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寧德周寧:一方活水富山村
2025-09-29 09:58:56來源:閩東日報編輯:尹小兵責編:

  原標題:周寧:一方活水富山村

寧德周寧:一方活水富山村

溪口村以水為媒,大力發展水上經濟、清涼經濟 魏知秋 攝

  近日,雨後初霽,晚霞將周寧縣鹹村鎮樟源溪染成金色。溪畔步道上,遊客們或駐足拍照,或憑欄遠眺;淺水區裏,孩子們光著腳丫追逐嬉戲,笑聲在山水間回蕩。

  “以前這邊雜草叢生,現在成了聚寶盆。”樟源村黨支部書記阮祖強望著改造後的親水景觀感慨道。去年以來,該村以溪流治理為契機,打造國學主題親水項目,新建移動集裝箱、步道,升級“樟源溪畔”休閒營地,讓沉寂的溪流重煥生機。

  地處閩東北的周寧縣,境內大小溪流縱橫,50km2以上河流11條,流域面積1011.5km2。憑藉得天獨厚的水資源稟賦,該縣充分挖掘水生態、水文化、水景觀等資源,把生態“好水”變發展“活水”,探索出一條“以水為媒、生態富民”的發展新路,讓綠水青山真正轉化為金山銀山。

  清水為基

  清晨的東洋溪畔,水面波光粼粼,河岸綠樹成蔭,市民陳穎牽著女兒的小手沿著步道閒庭漫步。“這幾年,東洋溪不僅水清岸綠,沿岸夜景燈光的佈置也讓周寧越來越美。”陳穎笑著説。

  作為周寧的“母親河”,東洋溪曾因污水直排淪為“臟亂差”代名詞。如今,通過系統實施生態治理工程,濱河景觀帶、河濱公園等系列景觀讓母親河重現靈秀。

  東洋溪的蝶變,是周寧縣深耕河湖長制、打好“綠水”保護戰的生動縮影。近年來,周寧縣以列入水源涵養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為契機,將“治水”作為改善縣域生態環境的突破口,建立縣、鄉、村三級河長體系,在全市率先提出並實施“民間河長”做法,並建立“河湖長+公檢法”工作模式,不斷提升水環境治理保護水準。全縣98名縣鄉兩級河湖長、92名村級河道專管員分級分段駐守溪流兩岸。

  一組數據可見一斑。去年以來,河湖長累計開展巡河9524次,河道專管員巡河52308次,解決各類問題2435個;開展河道清淤清障專項行動,累計清除棄土棄渣118.8立方米、打撈河漂垃圾381.6立方米。

  不止于常態巡查,周寧縣更在源頭防控上持續發力:積極推廣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技術,全縣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達100%,綜合利用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深入推進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337個排污口治理任務;在全縣各流域共設立71路河道視頻監控點,實現巡河護河“全覆蓋、無死角”……截至目前,周寧縣已累計投入水治理專項經費6.3億元,全域54條大小河流水質綜合合格率達100%,一幅“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生態畫卷正在周寧大地徐徐展開。

  水韻生金

  “撲通!”泗橋鄉溪口村的漂流河道上,一艘橡皮艇衝下最後一道陡坡,水花濺起半米高,艇上的人驚叫不止。這個曾經寂靜的小山村,如今已是遠近聞名的“水韻溪口”高山休閒文旅基地。

  “我們村的水資源開發經歷了從單一到多元的升級過程。”溪口村黨支部書記徐景輝介紹。

  溪口村地處華東第一高山人工湖——芹山湖下游,2013年,瞅準獨特的自然風光和優越的生態環境,溪口村成功回引在外企業家返鄉,投資2000萬元開發溪口峽谷漂流,村集體以資産資源入股,周邊村民也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第一次嘗到了“水經濟”的甜頭。

  “可光靠漂流,留不住人。”徐景輝回憶説。為此,溪口村整合資金1600余萬元,對原有資源進行整體提升改造,把零散的水資源串聯起來。

  “隨著縱三線周寧浦源至純池段公路通車,溪口村到城關的時間由原來的50分鐘縮短至20分鐘,旅遊越發紅火。”徐景輝高興地説,該村日均接待遊客超500人次,週末可達2000人次,村民人均年增收近萬元。

  這樣的“水富鄉村”在周寧並非個例。8月8日,純池濕地公園人頭攢動,“飛天鳳凰”特技展示、煙花秀、特色市集等吸引上萬名遊客駐足,周邊農戶家裏的土産、農家樂的飯菜,都成了俏貨。

  “好水既能養出鮮美的魚、甘甜的果,更能聚起人氣、引來財氣。我們希望通過舉辦文化旅遊宣傳月活動,吸引更多遊客、鄉賢和投資者,讓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純池鎮宣傳委員孫勇健説。

  近些年,周寧縣將“幸福河湖”建設與“美麗鄉村”串在一起,結合流域水系分佈和文化特色,通過跨村聯建、村企共建等創新模式,開發了一系列以“水”為主題的遊玩項目,條條溪流都找到了自己的“打開方式”,為鄉村發展注入新活力。

  活水潤業

  優質的水資源不僅帶來人氣,更孕育出特色産業。在鍾山橋水庫深處,福建龍鰉鱘業有限公司的養殖網箱像水上田壟,19萬尾史氏鱘、達氏鰉、史氏鱘-達氏鰉雜交鱘等品種的鱘魚遊弋其中。

  這些有著“水中熊貓”“水中活化石”之稱的大型魚類,極具經濟價值。它們生長速度慢,對水質和溫度要求高。2013年,看中周寧優質的冷水資源和優良的生態環境,福建龍鰉鱘業有限公司落戶鍾山橋水庫,發展鱘魚網箱養殖。

  “一般鱘魚一年生長週期為6至9個月,而這裡的水溫常年保持在15℃至23℃,水質清澈,溶氧充足,鱘魚一年能生長11個月,成活率高達98%。”福建龍鰉鱘業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陳明樂説。

  好水養好魚。公司慢慢摸出了門道:南方鱘魚苗怎麼人工繁育,小魚苗怎麼分雌雄,活魚怎麼取卵做魚子醬,一套技術都攥在手裏,從繁殖、養殖到加工、銷售,産業鏈拉得整整齊齊。現在一年能産30噸魚子醬、50噸鱘魚肉深加工食品。

  水能養魚,也能養花。在鯉魚溪與東洋溪的交匯之處,近十家規模不小的花卉企業在此紮根。福建馨蕙蘭園藝有限公司種植大棚內,自動噴灌系統“滋滋”啟動,清澈的溪水化作細密水霧,輕輕灑在文心蘭翠綠的枝條上。

  “花卉對水質格外挑剔,選擇周寧,看中的就是這裡的好山好水。”該公司負責人余朝暉説。據他介紹,灌溉用水直接從溪邊引入,無需過濾。用優質水培育出的花卉品質出眾,售價可觀,基地內80萬盆文心蘭,年産值可達千萬元左右。

  一花引得百花開,像福建馨慧蘭園藝有限公司這樣的花卉企業在周寧已形成集群效應。多肉、小菊、杜鵑、大花蕙蘭等特色花卉苗木種植總面積達4400多畝,全産業鏈總産值超4億元,成為鄉村産業振興的重要力量。(魏知秋 劉志瑋)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