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海築夢 馳騁未來——寫在新建溫福高鐵開工之際
9月29日,新建溫州至福州高鐵(以下簡稱“溫福高鐵”)正式按下開工建設“啟動鍵”。浙閩交界處,東南沿海奏響“開山號”,福建高鐵建設再啟新程。
作為“十四五”規劃確定的102項重大工程項目之一,這段正線全長302.4公里的高速鐵路,不僅承載著八閩人民“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美好願景,更將為國家“八縱八橫”鐵路網沿海高鐵通道注入不竭動力。
構築通道新格局
閩地山多路險,山海交融的寧德尤為突出。“閩東老少邊,公路繞山邊;鐵路沾點邊,坐車一路顛。”這是彼時閩東交通基礎設施落後的真實寫照。20世紀八九十年代,渴望擺脫貧困的閩東人民懷有“三大夢想”,其一便是“建設溫福鐵路”。
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夢想終於照進現實。2005年,全省首條快速鐵路溫福鐵路破土動工,並於2009年正式開通。寧德由此擺脫“交通末梢”的尷尬,福建更是告別只有單線、低速鐵路的歷史。
因為鐵路,閩東受益匪淺,一躍成為國家鐵路大幹線的前沿地帶。“黃金斷裂帶”逐漸變成“黃金投資帶”——鋰電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一大批“個頭大”“顏值高”的“金娃娃”紛紛落戶,支撐起寧德高品質發展的四梁八柱。鐵路“牽手”港口,腹地成為門戶——可門港從此擁有了疏港鐵路,躍入海鐵聯運新時代。曾經的“弱鳥”成為福建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區域之一。
站在全新歷史起點,從優化群眾出行體驗、強化路網支撐作用、賦能區域高品質發展等維度來看,還需要一條更高標準、更加便捷的鐵路,以實現從“走得了”到“走得好”的全面升級。
據鐵路部門介紹,既有溫福鐵路運營時速僅為200公里,兩地通勤時間通常在2個小時以上,設計為客貨混跑線路;而溫福高鐵設計時速達350公里,主要承擔高速旅客運輸,打造新線、既有線合理分工的通道新格局。
積蓄髮展新勢能
溫福高鐵建設工期為5年。5年後,我們將奔赴怎樣的“星辰大海”?
路網通達效率顯著提升。溫福高鐵將連通浙閩兩省,串聯福州都市圈核心城市福州、中心城市寧德和溫州都市區核心城市溫州。建成後,溫州至福州的通行時間將從現有的2小時左右縮短至近1小時,至寧德的時間也將大幅縮短。
區域産業協作深入推進。溫福高鐵將貫穿福建沿海,與已開通的福州至廈門高鐵、廣州至汕尾高鐵、汕頭至汕尾高鐵,正在建設的漳州至汕頭高鐵,規劃的寧波至溫州高鐵,組成新的更高標準的寧波至廣州高鐵通道,進一步壓縮東南沿海城市間時空距離,密切我省與長三角及粵港澳大灣區的聯繫。
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要素將加速涌動,助推發展能級持續躍升;“寰中絕勝”雁蕩山、煙濤微茫崳山島、“黃金水道”閩江等風景名勝將串點成線,助力文旅産業駛上快車道;山海交通互聯“大動脈”將進一步暢通,驅動我省在構建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上作出示範。
服務國家戰略落地生根。“十四五”以來,我國高鐵營業里程增加了1萬公里,規劃建設的“八縱八橫”高鐵主框架已經成型,全國19個主要城市群全部實現了高鐵連通。作為“八縱八橫”鐵路網沿海高鐵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溫福高鐵將成為長三角與粵港澳大灣區協調互動最便捷的通道,對帶動粵閩浙沿海城市群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也將為福建全方位推動高品質發展、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注入強勁動能。
奔向美好新福建
一條鐵路,聚焦幾多期盼,映射輝煌成就。如今,“閩道難”早已成為過去式,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水陸通達的新福建。
一組數據令人一目了然:十年來,福建累計完成鐵路投資超2000億元,“十四五”期間預計將完成投資約700億元。目前,全省已開通運營幹線鐵路19條、支線鐵路8條,在全國率先實現9個設區市動車環線運營,“三縱六橫”鐵路網格局基本形成。全省鐵路運營里程數4722公里,路網密度380.8公里/萬平方公里,是全國平均水準的2倍;時速200公里及以上的高快速鐵路2247公里,路網密度181.8公里/萬平方公里,均位居全國第九;鐵路縣級覆蓋率94.05%;出省鐵路通道11條,實現福州、廈門3~4小時通達周邊省份(包括長三角及粵港澳大灣區)、7~9小時通達京津冀、11~12小時通達成渝等我國重要增長極;鐵路客貨運輸多年實現“雙增長”,為服務福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溫福高鐵的開工吹響了鐵路項目攻堅的嘹亮號角。當前,我省正以“滿弓緊弦”之勢推進漳汕高鐵、龍龍鐵路武平至梅州段、福州港後鐵路、福莆寧城際鐵路F2和F3線長樂機場段工程等項目建設,廈漳泉城際鐵路R1線先行段工程建設即將開工,加快推進F2和F3全線、寧德漳灣港鐵路專用線等項目前期工作,積極爭取昌福廈、贛龍廈等高鐵及一批港口支線和港口鐵路通道項目納入國家規劃。
穿山越海,馳往未來。溫福高鐵呼嘯啟程,驅動福建在高品質發展的時代浪潮中奮勇爭先。(記者 尤方明 張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