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廈門:讓歷史文化“活起來”“火起來”
2025-10-11 09:45:41來源:廈門日報編輯:尹小兵責編:

  原標題:廈門著力加強文化遺産保護傳承——讓歷史文化“活起來”“火起來”

廈門:讓歷史文化“活起來”“火起來” 

非遺已成為廈門文旅市場的“吸睛密碼”。圖為國慶中秋假期,市民遊客在“嶼見閩南·時光幻境”景區遊玩。(記者 陳立新 攝)

  在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假期,俄羅斯遊客奧爾加打卡了鼓浪嶼各類音樂會,她被鼓浪嶼的藝術氛圍所感染,也被琴島的音樂文化底蘊所折服。在參觀完管風琴博物館以及八卦樓後,她更是為廈門精心修繕保護以及活化利用文化遺産點讚。這背後是廈門加強文化遺産保護傳承,讓歷史文化“活起來”“火起來”的一個成功縮影。

  習近平總書記去年在福建、廈門考察時指出,要“傳承弘揚紅色文化”,“加強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把文化旅遊業培育成為支柱産業”。一年來,廈門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持續在弘揚紅色文化,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活化利用上下功夫。同時,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積極推動文旅融合,彰顯了文化在推進旅遊經濟發展中的強勁動能。

  活化利用 發揮革命文物教育功能

  國慶中秋假期,市民吳成桂的兒子小浩迷上了抖音上一部名為《未署名的黎明》的微短劇。這部微短劇由廈門市文化和旅遊局、廈門市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出品,是依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廈門破獄鬥爭舊址拍攝的廈門首個紅色微短劇。“孩子通過這部紅色微短劇,了解了很多革命歷史。”吳成桂説。

  拍攝微短劇,只是廈門弘揚紅色文化的方式之一。近年來,廈門文旅部門積極梳理我市博物館青少年教育資源,促進博物館思政課與學校教育需求融合,創新推出“文物裏的青春敘事”項目,通過短視頻、情景劇、流動展覽、主題實踐、數字研學等形式,構建線上線下結合、館校聯動的思政教育新模式,將歷史轉化為生動敘事,弘揚紅色文化,厚植青少年家國情懷。

  廈門還注重發揮革命文物展覽展示作用,以此鑄魂育人。今年,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我市策劃推出抗日聯展,其中廈門市博物館“廈門抗戰風雲暨英烈事跡展”、陳嘉庚紀念館“烽火僑心——陳嘉庚與南僑機工”展覽、廈門大學人類博物館“烽火弦歌,南方之強——廈門大學內遷長汀辦學歷史檔案展”等,以文物、影像、圖片等珍貴史料,展現全民抗戰的恢弘篇章,有力弘揚了紅色文化。

  此外,我市積極發揮紅色文化在文旅融合中的催化劑作用,今年還推出十條紅色旅遊線路,串聯起多個承載厚重歷史的點位,讓市民遊客在旅遊打卡中沉浸式感受紅色文化魅力。

  多措並舉 推動文化遺産保護傳承

  今年國慶中秋假期,時隔十年再次來到鼓浪嶼,陜西遊客蒯世鵬異常興奮,他參觀了修繕好的八卦樓,並在這裡感受了從“諾曼·比爾”管風琴彈奏出的“來自天堂”的美妙聲音。“看到鼓浪嶼上的世界文化遺産保護得這麼好,作為外地遊客由衷為當地政府點讚。”蒯世鵬説。

  對於作為世界文化遺産以及中西文化交融璀璨明珠的鼓浪嶼,廈門始終進行全方位保護。為加強對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産的整體性、系統性保護,去年來,我市還陸續完成鼓浪嶼博愛醫院舊址、四落大厝、英國領事公館舊址等一批文物保護單位修繕工程。

  除了鼓浪嶼,廈門也不遺餘力加強對全市其他文化遺産的保護和傳承。我市文旅部門多措並舉,努力讓這些文化瑰寶在新時代煥發新光彩。為積極爭取嘉庚教育遺産列入申遺預備名單,去年,我市完成《廈門市嘉庚教育遺産保護辦法》編制,並於去年10月21日正式施行。去年12月31日,嘉庚教育遺産正式列入申遺預備名單。

  文物安全底線必須築牢。去年來,我市全面實施文物建築、歷史建築消防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檢查全市文物建築、歷史建築1594處,發現並督促整改隱患1791項。

  文化遺産保護需要更多力量的加入。由我市開發的“廈門文物管家”平臺,通過“文物守護認領”志願服務模式,吸引995名註冊志願者認領不可移動文物1900多處,常態化巡查15萬多人次。今年,“廈門文物管家”還獲評第十一屆全國文博技術産品及服務宣傳展示活動十佳案例。

  文旅融合 好風景轉化為新動能

  今年國慶中秋假期,廈門21家A級景區遊客接待量同比增長12.37%,頭部OTA(在線旅行社)平臺大數據顯示,廈門還躋身海外遊客中國遊“過中秋”熱門城市前五名。眾多遊客遊覽了園博苑、鼓浪嶼等熱門景區。

  剖析假期廈門文旅的亮眼成績單,這些吸引“流量”和“留量”的點位,都與特色文化活動緊密相關。非遺已成為廈門文旅市場的“吸睛密碼”,閩南童謠、漆線雕、南音、高甲戲、土筍凍、博餅等特色非遺衝上熱搜,其中廈門傳統的博餅文化也讓2025年中國廈門中秋旅遊嘉年華成為遊客關注的焦點,僅中山路打卡點互動人數就超70萬人次。

  圍繞“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目標,一年來,廈門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積極探索文化資源與現代旅遊、文化創意産業相結合路徑,文化和旅遊融合取得實質性進展,國內外知名度、美譽度逐步提升。

  除了得天獨厚的山海景觀,如今,隨著“文博+旅遊”“非遺+旅遊”掀起的“非遺熱”“文博熱”和“民俗熱”,廈門旅遊還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底色。而在“音樂+旅遊”“演藝+旅遊”“影視+文旅”做優做強的過程中,廈門也成為國內公認的“天然攝影棚”和熱門影視打卡地。

  廈門文化旅遊業正朝著全市又一支柱産業邁進。2024年,全市接待遊客1.28億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911.03億元;2025年來依然保持火熱發展態勢,全市接待遊客人次和實現旅遊總收入均保持兩位數增長。面對新的機遇,廈門將努力把好風景轉化為新動能,書寫文旅融合發展的新篇章。(記者 鄔秀君 王元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