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喜歡的黨史課該是啥樣子
2021-07-27 12:07:31來源:光明日報

大學生喜歡的黨史課該是啥樣子

近日,湖南理工學院舉行“青春心向黨”大學生黨史知識競賽決賽,競賽內容涵蓋了黨的基礎理論、黨的基本知識、時事政治等,全面深入地考察選手對黨史的認識和理解。 光明圖片

大學生喜歡的黨史課該是啥樣子

安徽理工大學創新黨史學習教育新形式,師生以情景朗誦等藝術形式,精彩再現中國共産黨百年奮鬥史中的光輝事跡。光明圖片

大學生喜歡的黨史課該是啥樣子

為創新黨史學習教育新形式,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推出VR智慧思政新模式。VR展廳包含百年黨史展、改革開放40年成就展、小康社會藍圖展等,還可通過VR體驗飛奪瀘定橋的戰爭場景。光明圖片

  2021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週年,《覺醒年代》《大決戰》等一批黨史題材電視劇熱播,主旋律大片圈粉青少年,取得良好教育效果。與此同時,在大學內,黨史課也在如火如荼地展開。2021年5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在思政課中加強以黨史教育為重點的“四史”教育的通知》提出,高校思政課必修課要進一步深化以黨史教育為重點的“四史”教育,有條件的高校要開設以黨史教育為重點的“四史”思政課程。黨史課的設計編排需要注意什麼,大學生喜愛的黨史課是什麼樣的,記者進行了採訪。

  1.主線清晰思想引領

  “歷史關乎國家命運,關乎民族未來。”站在講臺上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孫新,從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優良傳統,到中國共産黨歷來對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視,一個個生動的黨史故事和鮮活素材支撐起理論視角,將台下的學生深深吸引。

  “孫老師精心準備的課程,史料十分翔實,線索非常清晰。”士諤書院學生魏少杭印象最深的是孫新對上甘嶺、長津湖等抗美援朝戰事的講述。“戰士們堅守陣地,視死如歸。作為信息類新生,我也要堅定空天報國的信念,為國家未來的航空航天事業作出自己的貢獻。”

  今年春季學期,北航開設了“黨史導學”“四史導學”專題思政課。談及開設這兩門課的初衷,北航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高寧説:“導論課就是要解決學黨史、讀黨史的方法論問題,讓學生知道學什麼、為什麼學、怎麼學。”

  重慶郵電大學的“中共歷史人物與重大黨史事件”選擇了以人帶事、以人帶史的設計思路。“教研室首先要根據黨史的主流主線,確定人物,再商量哪些重要事件可以融入這些人物,每個老師負責一個人物,找到相關資料備課寫成文稿。”重郵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鄭潔介紹,教師依據專長選擇人物,可以確保資料足、有研究、講深刻。

  在思政歷史類課程中,已經有必修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黨史課的特點在哪?“黨史課不同於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要突出黨史本身的特點。所以我們的‘黨史導讀’‘四史導讀’沒有按照歷史階段劃分,而是按照專題的方式,從學生身邊觸手可及的案例出發,講好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譜係。”高寧表示。

  在鄭潔看來,講好黨史課,關鍵是講出故事之外的堅定信念和家國情懷,為了革命不惜犧牲的堅強意志和決心。“比如故事是這樣的,人物是怎麼做的,這些故事對我意味著什麼,對我未來的學習生活意味什麼,學生不會概括的情況下,老師要分析出來,講了人物後要昇華提煉,要點題。”

  2.跨界破圈聚合資源

  一曲曲學堂樂歌、革命歌曲聲音悠揚,上海大學音樂學院教授王勇帶著同學們演唱、沉浸在音符的世界。每曲奏罷,上大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顧曉英則為同學講述曲子背後的黨史故事,講述音樂在傳播反帝愛國思想發揮作用的歷史,這是上海大學思政選修課“時代音畫”的課堂。思政老師與專業老師破圈合作,打造出藝術性和時代性兼備的黨史課。

  “音樂固有一種魅力、感染力,我們可以先從藝術價值入手讓學生去聆聽這種固有的價值。當他理解這個價值之後,再去講述背後的故事或許他們就更容易理解了。”王勇説。

  “我感悟最深的是一節‘國歌如何走來’,老師帶領我們演唱最新版的國歌譜子,比較不同年代《義勇軍進行曲》的異同,我才知道國歌的配器、音調、節拍等也經歷了不斷調整完善的過程。老師的講解使得我們既加深了對樂理的理解,也學習了黨史背景知識。”上大學生林曉説。

  “時代音畫”是上海大學“項鍊教學”模式打造的精品課,即由思政課專職教師把握課程主線,構成課程“項鍊”的基礎,邀請校內外專家學者、黨政領導走進課堂作為“珍珠”,以學科交叉和專家互動打造高品質思政課堂。

  專門史中蘊藏著豐富的四史教育養料。從“東亞病夫”的歷史、到中國第一塊奧運金牌,從申奧成功到健康中國的提出,再到2035體育強國的目標,這是上大“體育中國”課程的設計思路。而在“光影中國”課程中,從《青春之歌》到《我和我的祖國》,上大電影學院教師用經典影視作品串聯起時代和黨史知識。“我們還會邀請影評家為學生解讀電影手法,方框、條線、明暗這些不為注意的細節如何表現思想,音樂、構圖如何體現了人民性的理念。學生感到了趣味,通過專業知識更好地理解黨史,達到知信交融的效果。”顧曉英説。

  回到歷史現場,讓國旗設計者曾聯松和學生“對話”是溫州大學馬克思主義教育基地虛擬倣真課堂的一幕。“曾聯松是溫大校友,運用VR和AR技術讓前輩穿越回來和年輕對話,學生們感覺很奇妙,也為母校的紅色傳統感到自豪。”溫大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卓高生表示,新技術運用可以極大增強黨史學習的互動性和浸潤感。

  “現在黨史有關的資源很豐富,很多公共資源也可以利用起來。”鄭潔介紹,“‘學習強國’學習平臺裏有大量的視頻資源,我們在講到相關章節時指導學生同步觀看參與、打卡計分,還可以參加測驗、挑戰,新形式一下子就把大家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

  3.知行結合守正創新

  受社會上歷史虛無主義影響,有一些大學生熱衷於野史段子,愛聽小道消息。“也有一些老師迎合學生的獵奇心理,在課上靠離奇出位的言論吸引學生,這種做法十分低級,是在害學生。”顧曉英説,“黨史課吸引學生,依賴的是確鑿的史料和嚴謹的推論,決不能信口編排,守正才能創新,守正對老師能力要求更高,而學生將收穫思維能力、格局和站位的提升。”

  “一些學生看歷史,喜歡看犄角旮旯的細節。”高寧打了個比方,請人到家裏吃飯,把客人領進餐廳還是帶到廚房?“廚房裏都是細節,那些廚余都是細節。你不會把客人帶到廚房,不會把廚余端上餐桌的,給餐桌上的客人呈現的是最精緻的東西,那就是我們黨史沉澱下的主題主流主線。個人可以關注那些,但不是重點,我們學的是最重要的東西。”

  學史力行,知行合一。走進現場讓學生感受歷史真實,北航思政老師和學生輔導員團隊帶著同學們走進香山革命紀念館。這裡是國共談判、渡江戰役、民主協商建國的決策中樞。“這裡收藏有毛主席很多電報,學生需要挑一兩封,去讀一讀,了解一下陳設為什麼是這樣,通過一手資料走進真實,堅定信仰。”高寧介紹。

  “學校四史教育也要善用社會實踐的大教材,把學到的四史融合思政理論,融合專業結合一起,把黨史學習的內容和老百姓的實踐結合起來。”卓高生介紹,溫州大學今年的學生暑期實踐與新時代的社情與最新實踐相結合,包括了理論宣講、科技支農、教育關愛等眾多內容。“比如我們馬克思主義專業的學生去到浙江省一大會址、浙南一大會址做講解員,志願服務的同時,也可以檢驗學習成果,真學真懂真信才能講好講紮實,實現知行的有機融合。”(記者 劉博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