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下,剛捕上岸的成桶大黃魚肥美鮮活,金光粼粼。近日,在莆田市南日島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全球首座風漁融合浮式平臺——國家能源集團龍源電力“國能共享號”迎來首批漁獲,標誌著“綠色能源+藍色糧倉”的融合發展新模式獲得成功。
“國能共享號”平臺建於南日島海域,離岸直線距離30公里,水深35米,所處海域附近海流密集、水交換能力強,海域水質優,其優越的地理環境為魚群提供了天然的“類野生”的生長環境,使得水産品質與野生的更為接近。此次收穫的試驗魚種為4齡岱衢族大黃魚,經過半年多的養殖,大黃魚呈現“野化”現象,其頭部呈鈍尖形,背鰭舒展,體色金黃,尾柄修長,預計總産量達4500千克。
“冬季是福建的盛風季節,我們選擇小風天‘碎片化’捕撈,捕撈完成後進行速凍和包裝,最大程度保證大黃魚的鮮美,並通過冷鏈運輸送達消費者的餐桌。”國家能源集團龍源電力風漁融合項目部主任林燊説。
據了解,“國能共享號”平臺于2024年6月28日建成投産發電,上裝4兆瓦浮式風機,下托深海養殖網箱,可養殖5萬尾深海魚類,並同步搭建智慧化深遠海養殖設備。借助平臺上海上風機源源不斷的清潔電力,有效解決了傳統海洋牧場普遍存在的“供電不足、供電不穩定”難題,實現發電養魚兩相宜。此外,平臺還實現了“漂浮式風電+深海養殖”的多元一體化監控,助力構建無人值守的運檢模式。
此外,為保證在海域裏“屹立”不倒,“國能共享號”採用三立柱半潛式結構,平臺的係泊系統由9套“吸力錨+錨鏈”組成,可抵禦15級颱風。2024年7月,平臺成功抵禦了颱風“格美”侵襲,驗證了平臺系統安全性,成為首個經受住颱風中心區域侵襲的漂浮式風電平臺。
作為海上風電和深遠海漁業養殖的創新融合,“國能共享號”旨在推動技術進步、積累建設經驗、促進産業鏈完善,培育形成風漁互補的高科技、高效能、高品質的新質生産力,同時解決深遠海風電開發的經濟性問題,為我國漂浮式風電發展與商業化應用提供新樣板。(記者 陳漢兒 通訊員 林啟鑫 陳世玉)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