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公開發佈。力度空前的“雙減”政策在全國近21萬所義務教育學校落地以來,從家庭作業到校外培訓,從課堂教學到課後服務,“雙減”給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哪些變化?
重復性的作業少了,週末和假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班停了,疲憊的感覺緩解了……“雙減”政策落地後,一些家庭的氛圍輕鬆了不少。
10月26日,上海市位育初級中學學生在上天體演化課。新華社記者丁汀 攝
“這個十一假期,沒有培訓班和大量的家庭作業,讓我們有時間和孩子一起做很多事。”安徽省合肥市少兒藝術學校的四年級學生家長陳蕓説。假期裏,她和孩子一起看了電影《長津湖》、去了兩次圖書館,還做了垃圾分類的小調查。
“雙減”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為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教育部建立基礎教育“雙減”工作監測平臺,直接面向學校、社會公開進行作業管理問卷調查。監測顯示,截至10月底,94.7%的學校絕大部分學生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
作業少了,品質卻不能降;時間短了,效果卻不能減。
“從某種程度上來説,‘雙減’政策對學校和教師的要求更高了,我們要更科學地設計作業形式和內容。”江西省南昌市第三中學教務處副主任姜穎説。
據介紹,江西省正在全省範圍內推廣“智慧作業”,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作業佈置分層、彈性和個性化,杜絕機械性、重復性、無效性作業,幫助義務教育階段師生優化作業設計,減少作業總量。
在北京陳經綸中學帝景勁松分校,開學之初就通過對各年級的調研及數據分析,建立了作業時長參考樣本。校長劉雪梅介紹,學校對作業時長統一設計、統一安排、統一協調、統一公示,以確保科學、有效、輕負。作業方式設計強調多元化,減掉了一些重復書寫、增加了一些生活體驗,如日常觀察、動手實踐、拓展閱讀等。
教育部監測顯示,截至10月底,全國義務教育學校中,99.3%的學校出臺了作業管理辦法,97.1%的學校建立了校內作業公示制度。
不去培訓班,作業總量也控制了,孩子們下課去哪?今年7月,教育部出臺《關於進一步做好義務教育課後服務工作的通知》,著力推進課後服務“5+2”全覆蓋,要求“一校一案”制定課後服務方案。
從新學期開始,課後服務在全國義務教育學校進一步推進,解決家長的“三點半”難題。
安徽省教育廳要求,堅持課上課後銜接、校內校外互補、線上線下融通,開發拓展課後服務資源。吉林省則構建了“靜態服務+動態社團”的“1+X”多維模式。
10月29日,在合肥市蜀山區琥珀小學東區,學生在下象棋。新華社發(陳三虎 攝)
合肥市四年級學生李鑫宇,這學期參加了學校組織的課後託管,“作業在託管班上就能完成,然後就在班上看看書、練練字”。
據教育部監測平臺顯示,截至10月底,全國14.3萬所應開展課後服務的義務教育學校中(不含寄宿制學校和鄉村小規模學校),99%的學校提供了課後服務,學生參加率為89.7%,其中七成以上的學生每週5天全程參加,教師參與率為89.8%。
“雖然比以前辛苦,但多了和學生相處的時間,對學生有更深入的了解,師生關係更密切了。”江蘇省昆山市花橋中學教師周春玲説。
10月29日,在湖南省資興市鯉魚江完全小學,學生練習合唱。新華社發(李科攝)
“雙減”能“減”下去,關鍵是課堂教學品質能“增”上來。
教育部出臺《義務教育品質評價指南》,強化科學評價引領,同時推動各地全面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激發辦學活力。今年秋季開學,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及各專委會分學科、分領域對學校加強調研指導,幫助學校強化教研、精心備課,補齊教學短板,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教學層面落實‘減負增效’,重點要關注教師的課堂時間管理能力,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根本。”浙江省杭州市春暉小學校長田冰冰介紹,從今年秋季新學期開始,春暉小學引進了智慧輔助系統幫助老師進行課堂診斷,老師語速是否合適,提問是否有效,哪段時間比較低效,在課堂結束後系統會自動生成報告,一目了然,有助於教師優化教學行為,也讓學校教研更高效。
遼寧省錦州市在全市範圍內開展教師教學大賽,激發教師積極性創造性,切實提升課堂教學品質。浙江省開展“兜底教研”,助力教師上好每一節課,教好每一個學生。
10月22日,貴州省黔西市林泉鎮高錦小學學生在練習手鼓。新華社發(范暉攝)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介紹,下一步將繼續堅持“減負”“提質”兩手抓,做到教師應教儘教、學生學足學好;嚴格均衡分班、嚴格教學要求、嚴格作業調控、嚴格考試管理,有效解決家長急難愁盼問題。
“‘雙減’政策落地以來,社會已初步形成了共識。現在不管是課後還是週末,都已經看到了改變。”安徽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處長邵曙光説,扭轉長期形成的觀念絕非一朝一夕,但是會積少成多、從量變到質變,只要將“雙減”政策持續落實下去,就會看到好的效果。(胡浩、周暢)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