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燕京理工學院2025年春季大型校園招聘會在燕京理工學院體育場舉行。作為京津冀地區規模最大的高校招聘活動之一,本次招聘會吸引了包括世界500強、行業龍頭、科技創新企業在內的580余家用人單位參會,涵蓋信息技術,智慧製造,金融經濟,文化傳媒,生物醫藥等20余個領域,共提供就業崗位30000余個,為畢業生搭建起優質就業平臺,助力學子與職場無縫對接。
領導重視:校領導帶隊深入招聘會現場
燕京理工學院校長楊庚宇、黨委書記張振華、副校長趙鵬帶隊深入招聘會現場,與招聘企業代表親切交流。詳細詢問用人單位崗位需求,行業發展趨勢以及對畢業生技能素質的期望,認真聆聽企業對學校人才培養的建議。遇到正在尋求崗位的畢業生,校領導駐足詢問求職意向,分享職場見解和面試求職要點,鼓勵學生勇敢自信,展現燕理學子精神風貌。
供需兩旺:新興産業崗位成焦點
招聘會于26日下午2時正式開始,現場人頭攢動,氣氛熱烈。超8000名應屆畢業生及部分大三學生到場求職。多家企業招聘負責人表示,燕京理工學院學生專業基礎紮實,實踐能力突出,尤其在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領域展現出強勁競爭力。
“我們計劃招聘50名技術研發和項目管理崗,不到兩小時已收到200多份簡歷。”北京市大興區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招聘負責人表示,“燕京理工學子在實習經歷、項目經驗方面的優勢明顯,與企業需求高度匹配。”而理想汽車企業負責人則提到,學校開設的車輛工程等特色課程,使畢業生快速適應行業前沿技術需求。
學子心聲:職業規劃更趨理性務實
面對豐富的崗位選擇,學生們展現出理性務實的求職態度。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大四學生李同學手握多家互聯網企業的面試邀約:“我更看重企業的技術成長空間,希望從底層架構開始深耕。”國際商學院王同學則對管理培訓生項目情有獨鍾:“系統的輪崗培養和清晰的晉陞通道,能幫助我快速完成職場人的角色轉型。”
學校就業指導與校企合作中心主任霍德才介紹,本屆畢業生求職呈現“兩早一多”特點:職業規劃啟動早、崗位匹配定位早、多元化選擇意願強。現場調研顯示,超六成學生同時關注傳統行業轉型升級崗位與新興領域機會,跨境電商運營、AI訓練師等新職業熱度攀升。
深化服務:全鏈條就業生態顯成效
學校在3月至4月份開展“春季就業攻堅專項行動”。通過“訪企拓崗·挖潛行動” “萬崗進校·招聘行動” “探企求職·體驗活動” “平臺聯通·共享行動” “就業指導·服務行動” “全員參與·包乾行動”等六大模組,拓展就業市場,提升學生求職技能。本次招聘會作為“春季就業攻堅專項行動”模組之一,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廣泛收集企業需求,精準匹配學生專業與崗位信息。
招聘會現場設置就業政策諮詢區,包括大學生就業創業各項優惠政策,西部計劃、三支一扶、大學生徵兵等相關政策;同時設置簡歷診斷優化臺,學校特別邀請知名就業指導教師初佳琳現場為畢業生修改優化簡歷。現場尋求初老師優化簡歷的畢業生達200余人。初老師憑藉專業視角和豐富從業經驗,耐心的與每一位畢業生交流,從內容排版到措辭細節,從突出優勢到精準匹配崗位需求,都給出極具針對性的建議。經她修改優化後的簡歷,煥然一新,畢業生們紛紛表示收穫頗豐,對即將到來的面試求職更有信心
智慧就業:燕理就業智慧問答系統重磅上線
燕理雲就業平臺引入deepseek,隆重推出“就業智慧問答系統”。該系統依託先進的AI技術,旨在為學生求職之路排憂解難。它擁有強大的知識庫,無論是複雜的行業趨勢分析,還是細緻的崗位技能需求,都能精準作答。
同學們只需輸入疑問,比如“申請求職補貼的條件是什麼”,系統瞬間就能給出全面且具針對性的回答,從經典問題剖析到回答思路指導,一應俱全。在準備簡歷時,也能借助它優化內容,系統會依據目標崗位要求,給出內容調整建議,提升簡歷吸引力。此次創新,讓燕理學子在求職路上多了一位得力助手,極大地提升了就業準備效率,助力他們從容奔赴招聘會,收穫心儀offer 。
此次招聘會由燕京理工學院主辦,三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三河市工商業聯合會,燕郊高新區人力資源管理局,燕郊高新區雙創産業聯盟協辦。招聘會的成功舉辦,為燕京理工學院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搭建了高效的溝通平臺,促進了人才供需的精準對接。不僅為畢業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渠道,也為企業招聘優秀人才提供了便利。今後,學校將繼續加強與企業的合作,拓展就業市場,舉辦更多形式多樣的招聘活動,為畢業生實現高品質充分就業提供有力支持。(圖/文 李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