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福建紮實推進特色現代農業高品質發展
2025-09-18 17:42:42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鄭艷靈責編:尹小兵

  9月18日上午,福建召開高品質完成“十四五”規劃,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勇爭先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第六場)。福建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省鄉村振興局局長陳明旺介紹,“十四五”以來,福建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農業農村保持了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預計“十四五”確定的特色現代農業發展主要指標可如期完成,為全省發展大局發揮了“壓艙石”作用。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918143605_92_57

發佈會現場

  五年來,福建始終踐行大農業觀、大食物觀,著力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糧食生産穩中有增,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持續加大穩糧惠農政策支持力度,千方百計調動地方抓糧、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特色農産品量足質優,“十四五”以來,全省果茶菜、食用菌、肉蛋奶、水産品等産量逐年增加,老百姓的餐桌更加豐富;農産品品質安全有效保障,堅持“四個最嚴”要求,《福建省農産品品質安全條例》頒布實施,食用農産品承諾達標合格證與“一品一碼”追溯並行制度全面推行,“從産地到餐桌”的全過程監管體系更加健全,有力守護了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五年來,福建堅持打特色牌、走特色路,著力把農業優勢做得更優、亮點做得更亮,讓更多地方“小特産”成為強縣興業富民的“大産業”。特色産業發展更加集聚,立足資源稟賦和氣候適宜優勢,深入實施特色現代農業高品質發展“3212”工程,累計建設省級以上現代農業産業園31個,優勢特色産業集群20個,農業産業強鎮108個,全省“一村一品”專業村達2532個;農村一二三産融合持續深化,積極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農村電商、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等新業態蓬勃興起,打造了一批全國休閒農業重點縣、中國美麗休閒鄉村;閩臺農業融合發展更加密切,用心用情打造臺農臺企登陸發展現代農業“第一家園”,農業利用台資規模和數量保持大陸第一,6個國家級台灣農民創業園建設成效走在前列,2024年獲批新設8個國家級台灣農民創業園。

  五年來,福建堅持走內涵式現代農業發展道路,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推動農業發展由依賴資源要素投入向創新驅動轉變。農業科技攻關紮實推進,聚焦福建特色現代農業發展需求,組織實施56個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打通創新鏈和産業鏈堵點,推進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深度融合;種業創新取得新成果,建成25個國家級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單位,13家企業、機構入選國家種業陣型企業,新增4家國家級育繁推一體化企業;農業設施裝備條件全面提升,“十四五”以來,累計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556萬畝,農機總動力達到1334萬千瓦,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提高到76%,工廠化育秧、高速插秧機、糧食烘乾成套設備等加快普及,農用無人機在植保、農資調運等領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五年來,福建積極轉變農業資源利用方式,探索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實現路徑,以生態“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農業投入品持續減量增效,全省化肥使用量連續8年實現負增長,2024年化肥使用量比2020年減少14%,全省農藥使用量連續13年實現負增長,2024年農藥使用量比2020年減少13%;綠色農産品供給能力不斷增強,大力推進農業生産“三品一標”提升行動,推行農業地方標準330多項,建設18個國家農産品品質安全縣,同時聚力打造福建綠色優質農産品品牌“福農優品”,啟用品牌管理數字化平臺,覆蓋全省70個縣(市、區)的4000多款名特優新農産品;農業生産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紮實推進,推廣農業“五節一循環”技術集成模式,74個畜牧縣(市、區)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2024年全省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93%,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超90%,農膜回收率超84%。

  五年來,福建堅持把深化改革作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法寶,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推動一批重點改革舉措落地見效。農村基本經營制度鞏固完善,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試點,保障農民合法承包權益;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持續深化,構建省市縣三級互聯互通的農村産權流轉交易體系,“十四五”以來完成産權交易15571宗,成交金額105億元;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不斷健全,省級以上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達1297家、其中國家級88家,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超16萬家,丘陵山區農業生産託管、“供銷農場”等模式得到推廣,有效帶動小農戶融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

  下一步,福建將紮實推進福建省特色現代農業高品質發展,堅定不移走具有福建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為全省奮勇爭先、再上臺階貢獻“三農”力量。(文/圖 吳雯婷)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