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增21萬個學位,280個教育集團覆蓋1457所學校——福州大步邁向教育強市
9月,福州十九中濱海校區建成投用,在陽光的照耀和微風的輕拂下,少年們滿懷期待走進新校園。
回望“十四五”,福州加快建設教育強市的步伐清晰可見:從繁華的城區到崛起的新城,再到廣袤的鄉村,優質教育資源加速集聚,夯實現代化國際城市民生之基。
讓更多孩子在“家門口”上好學,福州不斷擴容、優化學校佈局——
去年9月,鼓樓區小柳幼兒園新園啟用,面積是舊園的10倍,學位增加245個。走進新園,綠色和奶油色的主色調看起來清新淡雅,各種卡通設計富有童趣、充滿活力。“看起來溫馨、愜意,比原先的園區好太多了。”家長們讚不絕口。
“十四五”期間,全市新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262所,新增21萬個學位,學前教育普惠性學額覆蓋率、公辦學額覆蓋率分別達95.4%、64.64%。
跟著城市發展的步伐,福州重點推動新區新城、工業(産業)園區基礎教育學校佈局優化擴容,清華附中福州學校、濱海新城實驗幼兒園、福州十九中濱海校區等一大批學校投用。
過去五年,福州基礎教育領域不僅有了“量”的提升,還實現“質”的飛躍——
通過專遞課堂,北峰山區捷坂小學的學生與鼓山中心小學的學生同上一節美術課;城裏的孩子也定期進山開展農耕研學,體驗別開生面的思政教育……一場教育均衡的雙向奔赴悄然改變榕城教育版圖。
以集團化辦學為切入點,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福州出臺基礎教育集團評價方案、教師輪崗交流實施辦法,讓優質教育資源在教、研、學等方面實現共享。
如今,福州已有280個教育集團,覆蓋1457所公辦中小學幼兒園,“優質校+新校”單一法人總分校辦學模式、“優質校+薄弱校”委託管理模式等教育集團治理模式層出不窮,帶動優質教育資源跨區域、跨校際高速流動。
與此同時,福州大力培育各級各類優質學校,現有191所省市示範性幼兒園、省義務教育教改基地校等各類優質學校,推動中學生五學科奧賽出成效,2020年以來共獲國賽64金134銀34銅,金牌數及獎牌總數連續多年位列全省雙第一。
發力創新人才培養,福州的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實現高品質發展——
職業教育築起一個個“高地”。福州加快建設6個省高水準職業院校A類立項建設項目、20個省高水準職業專業群。
高等教育迎來一個個“高光時刻”。閩江學院入選福建省一流應用型建設高校(A類),天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福州聯合學院3個碩士研究生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獲教育部批准並開始招生,與中國人民大學共建中國人民大學福州研究院揭牌落地。
回望過去五年,在這場邁向教育強市的實踐中,我們看到的不僅僅學校數量越來越多、品質越來越好,整個教育生態也在不斷優化——
好老師越來越多。教師隊伍建設持續推進,培養市教育專家、教學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培養對象共3000余名。出臺加強基礎教育人才隊伍建設十條措施。
育人越來越“智慧”。加快教育信息化系統一體化提升項目建設,加大教育數字化在“教、學、管、評、研、服”領域應用,不斷深化拓展“1+4+N”智慧教育生態系統(“1”是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4”是4個核心業務系統,“N”指除“1+4”以外的市級應用系統及各地各校自主建設的應用系統)。
課外越來越舒心。持續開展整治校外培訓機構不規範問題行動,全市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課後服務全覆蓋。
回望過去五年,在這場教育生態不斷優化的進程中,我們感受到的不僅是“領路人”越來越好、教學環境越來越優,支撐教育高品質發展的體制機制也不斷健全——
福州以高品質教育督導推動教育優先發展,在全省率先出臺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實施意見,建立起全覆蓋、全方位、全過程的督導機制。截至目前,全市聘任責任督學647人,2149所中小學、幼兒園全面實現掛牌督導,並上線福州教育督導數字化模組。
在教育督導的推動下,鼓樓、晉安、連江和鼓樓、晉安、福清分別被認定為全國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市、區)和全國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市、區),認定數量居全省第一方陣。(記者 陳雨晨 馮雪珠)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