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多點開花 熱力十足 洛江文旅市場亮點紛呈
橋南古街“陳三五娘”文化互動演繹
河市鎮新告村露營嘉年華
“宋時風華·煙火洛江”洛陽橋古街巡遊
雙陽街道印尼風情舞蹈展演(洛江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2025年國慶中秋雙節,洛江區文旅市場“熱力全開”、活力盡顯。從世遺地標到僑鄉社區,從沉浸式旅遊到假日消費樂購,洛江以“新場景、新業態、新消費、新服務”為抓手,打造全域聯動、亮點紛呈的假日文旅盛宴,讓廣大市民遊客在千年文脈與現代活力的碰撞中,感受“悠遊洛江”的獨特魅力。
世遺文化與旅遊融合
呈現新場景
雙節期間,洛江區橋南古街好戲連臺,千年世遺地標——洛陽橋與非遺文化的經典魅力碰撞出別樣火花,成為廣大市民遊客必打卡的“文化盛宴”。
“荔枝若有墜樓恨,拼向瑤階碎玉琴”,隨著講古人一聲韻味悠長的閩南語唸白,橋南古街花樓的紅磚古厝的廊下驟然響起南音琵琶的清越旋律,吸引眾多市民遊客駐足觀看。
而在僑批館內,古韻悠長的南音表演正在上演,琵琶與洞簫交織出古樸悠揚的曲調,千年閩南古韻隨著旋律流淌,引得不少遊客沉醉其中。
對於外地遊客而言,這場“不期而遇”的演出成了旅途中的意外驚喜——剛走完千年古橋,就能在橋邊邂逅地道閩南文化,不少人舉起手機記錄,讓洛陽橋的“世遺記憶”更增添了聲音與溫度。
據悉,洛江立足洛陽橋世遺點的獨特優勢,精心打造“四名”文化沉浸式互動演繹、“世遺橋韻”洛陽橋常態化惠民演出、天臺音樂會等系列活動,不僅實現了非遺文化與現代旅遊體驗的深度融合,更以可感知、可參與、可記憶的方式,顯著提升了洛陽橋作為世遺文旅目的地的市場辨識度和吸引力。雙節期間,洛陽橋累計接待遊客數28.5萬人次,同比增長16.3%。
僑鄉風情與鄉村旅遊
構建新業態
洛江的文旅,不止有千年古韻,更有僑鄉風情與田園詩意的碰撞。
雙節期間,一場以“巴厘風·中國情”為主題的印尼風情舞蹈服裝展演在洛江雙陽僑鄉廣場華彩亮相,活動以獨具特色的歌舞、服飾與美食文化展示,為市民遊客帶來沉浸式的異域文化體驗,生動展現了洛江作為著名僑鄉的開放與多元文化魅力。
走進鄉村,另一種愜意體驗正在展開。在河市鎮新告村的房車露營地,星空下的帳篷亮起暖燈,旁邊的舞臺上,女團唱跳、樂器串燒、樂隊演唱、DJ喊麥等精彩節目,結合戶外燒烤、聚會等多元體驗,打造出沉浸式節日星空露營音樂氛圍,讓遊客享受綠水青山的休閒時光。
近年來,洛江區緊緊圍繞文旅融合與鄉村振興戰略,推動“文旅+文化”“露營+研學”“露營+農業”等多元業態深度融合,著力打造露營經濟標杆示範區。河市鎮新告露營基地就以“山水資源+營地集群+多元體驗”體驗模式,在節日期間吸引了大批露營愛好者。
此外,“拳聚洛江·潮起非遺”洛江“拳王”爭霸賽、仙公山“仙山賞月·萬民共享”活動、第二屆“開蠔快手比賽”等活動的舉辦,進一步將閩南傳統節慶的氛圍感拉滿。“文旅+賽事”“文旅+生態”“文旅+美食”等融合模式,讓鄉村不僅是“打卡地”,更成為遊客放鬆身心的“休憩站”。
暖心服務與樂購消費
帶來新體驗
“原先還怕人生地不熟,沒想到剛到洛陽橋就有志願者分發路線圖紙,旅遊線路一眼明瞭。中途逛累了,志願者又引導我們到驛站休息,服務非常到位。”今年國慶自駕游來到洛江的涂女士感慨道。
在熱鬧的文旅活動背後,志願服務正成為一股推進洛江文旅高品質發展的力量,為洛江文旅事業添新彩,擦亮“悠遊洛江”品牌。
近年來,洛江區持續完善志願服務體系,進一步優化服務內容與形式,強化志願者培訓,提升服務品質,讓“暖心服務”成為洛江文旅的一張亮麗名片,助力更多遊客感受洛江的人文之美、風景之魅。如今,志願服務已成為提升文旅品質、激活區域發展、傳遞社會溫暖的重要力量之一。
除了暖心的服務,雙節期間洛江還為市民遊客準備了集“汽車+文旅+美食”于一體的消費盛宴,讓市民遊客在假期中既能暢享購車實惠,又能玩轉特色文旅項目。
假日的萬虹路“汽車走廊”人氣十足,車企內一早就有不少顧客入店看車,從代步小車到高端座駕,覆蓋不同消費需求。在一車企諮詢臺前,市民林女士正在認真聽著銷售顧問的介紹:“之前是在活動推文了解到,這次買車有疊加酒店和景區的優惠,國慶放假就過來看一下。車子的價格適中,這個月訂車還有送附近的景區門票打折,吃飯住宿也有優惠,感覺挺不錯的。”林女士表示,這次過來洛江才發現有不少的汽車品牌,她個人偏向油車底盤穩,愛人喜歡電車提速快,這裡車型多環境也好,正好慢慢選。
據悉,國慶中秋假期期間,洛江通過業態融合、政策讓利、精準供給等多重舉措,串聯起“吃喝玩購”全消費場景,共發放家居商場、百貨商超、餐飲場所、汽車4S店等領域消費券約350萬元,帶動消費近2億元。
這個雙節,洛江用文化賦能旅遊,用服務溫暖遊客,用消費樂購點燃城市煙火氣。未來,洛江將持續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徑,讓世遺之美、僑鄉之韻、鄉村之趣綻放更多光彩,吸引更多遊客前來“打卡”!(洛宣)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