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三明泰寧:非遺唱主角 古城更熱鬧
2025-11-07 10:09:59來源:福建日報編輯:尹小兵責編:

  原標題:三明將非遺項目“請出深閨”,走進泰寧古城大街小巷,無縫融入市民遊客的日常。前不久,泰寧古城街區入選全國非遺進景區“五好”案例——非遺唱主角 古城更熱鬧

三明泰寧:非遺唱主角 古城更熱鬧

茶東坑魚子燈代表性傳承人涂聲福教小朋友製作魚子燈。

  “為了紅軍打勝仗,家家戶戶清儲倉……”秋日的晚風輕拂泰寧古城的黛瓦青磚,攜來一陣悠揚的泰寧山歌;步入古城,遊人如織,人聲鼎沸,鏗鏘鑼鼓與滿堂喝彩瞬間將人吸引——國家級非遺梅林戲在戲臺上精彩上演;一旁的非遺博覽苑體驗區,遊客在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指導下,凝神靜氣地體驗傳統桿秤、竹編等非遺技藝……在泰寧古城,非遺無縫融入市民遊客的日常生活、遊玩,化身為可看、可聽、可嘗、可感的文旅項目。

  前不久,泰寧古城街區入選全國非遺進景區“五好”案例。

  近年來,三明市著力推動非遺與旅遊深度融合,將43項非遺珍寶“請出深閨”,“安家”于泰寧古城的街巷之間。數據顯示,今年國慶中秋假期,泰寧古城內累計開展非遺相關表演450余場次,接待遊客17.3萬人次。

  從靜態展示到沉浸式體驗

  “貴賓到,擂擂茶嘞!”一聲熱情的招呼從泰寧古城的尚品苑大龍擂茶店裏傳出,瞬間將遊客拉入泰寧獨有的待客氛圍中。走進店內,古色古香的木件保留著原有建築的風韻,大龍擂茶代表性傳承人李華正手持擂棍,在一個木制擂缽中有力地旋轉、研磨,缽中的茶葉、芝麻、草藥逐漸交融成細膩的糊狀。研磨結束後加入開水,一碗色澤青潤、香氣獨特的擂茶便遞到了遊客手中。

  大龍擂茶2015年10月列入三明市第四批非遺名錄。李華的這家店,不僅是傳承的陣地,也是生意的旺鋪,在旅遊旺季,單月營業額能衝上10萬元。

  與此同時,古城內不遠處的博覽苑門口,響起了嘹亮婉轉的泰寧山歌。傳承人饒桂英和她的夥伴們一開嗓,便迅速吸引了一群遊客駐足觀賞,裏三層外三層,好不熱鬧。

  “我們經常把唱歌和擂茶結合起來。”饒桂英在表演間隙告訴記者,“遊客一邊喝著擂茶,一邊聽我們唱本地的風土人情,都覺得特別有意思,參與感很強。”歌聲、茶香和遊客的歡聲笑語,在古城的夜空下交織成一幅動人的文旅融合畫卷。在這裡,43項非遺完成了從靜態展示到沉浸式體驗的華麗轉身。

  從單一傳承到雙向奔赴

  “非遺的生命力在於傳承,而傳承的核心在於人。泰寧古城所提供的,不僅是一個展示的舞臺。”泰寧縣文化館館長肖秋紅説。

  茶東坑魚子燈是泰寧縣杉城鎮東石村獨有的一種遊燈習俗,始自清朝道光年間,至今已有180多年的歷史,2015年10月列入三明市第四批非遺名錄。前幾年,隨著村裏人口搬遷流失,這門熱鬧了幾代人的傳統技藝,一度沉寂了數年。

  2023年,泰寧古城邀請魚子燈表演隊伍每週到古城進行常態化表演,各重大節日到古城開展特色民俗表演。

  如今,在泰寧縣杉城鎮東石村,我們看到了一番火熱場景。茶東坑魚子燈傳習館內,8名村民圍坐在一起,全神貫注地製作魚子燈,為不久之後的表演做準備。“製作過程比較複雜,全是手工活,8個人一天也只能做兩三個。”村民鄒公爵正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剪制魚鱗,他解釋道,“魚鱗要剪得立體,才能活靈活現,這是最難的一步。”另一邊,82歲的鄒求亮老人手法穩健地扎制著魚骨架,每一根竹篾的彎折都凝結著歲月的經驗。

  鄒求亮介紹,如今,依靠古城這一平臺,可以保障全隊伍的正常運作。“現在我們置辦了4套服裝,不同的場景穿不同服裝表演。”

  “不僅現有隊伍穩定下來,還有越來越多年輕人參與。古城提供了表演平臺,遊客會來體驗、拍照,村民們也更有動力了。”東石村魚子燈合作社負責人廖秀梅看到了希望。如今,這支重新組建的百人團隊,收益來源已趨於多元化:表演收入、魚子燈製作訂單收入以及接待研學團隊收入。古城這個平臺,像一泓活水,讓這條文化之“魚”煥發更強活力。

  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其他傳承人身上。“以前都是自己在家做,很難有銷售渠道。現在古城幫忙推廣,不僅賣得出去了,還能讓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都認識這項非遺手藝。”竹編技藝(泰寧)代表性傳承人王細仂感慨道。

  “古城給這些非遺提供很好的展示平臺和傳承平臺,這些非遺也給古城遊客帶來新的文化體驗,這是一個雙向奔赴的結果。”肖秋紅説。

  從文化名片到發展引擎

  而今,泰寧非遺蘊含的能量已開始超越文化範疇,為縣域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國家級非遺梅林戲是其中的典範。10月6日,在古城的梅林戲展示中心裏,戲台下的遊客們一邊品茗,一邊欣賞臺上演員“唱念做打”。“這種‘聽戲+喝茶’的模式,既提升了遊客的文化體驗感,也帶來了實打實的收入,實現了藝術價值與市場價值的雙贏。”泰寧縣梅林戲藝術傳承保護中心主任毛清標説。

  不僅如此,圍繞梅林戲,還衍生出遊客粧造體驗、相關文創産品售賣、研學團隊接待等多元業態。“我們每場演出都會開直播。”毛清標介紹,他們的目標就是要讓全國各地的網友都能看到、了解梅林戲,為泰寧古城帶來更多遊客。

  李華在大龍擂茶店旁邊順勢開了一家泰寧特色菜館。從一碗擂茶開始的好奇與滿足,很容易就轉化為對一桌泰寧美食的探索慾望——李華的實踐證明,一個核心非遺體驗項目,能有效帶動周邊的餐飲、住宿等産業發展。

  “擂茶帶來的客人,很多都會在隔壁吃飯,順便打聽哪住宿環境好。”李華笑著説。對於這一點,古城特色民宿成達號老闆施榮良深有同感:“很多客人就是衝著體驗非遺來的。他們會住下來,慢慢感受古城的文化魅力,我們的生意也好了很多。”

  從梅林戲的多元經營,到擂茶帶來的客流溢出效應,43項非遺共同構成了一張富有吸引力的文化名片。這不僅提升了泰寧旅遊的文化內涵和獨特性,更實實在在地拉動了消費,創造了就業,形成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良性循環,為縣域經濟的轉型升級注入澎湃而持久的動力。(見習記者 莊紫怡 通訊員 熊明歡 文/圖)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