輩、大學以至社會的故事。學生、大學與社會融為一體,環環緊扣,相互關連。香港都會大學致力開辦切合社會需要的課程,分享知識並裝備學生掌握所需技能,學生亦透過此平臺激發自身的潛能。畢業後,他們會繼續在社會上發揮所長,並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能量泉源。

   此外,新校徽採用了青綠色及藍色,既有傳承意味,亦有青出於藍之意,配合大學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轉型,跨越舊有的界限,突破常規,迎接未來的機遇和挑戰。

   集設計師、品牌顧問及藝術家于一身的陳幼堅,設計逾千個品牌案例,帶領公司榮獲本地及國際設計獎項超過600多個。陳幼堅説道:“我從未讀過大學,亦未為大學設計過校徽,這項工作絕對富挑戰性,但亦讓我可以跳出傳統的思維模式,為香港都會大學注入生命和動力。”

  林校長表示,“一個品牌標誌對一般人來説只是一個標記,我希望大學同仁能夠與我一起努力,賦予新校名和校徽真正的意義,實踐當中盛載著的理念和抱負。”

  香港都會大學簡介:

   香港都會大學于1989年成立,現今已成為一所發展全面的大學,致力為中學畢業生及在職人士提供不同程度的優質及靈活高等教育。作為一所充滿活力及力求創新的高等學府,公大現時提供不同程度的課程,全日制學生人數約10,000,兼讀制學生約9,000人。香港都會大學致力於推動學生學習、增進知識和提升研究工作,並著重發展專業及應用課程,以配合學生對學習的期望及回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都會大學設有六所教學學院,包括人文社會科學院、李兆基商業管理學院、教育及語文學院、護理及健康學院、科技學院及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透過開辦全日制副學位課程、社區學習及專業課程,為市民提供終身學習及持續進修的機會。

   大學校董會早前通過“香港都會大學”為大學的新名稱,並待立法會正式審批。大學新名稱適切反映大學在香港都會中獨特的定位,並能夠展示多年來大學發展的蛻變和未來的發展策略方向。(圖/香港都會大學)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