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人被表彰為全國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2025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上榜企業數新增超四成,上半年民間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1.7%……
今夏以來,多個福建民營經濟相關消息引發關注。亮眼的成績背後,是閩商向新而行的魄力與堅守主業的定力,更是福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結出的碩果。
深耕主業、銳意創新,福建民營企業以實幹實績推動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建設邁出堅實步伐,為高品質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堅守主業
實體經濟根基穩固枝繁葉茂
根深蒂固,方能枝繁葉茂。
從草根起步、靠實體起家,專注一雙鞋、一片紙、一泡茶、一塊玻璃等,幾十年如一日心無旁騖做實業。這是廣為流傳的閩商佳話,也是福建品牌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成功秘訣。
深耕主業,堅定發展實體經濟,福建民營企業的戰略定力和韌勁一以貫之。來自省工商聯的數據顯示,福建工業增加值位居全國第五,規上工業企業中84%以上為民企,規上工業企業稅收90%以上由民企貢獻。
從今年看,不論是全國百強還是全省百強,上榜企業中製造業均佔有較大比重。
在“2025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寧德時代以3620.13億元營收繼續位居閩企榜首,位列全國第17,也是全省唯一營收突破3000億元的企業。大東海實業、中景石化、恒申控股、永榮控股4家企業營收均超千億元,前五強企業營收總和佔全省上榜企業營收總額的45%。“新面孔”中亦有多家來自製造業。細分榜單裏,盛屯礦業、友達光電、宏發電聲首次進入製造業500強。
9月底發佈的2025福建省民營企業百強榜單顯示,上榜企業分佈于29個行業,製造業企業仍佔主導地位,達56家,其中電子信息、先進裝備、石油化工等支柱産業貢獻突出,形成了以龍頭企業為核心的産業集群。
透過榜單可以發現,福建製造業企業的産業鏈整合能力持續增強,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的新能源産業鏈、以青拓集團為代表的不銹鋼産業鏈、以恒申集團和永榮控股為代表的化纖産業鏈等,實現了從上游原材料到下游終端産品的全鏈條覆蓋。
當今世界,挑戰與機遇並存。聚焦辦好自己的事,方能立於不敗之地,經受住風雨洗禮。對民企而言,除了主動對標世界一流,堅定不移走高品質發展之路,還必須不斷完善治理結構和管理制度。在這方面,不少閩企已率先垂范。比如,聖農集團持續深化黨企“三融三聯”工作法,以“黨員人才化”“人才黨員化”,帶動企業成為全球産業鏈最為完整的白羽肉雞産業集群;恒安集團則以三次管理變革促進企業治理現代化,率先在快消品行業深化供應鏈改革、打造信息化運營平臺。
心無旁騖謀發展,集中精力修煉內功,廣大閩企正以自身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從而在中國式現代化福建實踐中築牢堅實根基,開拓廣闊天地。
向新而行
創新驅動塑造發展新優勢
在福州高新區的閩都創新實驗室,鐳射技術團隊與企業工程師共同推動設備迭代升級;在福建百宏聚纖科技的數字化車間,5G+工業互聯網的應用不僅顯著降低了人力成本,還提升了産能……類似場景在八閩大地愈發常見,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的深度融合,正成為推動新質生産力發展的強勁引擎。
創新是福建民營企業的鮮明特質——星雲股份在鋰電池檢測領域實現技術突破,成為産業鏈關鍵一環;廈門弘信電子通過持續研發,在柔性電子等細分領域不斷延伸産業鏈,部分産品達到市場最前沿……截至目前,全省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5萬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4000家。
為強化創新支撐,福建聚力打造科創平臺,加強産教融合。今年2月啟動的産業特聘團試點工作,選聘高層次專家為竹材、氟新材料、新型顯示、紡織鞋服等重點産業提供智力支持,推動形成從實驗室到生産線的高效轉化通道。
數字化轉型為産業升級注入新活力。九牧集團通過應用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建設數字化車間,實現生産能耗降低11%、運營成本降低21%、人均産值提升35%的顯著成效。2024年,全省關鍵業務環節全面數字化的企業比例達71.8%,位居全國第二。
在人工智能領域,美圖公司的“奇想智慧”視覺大模型、帝視科技的智慧竹條分選機器人、漢特雲的服務型機器人、易控智駕的無人駕駛礦車等創新成果,展現出福建在前沿科技領域的硬實力。第二十五屆中國專利獎中,福建17件獲獎專利覆蓋電子信息、新能源等重點産業,廈門萬泰榮獲中國專利金獎,打破了福建連續6年的金獎空缺局面。
以科技創新為楫,以産業創新為舟,福建民營企業在高品質發展的航道上奮勇前行。
優化環境
陽光雨露滋養民營經濟“森林”
創新發展“晉江經驗”,近年來,福建各級各部門協力優化營商環境,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連續兩年位列全國第一梯隊,為民營企業“一心謀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作為全國首個提出實施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的省份,福建已連續5年召開民營經濟代表人士“新春第一會”。2023年以來成立了由省委書記、省長分別擔任組長和第一副組長的省全面實施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領導小組,統籌政策制定與難題破解;建立省市縣三級領導幹部掛鉤聯繫企業機制,暢通政企溝通,堅定企業發展信心。
2024年,福建推出多項優化營商環境措施,率先出臺促進公平競爭條例,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249件;設立省民營經濟發展促進中心,推出200億元專項貸款,惠及近萬家企業。
建立“四通四到”企業服務機制(暢通聯繫渠道不叫不到、溝通解決問題隨叫隨到、疏通政策傳導説到做到、打通部門壁壘服務週到),召開優化營商環境大會、第八屆世界閩商大會,表彰95位省非公有制經濟優秀建設者,今年以來的這些舉措如浩蕩春風,讓民營經濟這片“森林”更加鬱鬱蔥蔥。
今日的福建,數字經濟、海洋經濟、綠色經濟、文旅經濟等賽道全面鋪就,傳統産業加速轉型升級,未來産業格局正在形成。從晉江鞋服到寧德鋰電,從福州電子信息到廈門生物醫藥,這片熱土既有“敢拼會贏”的基因,更有“共創未來”的生態。在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滋養下,福建民營經濟正邁向更高品質、更具活力的明天。(記者 林清智 劉必然)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