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招進行時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繼續施行試驗班大類招生 新增國際組織與全球治理、城市管理兩個本科專業與特色灣區雙主修項目
2024-06-19 17:36:36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高招進行時》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在線教育頻道2024高招專題報道推出的視頻訪談特別節目,節目邀請全國百餘所高校校長、招辦主任權威解讀招生政策、錄取規則等,詳細介紹高校辦學特色、通過“零距離接觸高校招辦領導”,為考生提供最新招辦資訊。指導考生填報志願、選擇專業以及未來職業選擇,及時了解高校熱門專業及最新信息。

  近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協理副校長蔡小強教授為廣大考生學子介紹香港中文大學(深圳)2024年招生信息。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協理副校長蔡小強教授

  致力於培養具有國際視野、中華傳統和社會擔當的創新型高層次人才

  主持人:大家好,這裡是國際在線教育頻道2024《高招進行時》 今天做客我們節目的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協理副校長蔡小強教授,首先請蔡校長介紹下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基本情況?

  蔡小強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是一所經教育部批准,按中外合作辦學條例設立的大學。大學傳承香港中文大學的辦學理念,優良學術傳統,以“結合傳統與現代,融會中國與西方”為使命,以創建一所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學為己任,致力於培養具有國際視野、中華傳統和社會擔當的創新型高層次人才。大學的辦學特色包括國際化的氛圍、中英並重的教學環境、書院制傳統、通識教育、新興交叉學科設置和以學生為本的育人理念。目前,來自世界各地的一萬餘名優秀學子正在港中大(深圳)求學。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主持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辦學優勢和特色是怎樣的?

  蔡小強教授:大學面向全球招聘,已建立一支具國際水準的師資隊伍,截至目前,已面向全球招聘並引進了650余名國際知名優秀學者和研究人員,其中包括諾貝爾獎得主5名,各國院士超40名,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美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SIAM)、美國運籌學和管理學研究協會(INFORMS)、國際計算機學會(ACM)等國際知名專業技術協會會士超40名。目前引進的教師100%具有在國際一流高校執教或研究工作經驗,是一批具有國際視野、富有創新精神和教書育人熱忱的優秀教師。

  大學在機器人與人工智能、大數據與信息科學、未來智慧網絡、生物信息學、新材料和能源科學、國際金融與物流、制藥和精準醫學等領域已組建世界級專家隊伍,正在面向國家及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需要,打造國際化科技創新平臺。組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瓦謝爾計算生物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科比爾卡創新藥物開發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切哈諾沃精準和再生醫學研究院、機器人與智慧製造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深圳市大數據研究院、深圳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未來智聯網絡研究院、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深圳數據經濟研究院、城市地下空間及能源研究院、深圳先進高分子材料研究院、生命與健康科學重點實驗室、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研究院(深圳)等科研創新平臺。

  大學實行書院制,截至目前,大學已有逸夫書院、學勤書院、思廷書院、祥波書院、道揚書院、厚含書院、第七書院共七所書院。書院著重全人發展,將不同學科和文化背景的學生聚集在一起,提供眾多非形式教育機會,與學院的專業課程相輔相成。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規劃多元化的成長路徑 實行英文教學 注重國際交流和學生國際視野的培養

  主持人:學校在本科生人才培養特色有哪些舉措呢?有什麼特色人才培養模式?

  蔡小強教授:大學為學生的發展規劃了多元化的成長路徑,實行英文教學,注重國際交流和學生國際視野的培養。

  大學開設了粵港澳大灣區首個深港兩地校園修讀的雙主修本科課程。自2023年起,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已與香港中文大學共同開設兩個雙主修項目,分別是“跨學科數據分析及X”和“航天科學與地球信息學及X”雙主修課程,能讓學生在深港兩地校園輪換上課和實習,于四年完成兩個主修專業,為大灣區培育優秀人才。香港中文大學將通過大學聯合招生辦法及其他途徑錄取學生,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將通過內地高考及國際生招生錄取學生。每個校園每個項目招生名額暫定為20至25個。由我校錄取的本科學生,將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開設的主修課程為第一主修,以香港中文大學開設的“跨學科數據分析”或“航天科學與地球信息學”作為第二主修,以學生參與的雙主修項目開設專業為準。參與該項目的學生100%可參加在學·在職計劃,也可參加海外交換和換專業,提供給學生一定的靈活度。同時,該項目學生將擁有兩個校園的學生證,以及香港學生簽證和身份證。目前,該項目招收僅面向理科試驗班的學生,有意向申請該項目的學生可在填報志願期間或大一選課前提交申請,並參加大學組織的考核,通過考核方可入讀。

  另外,大學也為本科生提供推薦免試攻讀本校研究生的機會。各學院每年有20%的應屆畢業生可獲得推薦免試攻讀本校研究生的資格;所有獲得推免資格的同學可同時申請三個研究生項目,並將免去所申請研究生項目的初試環節,直接進入復試。

  同時,為培養具有技術基礎和相關專業知識的創新型人才,以及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和科學熱忱的專才,大學也開設了直博班培養計劃,實施本碩博貫通式培養,並且在博士階段提供全額獎學金,可以覆蓋學費和生活費。在2023年,若學生滿足(1)獲得全國中學生奧林匹克(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競賽全國金、銀、銅牌且經全國青少年科技競賽獲獎名單公示,或者(2)獲得大學頒發的半免學費獎學金、全免學費獎學金、全額獎學金、諾貝爾班獎學金等四類新生入學獎學金,任一條件且被我校錄取,並且在入學後選擇理工學院、人文社科學院、數據科學學院、醫學院之一,按學院通知提交相關材料即可參與所屬學院的直博班培養計劃。有意向的考生可在志願填報期間向各省(市)招生組提出申請,如符合以上條件,即可簽訂直博班意向。當然,大二及大三學生也有機會申請加入。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擁有七個學院以及一個研究生院

  主持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課程設置情況是怎樣的?

  蔡小強教授:自2014年成立以來,經過十年的發展,大學學科建設已逐步完善,現有經管學院、理工學院、人文社科學院、數據科學學院、醫學院、音樂學院、公共政策學院共七個學院以及一個研究生院。

  2024年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各學院擬設立的本科專業包括(最終以教育部批復為準):市場行銷、國際商務、經濟學、金融學、會計學、金融工程、數學與應用數學、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物理學、應用心理學、翻譯、英語、城市管理(新增)、國際組織與全球治理(擬新增)、統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臨床醫學、生物信息學、生物醫學工程、藥學、生物科學、音樂表演、音樂學、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28個本科專業。

  新增國際組織與全球治理、城市管理兩個本科專業

  主持人:學校專業特色和優勢是怎樣的呢?是否有新增專業呢?

  蔡小強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秉承與發揚香港中文大學的優良學術傳統,保持與香港中文大學一致的學術水準,大學採用香港中文大學的學術品質控制和學位頒授標準。以國家戰略為導向,規劃學科建設。招生上採用無專業分差的大類招生,可以讓同學們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經過十年的發展,大學的經濟金融學科、材料化學學科、計算機數據科學學科、生物醫藥學科均已達到國際一流的學科水準。為了進一步向粵港澳大灣區的高品質發展輸送優秀人才,人文社科學院計劃于2024年擬新增國際組織與全球治理、城市管理兩個專業。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與140余所境外名校開展實質性交流與合作 各類國際合作項目超過250個

  主持人:港中大(深圳)非常注重國際交流和學生國際視野的培養,學校的國際交流合作是怎樣的?

  蔡小強教授:大學與境外名校開展實質性交流與合作,截至目前,港中大(深圳)已與140余所境外名校開展實質性交流與合作,遍佈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各類國際合作項目超過250個。合作院校包括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耶魯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賓夕法尼亞大學、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早稻田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首爾大學、新西蘭奧克蘭大學等。學生們可以在大學期間參與境外暑期、交換,及交流項目,也可以參與我校與國際知名院校聯合培養的“3+1+X”、“3+2”、“4+X”的本碩培養項目。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

  繼續施行試驗班大類招生 學生根據自身興趣及特長入校後自主選擇專業

  主持人:今年學校的招生政策和錄取方式是怎樣的?學生可以通過什麼方式報考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蔡小強教授:2023年我校錄取生源品質依舊非常優秀,整體品質實現高位繼續攀升。絕大多數省市的文科/歷史類平均錄取分數位列省排名前700名,最低錄取分排位也穩居各省市考生前0.7%以內;理科/選考/物理類平均錄取分數位列省排名前1800名,最低錄取分排位也穩居各省市考生前1.5%以內。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2024年將繼續施行試驗班大類招生,專業選擇不設名額限制且無選專業考試,學生根據自身興趣及特長入校後自主選擇專業。

  2024年,我校將面向北京、天津、重慶、河北、遼寧、黑龍江、江蘇、浙江、上海、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四川、貴州、雲南、陜西21個省(市)在高考本科提前批次按照普通高考錄取模式,完全依據考生的高考成績擇優錄取。另外,面向廣東、浙江、上海、山東、福建及江蘇6個省(市)按照綜合評價錄取模式,依據以上6省(市)綜合評價招生簡章錄取辦法擇優錄取。

  對於藝術類考生,2024年大學擬在廣東、山東、遼寧、湖南、浙江、四川、上、北京市、安徽、福建招收音樂類本科生,依據《香港中文大學(深圳)2024年音樂類本科招生簡章》錄取辦法擇優錄取。

  今年,大學將新增2種本科招生方式:通過普通高校聯合招收華僑港澳臺學生考試(簡稱聯招考試)招收港澳臺學生、依據台灣“學測”成績招收台灣學生。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7

  設置各類新生入學獎學金

  主持人:家長和考生都非常關心的出國升學還有獎學金情況是怎樣的?

  蔡小強教授:截至目前,大學已培養了七屆本科畢業生,八屆碩士研究生畢業生,四屆博士研究生畢業生。本科畢業生就業率位於國內知名高校就業率前列。其中,超過80%的學生選擇國內外名校繼續攻讀碩士或博士。選擇升學的畢業生中超過70%的畢業生攻讀世界大學排名前五十大學的碩士/博士學位。選擇就業的畢業生就業地區主要集中在深圳、廣州、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其中粵港澳大灣區是畢業生首選就業區域。

  獎學金方面,為鼓勵優秀學生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攻讀本科學士學位課程,大學設立了各類新生入學獎助學金,包括新生入學獎學金、新生學科特長獎學金、新生運動特長獎學金、音樂類新生入學獎學金等。另外,為推動國內教育公平發展,使更多來自農村、邊遠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品學兼優、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有機會接受國際化優質教育,大學設立了全免學費、半免學費、基本生活費助學金來保障經濟上需要幫助的優秀學生。詳情請見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國內本科招生網《香港中文大學(深圳)2024年新生入學獎助學金實施辦法》。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8

  設置有職業發展與規劃處 將為學生提供一系列的就業方面的幫助和指導    主持人:學校為學生在就業上提供哪些方面的幫助?學校的就業有哪些特色優勢呢?

  大學設置有職業發展與規劃處,將為學生提供一系列的就業方面的幫助和指導,包括:

  · 職業測評,為學生提供各類型職業方面測評,包括能力測評及性格測評。

  · 生涯規劃,擁有國際認證的職業生涯測評師為學生提供一對一諮詢。

  · 就業政策,不定期發佈國家相關就業政策。

  · 招聘信息,與各大企業及招聘平臺合作,為學生提供實習和全職招聘等信息。

  · 求職技巧,提供各類型相關資料,書籍及一對一諮詢幫助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做好準備。

  · 校外導師,與金融,供應鏈,快速消費品,IT行業等一流企業及其高管建立合作關係,導師與學生以1:3的比例進行個性化輔導。

  · 升學指導,與大型留學機構建立合作關係,為學生提供留學講座,諮詢等方面的指導與服務。

  豐富多樣的校園活動 充實同學的課外生活

  主持人:蔡校您能否向我們介紹下學校的校園生活情況是怎樣的呢?

  蔡小強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校園面積約為133萬平方米,分為上園、中園、下園三個部分,校園空間與建築既彰顯了中國元素又體現了西方韻味。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園設計貫徹了“山、林、院”的空間組織理念,讓學生在大自然中體會自由的學術文化,上園規劃主要包括學勤書院、思廷書院、祥波書院、道揚書院、厚含書院及第七書院,教職員宿舍及服務中心等配套設施。中園為在建的音樂學院和醫學院,毗鄰神仙湖水庫和大運自然公園,設有機動車道、校巴專用道、與綠道,聯接上下園。下園規劃主要包括行政樓、圖書館、教學樓、實驗樓、逸夫國際會議中心、體育館、學生中心及逸夫書院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同學們可以在書院完成“一站式”生活體驗,學校還會不定期的舉辦如高桌晚宴、中秋晚會、音樂會、體育節等豐富多樣的活動,充實同學的課外生活。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9

  校長祝福

  主持人:節目的最後我們有請蔡校長為今年的高考學子送上祝福語

  蔡小強教授:十年寒窗苦讀,只朝今日,高考是解鎖生命又一體驗的開關,在這個緊張而關鍵的時刻,請牢記自己曾經的努力與汗水,願你們在高考的舞臺上展現出最好的自己,為自己的夢想而奮鬥。無論成績如何,你們都是值得驕傲和自豪的。祝願每一位同學都能勇敢前行,邁向人生的新征程!

  聯繫方式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0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招生辦微信公眾號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各省份招生諮詢群

  招生諮詢熱線 Tel 生諮詢熱線 Tel 招生諮詢熱線 Tel

  招生諮詢熱線:0755-84273500

  招生諮詢郵箱 Email :admissions@cuhk.edu.cn

  大學官網 Website :www.cuhk.edu.cn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