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福州    廈門    泉州    漳州    三明    龍岩    南平    莆田    寧德    平潭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農博會·第二十一屆海峽兩岸花博會_fororder_福建1
推進知識産權強省建設 服務福建高品質發展_fororder_福建

八井拳的守望者

2019-01-25 18:51:11|來源:福州日報|編輯:尹小兵|責編:葛寧遠

【圖説福建第四張】【福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八井拳的守望者

  雷知坤在教授畬拳要領。

  福州日報記者 任思言 通訊員 肖丹 洪映/文 劉其燚/攝

  羅源八井拳,至今已有五百多年曆史,是畬族著名的武術拳種,因畬族後裔遷居松山鎮八井村而得名八井拳。數百年間,八井拳有過繁華,也有過衰落。近年來,隨著村民外出創業日漸增多,八井村內習拳的傳統日漸式微,村裏能打拳的人也所剩無幾,八井拳的守護與傳承面臨著危機。

  2007年,八井拳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名錄,為弘揚八井拳提供更多平臺,也給八井拳的回歸找到了契機。目前,羅源縣共有八井拳省級傳承人1個,八井拳市級非遺傳承人2個。與此同時,羅源縣裏出臺 “一村一策”等政策,為破解八井拳後繼乏人的困境找到新路徑。

  打破傳統 畬家拳引入校園

  在松山鎮八井村的畬家八井拳傳承基地內,記者見到八井拳第17代傳承人、市級非遺傳承人雷知坤一襲黑衣,黑瘦精幹的身材與印象中高大威猛的武者形象相去甚遠。他那不怒自威的氣場,精準有力的出拳,令人心生敬畏。一旁的學生在他的指導下,練起拳來有板有眼,“嚯哈”的出拳聲在80多平方米的練功房內回蕩,顯得格外響亮。

  2017年,雷知坤籌集了18萬元,將自家樓房的一樓改造成練功房,教學授課。拳館開設後,每週都會有人來上課,有男有女,有稚童也有成人,甚至也有搬到城區的村民時常帶著孩子回來學習,最高峰時練功房內滿滿噹噹容納了20多人。“我希望用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傳播畬族文化、傳承畬族技藝。”雷知坤説。

  雷知坤告訴記者,八井畬民習武成風,農閒時節練拳切磋是當年村中一景,鼎盛時期,村中男女老幼,一半村民均通拳術,可謂名副其實的拳術之鄉。然而,和許多傳統武術面臨的困境一樣,十多年前,在經濟大潮的衝擊下,村裏越來越多的青壯年外出打工,“嚯嚯”出拳的聲浪漸漸消失,留下來的村民忙著務農、打工,幾乎沒有人聊起八井拳。

  不忍看著八井拳後繼乏人的雷知坤,做通了父親的思想工作,勸服他打破“傳內不傳外”的古訓,將這項古老的拳術引進校園。現在,福州民族中學、霍口畬鄉中心小學、二附小等學校的體育場上,都留下了他打拳的矯健身影。“我們學校是霍口唯一民族小學,對於傳承民族文化和非遺文化有著責無旁貸的責任,此外,學習八井拳還能促進學生們的身體強健。”霍口畬鄉中心小學校長阮育金説,每週四下午,學校會安排兩節課作為學生們的社團活動時間,八井拳也是其中一項活動,頗受學生們的喜愛。現在,雷知坤還學習借鑒其他武術拳法,在保留住八井拳傳統內涵的基礎上,提高八井拳的觀賞性。

  看著叔叔不遺餘力的弘揚傳承八井拳,身為第18代傳承人的侄子雷明也不甘落後。2014年,由雷明擔任主角的舞蹈《山哈藤陣》,首次創新地將八井拳融入舞蹈中,這一節目在福建省第八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獲得金獎,次年還獲得中國第十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二等獎。

  政府發力 探索傳承新契機

  近年來,包括八井拳在內的2項國家級、5項省級、5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讓羅源成為響噹噹的“非遺”大縣。但隨之而來,還有傳承問題。僅依靠傳承人自己單打獨鬥,很難打破目前的僵局,為此,羅源縣也做出了積極探索。

  記者隨著雷知坤來羅源縣非遺傳承人之家,雷知坤説,對於畬家非遺傳承,不僅僅是他個人的困惑,他也會來這裡與其他非遺傳承人進行業務上的交流。

  2017年12月,羅源縣成立了全省首個非遺傳承人之家,這讓雷知坤等非遺傳承人有了集中展示、對接群眾的新場所,也給畬家非遺打破舊的傳承習俗、探索新的傳承路徑帶來新契機。“傳承人之家將健全常規培訓體制,探索形成‘一師授多徒,一徒學多師,一徒承多藝’的培訓格局,保證傳承隊伍不斷延續。”羅源縣文化館館長陳雯説。

  不僅如此,每年農曆畬族風情文化旅遊節、海峽兩岸交流文化節等大大小小活動上,都能見到雷知坤和徒弟們表演的身影,這也為八井拳等畬族文化的傳承提供了新契機。同時,結合公共文化進校園、非遺文化進校園等活動,與民族中學、二附小、霍口中心小學等學校結對子。“每年‘三月三’、重陽節等時間節點,通過舉辦畬族歌王賽、畬族拳王賽等系列活動,為八井拳等傳統文化提供向大眾展示的平臺,進一步擴大羅源少數民族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陳雯説。

  去年,羅源縣還建立起“一村一策”工作機制,依託八井村深厚的畬族文化土壤,將八井拳打造成八井村的特色名片,讓鄉村文化煥發活力,也讓八井村增添魅力,為鄉村振興增添文化力量。陳雯説,這種整合社會資源、合力共傳非遺的方式,激發起更多群眾對畬族文化遺産保護和傳承的熱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