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學:打造中華文化海內外傳播窗口
2021-11-01 14:44:46來源:光明日報責編:鄭思雯

  “我願重回漢唐,再奏角徵宮商;著我漢家衣裳,興我禮儀之邦。我願重回漢唐,再譜盛世華章;何懼道阻且長,看我華夏兒郎……”理雲鬢、貼花黃、著長袍、披對襟,一群身著漢服的年輕人款款而來。日前,在暨南大學“國風秀典·溯夢華夏——中華漢服風采暨中華文化體驗活動”現場,一場漢服走秀正在上演。走進活動現場,仿佛置身一幅古色古香的畫卷之中。

  在暨南大學校園裏,這樣的文化體驗活動並不少見。近年來,暨大堅持辦學特色,制定專門的行動計劃及實施方案,為把暨大辦得更好,把學生培養得更好,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傳播到五湖四海而不斷努力前行。

  多渠道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我們始終把傳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辦學使命,讓每個學生都成為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一顆火種。”暨南大學黨委書記林如鵬表示,暨大組織開展了中華文化傳播大賽、中華文化大講堂、中國文化節、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展演、中國文化之旅等眾多精品項目。

  中國文化之旅是暨大從1986年開始,針對港澳臺僑學生展開的一項暑期社會實踐,通過組織帶領學生去往延安、西安等地開展研學活動,讓港澳臺僑青年在行走中受教育、長知識,進一步增強家國情懷。

  一直以來,華人華僑作為中國與居住國之間文化交流的使者,在弘揚中華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暨大共有在校華僑和留學生等超過1.2萬人。暨大充分利用教育機構的優勢,發揮民間力量,多渠道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創辦于2014年的中華文化大講堂,以“禮樂詩書”為主要內容,通過專題講座、研習班、志願服務、實踐考察等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為廣大學生提供了一個線上線下全方位的中華文化研習平臺。

  洪曉琳就讀于暨大華文學院,是一名菲律賓華僑。懷著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她加入了中華文化大講堂,學習香藝和射禮射藝。首次提弓的洪曉琳對手中這古老而陌生的武器滿懷敬畏。洪曉琳表示,等回到菲律賓之後,自己會開設一門教授射藝的課程,讓更多人領略這項傳統中華技藝的獨特魅力。

  打造多元立體、交互融合的文化課程體系

  暨大針對內地、港澳臺僑、華人與海外留學生三類學生,採用“分流教學、分類培養、同向融合”的文化育人模式,打造多元立體、交互融合的文化“同心圓”課程體系。

  對於內地學生,學校通過開展以黨史為重點的“四史”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對於港澳臺僑學生,深入推進優秀港澳臺僑學生“千百十培養工程”;對於華人及海外留學生,則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為切入點,通過舉辦中華才藝培訓、文化知識競賽及文化體驗與展示教育,開展中國文化之旅及歷史文化考察,感悟中華文化的內在魅力,將其培養成了解和熱愛中華文化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

  開設于2006年的百年暨南文化素質教育講堂,今年已經邁入了第16個年頭。多年來,講堂定期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等來校作專題演講超過500余場,覆蓋廣州、珠海、深圳三地五校區,通過舉辦高端學術講座,將中華文化教育融入課堂教學中,聽眾超過40多萬人次。

  “朔南暨,聲教訖于四海。”林如鵬表示,暨大將繼續發揮僑校特色,深化僑校特色的文化育人模式,優化升級專業課程體系,加快特色新型智庫平臺建設,在教學和科研實踐中不斷擦亮百年僑校“金字招牌”。

  面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建校至今,暨大共培養了來自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各類人才40余萬人。同時,暨大也積極開展海外華文教育,持續不斷為海外輸送優秀教師,以“僑”為特色打造教育智庫,打造華文教育的核心標準與資源體系,更好地服務於中華文化傳播者的培養和品質提升。

  在智庫建設上,以暨南大學中華民族凝聚力研究院、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院、中華文化港澳臺及海外傳承傳播協同創新中心等三個國家級智庫型研究基地的實體化建設為契機,學校進一步整合海內外研究力量,努力建設具有僑校特色的中華文化傳承傳播的智庫平臺。

  2020年7月14日,暨南大學“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正式揭牌成立。“這是學校貫徹海外華文教育‘專業化、規範化、標準化’發展目標的具體實踐,將更好地滿足海外日益增長的對華語人才的需求,促進中華語言文化在海外的傳承與傳播。”暨大華文學院院長邵宜表示。

  暨南大學校長宋獻中表示,在“雙一流”建設、“部部省”共建等機遇疊加的窗口期,暨大將繼續堅持立德樹人,培養一流人才,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溝通中外、表達共識,做好文化交流的實踐者。(記者 吳春燕 王忠耀 通訊員 蘇運生 陶婷婷)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