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廈門持續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優化營商環境
2025-01-03 10:16:38來源:廈門日報編輯:鄭艷靈責編:尹小兵

  原標題:廈門日報聚焦向全國推廣的廈門綜合改革試點經驗 厚植發展沃土 共享全球機遇 我市持續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優化營商環境,打造發展高地

廈門持續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優化營商環境

廈門市持續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圖為繁忙作業的廈門港。(資料圖/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 提供)

  改革活力滿滿的廈門,始終將自身發展置於全球發展的坐標體系中,堅定不移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在新一批向全國推廣的廈門綜合改革試點經驗中,創新進出口貨物“查驗分流”模式、實施新能源車快速出海全鏈條集成服務、以標準創新推動集裝箱式鋰電池儲能系統出海、構建國際法務運營全鏈條服務新模式、開展船舶“不停運辦證”改革、優化航運全鏈條綜合服務等創新舉措,為企業打造了營商環境更優的開放新高地,各類經營主體活力迸發,敞開懷抱同世界各國共享發展機遇。

  高水準對外開放

  新舉措釋放發展新動能

  1月2日12:47,一艘從澳大利亞開來的船舶停靠到遠海碼頭並開始進行裝卸作業。此前11:52,我市通過進口貨物“查驗分流”模式,已經將一票進口原木的查驗分流指令傳輸給碼頭,碼頭利用分流指令直接將這票貨物從碼頭轉運到廈門攜和物流有限公司查驗場。

  貨物快速進口的背後,是廈門推行的進出口貨物創新舉措——“智慧雲分流”。通過建立海關、機場貨站、碼頭、廈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貨物分流信息共享,實現免企業預約,碼頭根據分流信息,需查驗的集裝箱直接進入查驗場,無需查驗的直接裝船或提離。

  “查驗分流”模式有效提升了廈門市進出口貨物查驗效率。海運方面,進口貨物從卸船至到達查驗場位時間平均壓縮至30分鐘以內,壓縮比例超90%;出口貨物減少裝卸及運輸作業次數50%、壓縮作業時間近90%;空運方面,查驗效率提升25%,實現企業無感查驗。

  近年來,國産新能源汽車積極進軍國際市場,但由於傳統專門用於載運汽車的滾裝船運力不足、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電池自身危險特性等,新能源汽車快速出海遭遇“一艙難求”的難題。

  針對痛點,廈門海事局靠前服務,對接企業貿易運輸需求,推出散貨船舶載運新能源汽車“碼頭適裝、船舶適裝、貨物適運”安全保障措施,指導適用的船舶、碼頭取得適裝證書,開闢散貨船合法合規裝載新能源汽車的“包裝散運”模式,以“新機制”服務新能源汽車通過散貨船常態化海運出口。

  對於新能源的重要儲能設備——集裝箱式鋰電池儲能系統(以下簡稱“儲能集裝箱”)的海運出口,廈門海事局于2024年1月在全國範圍內率先發佈《廈門港集裝箱式鋰電池儲能系統海上安全運輸指南》,解決了超重、超大型鋰電池創新産品海運技術規範缺失的問題。該指南的實施,使得集裝箱班輪批量混載儲能集裝箱相比整船包船模式單航次物流成本降低70%。

  受此吸引,一批國産新能源品牌汽車相繼選擇廈門港作為出口港。2023年以來,廈門港新能源汽車出口量約11.8萬輛。

  優化營商環境

  吸引資源要素集聚

  營商環境是經營主體生存發展的土壤。我市不斷創新舉措,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吸引資源要素集聚。

  針對船舶轉籍過程中因相關證書“逐項辦理、互為前置”耗時較長,且“舊證失效,新證未發”不得不暫停運營等問題,廈門海事局、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展開聯動,打破行政審批部門壁壘,通過實施“不停運辦證”改革舉措,海運程式證書辦理模式由“串聯”優化為“並聯”,海事、船檢、水運三部門同步受理、同步出證。曾經需要近一個月才能完成的手續,現在最快可當日辦結,有效減少了航運企業因證件不足、船舶停運而遭受的經濟損失。

  廈門在全國範圍率先實施的船舶“不停運辦證”模式成效顯著,部門辦事效率提升、船舶運營成本降低。改革帶來的“紅利”正逐漸成為特區港航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新動力。截至目前,我市共有71艘船舶享受了“不停運辦證”便利,單船平均節約成本160萬元。

  一批貨物,裝上“絲路海運”智慧集裝箱從廈門港出海,從裝箱到抵達目的地,將經過哪些地方,何時通過海關查驗、何時裝船?如今,貨主和物流服務企業通過“絲路海運”國際航運綜合服務平臺,就能實時查詢它“到了哪”,做到心中有“數”。

  廈門港口管理局全力推進航運全鏈條綜合服務提質升級,創新“平臺+服務”機制,推動福建絲路海運運營有限公司打造“絲路海運”國際航運綜合服務平臺,促進航運全要素數據的共享、集成和應用,實現貨、車、船、港實時聯結以及全物流鏈實時跟蹤監測,航運經營主體貿易往來更加便利高效。目前,廈門港已與廣西北部灣港、新加坡PSA國際港務集團等海運航線港口、航商實現數據互聯共享。

  同時,聚焦航運企業融資難問題,廈門港口管理局創新建立廈門港航第三方公益性評價體系,推行“信用+科技+金融”模式,引導企業將信用記錄“盤活”為信用資産,提高産業貸款可得性,撬動金融資源流向港航産業。截至2024年12月31日,“港航信易貸”共為90家港航企業融資30.91億元。

  搭建法務集聚區

  構建國際法務運營全鏈條服務新模式

  廈門市海絲國際仲裁促進中心、廈門市海絲數據資産管理運營服務中心、廈門市海絲跨境上市服務中心——近期,一批機構即將在位於廈門海上世界的國際法務運營平臺亮相。

  海絲中央法務區自貿先行區將發揮這些機構及其域內外相關領域專家、企業及機構圈層資源,依託平臺進一步鏈通擴展境內外相關産業與海絲國際法商融合服務基地的服務通道。

  國際法務運營平臺自2022年9月揭牌運營以來,精準引進頭部律所、仲裁機構、涉外律所等法務機構,搭建法務集聚區,開展合規、仲裁、國際標準等爭端預防與解決的全鏈條國際商事法律業務。

  以國際法務運營平臺為基礎,海絲中央法務區自貿先行區打造海絲國際法商融合服務基地,創新國際商事海事爭議解決服務、國際投資貿易法律服務、國際投資貿易綜合保障服務和多元化專項服務中心的“3+N”融合服務,提供一體化全鏈條法務服務保障。

  堅持在法治基礎上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在擴大開放中推進涉外法治建設。截至2024年10月,國際法務運營平臺聚集了包括國際商事爭端預防與解決組織全球首個代表處、“海上絲路仲裁中心”等160家服務機構,累計提供各類服務超過5684件。(記者 吳曉菁 謝嘉迪 林桂楨)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