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教育頻道信息:教育全球化的到來,使得國際教育間的合作、互動逐漸增強,具備世界共性的教育樣式在國內普及推廣,教育的深度與維度逐漸增加。隨著中國加速走近世界舞台中心,國際教育需求的日趨旺盛,一些具備國際視野、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人才培養也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本次《校長來了》系列採訪,邀請到北京市新府學外國語學校初中部校長王曉京,就國際教育未來發展發表自己的觀點。
王曉京,北京教育考試院中高考試卷研究與評價專家組成員、北京物理學會理事、北京教育學會物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學物理高級教師、北京市骨幹教師、北京市課程改革專家委員會委員,曾任北京教育考試院華約、北約(清華、北大為首的自主招生聯盟)自主招生物理學科閱卷總負責人、原東城教師研修中心物理教研室主任;北京教育學院“啟航杯”教學比賽評委、教科出版社兼職編輯、參與新課程人教社物理初中教材的編寫工作、曾受教育部派遣作為援外專家五年。
辛勤耕耘桃李夢 三十余載盡芳菲
王曉京的教育經歷大體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在母校以教師的身份教學生怎麼學習;在北京東城區教師研修中心負責物理學科教學品質的監測與評估,通過教學視導和命題來提升一個區的物理教學品質,指導老師怎麼教學。教育生涯中“教-學”,“教-教”這兩塊他所參與時間基本是一半一半。
王曉京表示,以前很多事情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很是懷念,特別是一些讀過的書和一些教育前輩的話語,當時只覺得他們是權威理所應當正確,而現在自己有了30多年的教育工作經驗再回顧這些話語就有了更深的體會。例如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常看常新,結合這幾十年間不斷融入中國的各類國際教育理念、課程、體系去觀察,就會發現教育有些本質性的東西是不會變化的。
在王曉京剛成為老師的時候有一位老前輩説過:“課堂教學最高境界,就是把生課講熟了,還能把熟課當成生課講;把抽象的內容講具體了,還能把具體的內容講抽象;把難的課講容易了,還能把容易的課講出難度。”這段話融合了教育態度、教育技巧和教育理念,當時聽到的時候覺得是大白話,多年實踐下來才知道真的有深度。
在王曉京負責命題時也曾被前輩提點過:“命題工作就兩個重點:簡單要簡單得有味道,難要難得有道理。”這個道理讓人深以為然,不論什麼樣的課程體系都有自己的評估系統和最終的監測指標,這一套東西不論難易都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能力,並且在設計時就抱有對學生素養提升的一種真誠期待。這種評估可以是命題考試,也可以是完成一個項目和任務。但重要的是這樣的評估能不能切近所學內容的核心能力要求和內在的美感;能不能通過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幫助孩子獲得成長、發展自身。一味重視以淘汰為目的的繁難偏怪的題目,或者刻意降低難度的“快樂教育”,都已經偏離了教育的本質。
他在教書、命題乃至於現在負責教師培訓、指導等工作時會反復體會這些很有味道的話語並融合到實踐工作中。“我工作經歷中最難忘的就是這些幫助我確立初心的諄諄教誨,是這些讓我一直以來都從孩子發展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工作,也讓我自己保持著學習的態度,不斷接受新的事物。”王曉京在採訪時這樣説到。
新的起點新的征程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王曉京來到新府學後也在經歷一個學習的過程,將他的教育經歷和理念與新府學的教育理念相結合。王曉京説“我看過的、思考過的、希望去改變的很多東西,和新府學的校訓、文化以及團隊的價值追求是一致的,所以我願意融入新府學,去實踐真正好的教育理念。”這種價值觀上的一致性是他最終選擇新府學的一個最重要原因。
“中西通才”,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為這不僅僅是做一個美式課堂或者英式課堂的事。當然,如果只是全盤模倣別人的理念、邏輯和做法是容易的,但這樣做就失去了一個中國教育工作者的初心。“走出去,回得來”是新府學創立者挂在嘴邊的一句話,王曉京很認同,也深知其中的難度。所以,他選擇加入這裡,和新府學一起去面對苦難和挫折,體驗成功的喜悅。
關於學校未來的規劃,王曉京則表示希望能建立起和數學+對應的“語文+”,以大語文為目標培養孩子整體的語言表達能力。因為現在中學的作文要求比較低,無法真正引導孩子們在語言能力上的成長。而語言本身就是思維的工具,他覺得“中西通才”中的“中”就是基於大語文的東方思維、文化和人文傳統,而“西”就是基於數學+的西方思維、邏輯和理性中心主義。希望“語文+”的建立與“數學+”互相配合,幫助學生在更高的角度實現中西通才,內化把握東西方的思維模式,從根本上讓孩子終生受益。
言傳身教 發揮老師積極性 引導學生立德樹人
王曉京表示,好的教育就是在一個有意義的具體情景下,老師用一個很高的視點幫助學生自己進行學習並引導他們走得好、走得正。老師不是一個訓斥者,不能一味地指指點點,不能始終端著一個高高在上的姿態。老師在整個教育過程中要始終站在學生身邊,伸手護著孩子,用眼光引導孩子看向遠方。這樣的教育對老師是一個高要求、是一種挑戰。
老師需要不斷地去觀察孩子的發展,並在恰當的時機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去把握孩子自然生發出來的那些契機和關鍵點。在情景中幫助孩子去體驗那些刻骨銘心的事物,並讓他們超越這些情景將自己的生命與一些更加偉大的事物緊密聯繫在一切,這就是現代教育必須完成的使命。
學生的主動性是學習發生的重要基礎
學習是一個主動整合構建的過程,過程中是一定存在阻力。不可能存在躺著學習、或者不需要努力去克服阻力就能學到高深東西的學習方法。學習可以從更深層次獲得快樂,但是學習的過程不能和快樂直接劃等號。所以好的學習方法就是幫助學生獲得更強的能動性去克服阻力,更快地從更深層次獲得快樂,建立起良好的正反饋。對於現代學習來説,責備是無效的,沒有方法的誇獎其實也是無效的,因為現代學習不再是簡單的知識記憶,一切尋求直接效果的方法是難以持續的。
學生的學習過程有預習、聽課、復習、作業、內化、評估、反思等一系列的環節,在這些環節中學生一定有著對應的學習行為,教師和學校要做的就是注意孩子的學習行為和學習習慣的養成。一整套完整的學習行為養成後,就能幫助孩子在接觸新知識時快速越過阻力區,獲得第一次成功的喜悅,然後後續不斷的深入挖掘獲得一次又一次的正反饋就能讓孩子獲得主動性和內驅力。
父母、老師單純的誇獎在一開始確實可以起到同樣的作用,但是隨著學習難度的增大,孩子沒能實質性地越過阻力區,那麼他最終會發現所有的誇獎都是“廉價”的,他會氣餒並對誇獎表現出免疫。
因為孩子和家長按照過去的方法學習,沒有注意到更難的課程內容需要更加科學合理的學習行為和習慣進行支持,所以很快孩子就不再能從學習中獲得快樂了,無論家長怎麼要求和鼓勵他都走不出去,在泥淖裏越陷越深。家長們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的孩子有沒有經歷過類似的情況。(小學3年級、初中2年級、高中1年級最容易出現)
所以,學習行為和習慣的甄別、培養、整合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礎的。它能幫助孩子從學習中體會到更深層次的快樂。而這一系列行為和習慣的培養又是漫長和持續的,在不同的階段都需要耐心去堅持。
打造完善教育體系 成就每一位學生
對於學生來説,學習可以走種種捷徑,三步五步直接抵達目的地,但這樣會讓錯過真正重要的事情——那一路上的風景。教育、學習乃至於成長,都是不能著急的,需要用自己的腳邁過障礙才能真正體會行走的樂趣,更好地欣賞沿途的風光。分數也好,好學校的錄取證書也好,都不是終點,而是起點。用自己的雙眼去觀察這個偉大美好的世界,用自己的心去體會其中的精彩紛呈才是旅途的意義。
學校則需考慮在培養能力的同時幫助學生和家長去解決分數的問題,但是學生自己不能把分數當做一切。考試也罷,分數也罷,不過是一類問題而已,學生需要去掌握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了更高層次的能力,回過頭來解決考試這個小問題自然也就易如反掌了。
所以,學生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好奇心,不論成功還是失敗,始終記得自己第一次看到這個世界的神奇時那種雀躍和難忘,雖然不知道未來自己幹什麼,但那一定要是自己喜歡的、熱愛的事情。
學校和老師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呵護學生對學習最初的火苗,這火苗一旦熄滅再要點燃就很困難。學生對自己的目標可以是激情的、粗略的,不宜定得太具體細緻或者過於功利。但學校在引導學生這方面就一定要細緻、細緻、再細緻。
“我們的工作就是在整體教學框架下,通過評估體系和對學生能力的分級評價系統來幫助我們將教學目標、能力提升、綜合評價統一到一個基調,幫助學生實現自身的良性發展並不斷引導他去確立更有意義、更有成長性的目標。我們要建立的評估體系,是一個綜合性的、診斷性的、支持性的評估體系,而不是一個淘汰性的、指責性的評估體系,這些東西要結合學生的個人發展檔案,來幫助每個學生找到自己的方向。”王曉京表示這個教師培訓體系和學生評估體系就是他接下來幾年的主要工作目標。
多元化的未來 要取長補短、與時俱進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課堂互動是社會的縮影,其外在的環境不斷變化,但是內在的教育理念卻始終如一。國際教育中有很多家長都耳熟能詳的課程體系,有各種層出不窮讓人眼花繚亂的新鮮名詞和理論模型。但教育這一領域背後的教育理念實際上幾十年來變化並不大,支持這些理念的教育哲學更是上百年幾乎沒有改變。變化更多的是外部環境、時代需求、社會認知和人心。所以,作為教育工作者特別是成熟理性的教育工作者不但要與時俱進,也要堅守初心。
基於此,王曉京認為國際教育絕不是引進一些國際課程、國際評價體系的教育,更不是只為了出國留學的教育。國際教育是我們主動改變自身的一些教育模式,去培養適合未來的高素質人才。它是主動的選擇,而不是被動的接受;它是積極的擁抱變化,而不是無奈的抽身退後;它是傲視寰宇的眼界,而不是顧影自憐的悲切。
我們的未來是全世界合作、交流的未來,也是一個更加多元的未來。這個未來一定不會單純由英語國家、西方世界主導,它會更加相容並蓄,包羅萬象。所以也需要我們的學生能立足於本民族的文化本位,去面向世界、心懷天下。
國際教育絕對不是為西方世界培養優秀的二等公民,而是要培養真正的雙向人才、未來的主人。學生是這個教育過程的主體,他們是學習的主體也是選擇的主體,充分立足於本民族的文化本位,理解並認同其它文化中優秀的、最好的那些部分,然後學貫中西做出屬於他們的、屬於未來的選擇。
王曉京説到:“立足於民族文化是一件説起來簡單做起來難的事情。不能用國外的文化來取代我們的傳統文化,也不能簡單地把中國傳統文化視為一個裝飾用的符號拿出來做堆砌和陳列。國外優秀的課程體系會鮮明地提出自己的核心能力,和對學生可能性的期待,這些能力植根于他們的文化傳統之中。那麼我們也可以把中國文化從文字、習俗、歷史中提取出真正的核心和要素,旗幟鮮明地宣揚並建立起抵達的路徑。兩者結合,共同追求,才是真正的中西合璧,古今通才。”(圖/北京市新府學外國語學校 文/梁麗娜)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