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跨山連海 高歌猛進——福州南平攜手打造新時代山海協作典範樣板

“閩江1號”輪執行江海聯運首航。(省交通運輸廳供圖)
一條閩江,串聯山海。閩江發源地,南平群山連綿,是寶貴的金山銀山,也是發展的重重關山;閩江入海口,福州向海圖強,是城市發展的必然,也是省會的使命擔當。
一曲“山海經”,經久不衰。福州與南平深諳合作共贏之道,山海協作由來已久。過去一年,兩地産業協作、民生共建等方面都有不少新進展。邁向新征程,兩地再次攜手並進,努力打造新時代山海協作典範樣板。
以園相通
産業協作有新解法
南平山上竹海翻騰,毛竹資源豐富,但是“下山難”一直困擾著許多竹農。今年1月,隨著南平工業園區低空經濟産業園開園,200千克級重載無人機下線,毛竹“打飛的”下山成為可能。
低空經濟的發展,不局限于生産製造和應用場景,還要解決基礎設施建設問題。為了補齊山區低空經濟發展短板,南平工業園區以山海協作為契機,從福州高新區引進了福州天衡無人系統有限公司,解決低空經濟如何發展的難題。
“為了進一步拓寬服務範圍,強化數據採集分析水準,我們還與福建省氣象服務中心簽署了低空氣象保障項目的合作協議。”福州天衡無人系統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説,目前公司開發了空天地一體化自然保護地監管平臺,並計劃搭建涵蓋低空經濟活動空域管理、飛行調度、無人機管理等方面的智慧網聯繫統,為低空産業發展提供全方位保障。
在福州企業助力南平低空經濟起飛之前,南平工業園區早已“飛”入省會福州。去年11月,南平工業園區支持國家碳計量中心(福建)、福建省南平碳計量中心等單位共同在福州高新區設立低零碳技術研發中心,通過導入資源,推動雙碳産業協同發展。
相較於以往引導單個企業投資,福州與南平之間的産業協作正以園區為單位,向縱深發展。南平實業集團在福州軟體園掛牌成立全省首個地市級“科創飛地”——南平(福州)産業創新孵化中心,目前已有多家企業明確表達入駐意向。中心將通過房租減免、科技創新及人才激勵政策,為南平市重點産業鏈企業精心搭建研發設計、協同創新平臺,助力企業突破發展瓶頸,促進南平産業結構優化升級與經濟高品質發展。
打響品牌
産銷對接有新趨勢
在南平各縣(市)區,打出自己的品牌已成為不言自明的默契。
今年1月,南平浦城大米薏米産業高品質發展發佈會在福州舉辦。一時之間,“浦城大米”“浦城薏米”在省會名聲大振。與此同時,實質性合作也達成了,多家南平企業與永輝超市、樸樸超市等簽訂意向協議,進一步拓展福州市場。
南平延平的高山蔬菜一直深受福州市民的喜愛。7月,福州重要的“菜籃子”——海峽農副産品物流中心設立閩北山海協作展銷窗口,重點推廣閩北高山蔬菜。至此,延平高山蔬菜登上福州市民的餐桌又多了一個渠道。
前不久,南平光澤縣以“探秘源生光澤,邂逅四季農韻”為主題的展銷會在榕拉開帷幕。這場為期一個月的活動,全方位展示光澤紅茶、稻香魚米等農産品,打響“源生光澤”區域公用品牌。
南平有好貨,福州有市場。近年來,兩地産銷對接堅持市場導向、企業主體,一個又一個展銷窗口落地福州,助力南平優質産品走向省會更廣闊的市場。
在位於福州上下杭的武夷山水農特産品行銷展示中心,來自南平的優質茶葉、酒水等一應俱全。自去年9月中心開業以來,已經舉辦多場文化經營活動,日均接待量超100人次。福州市供銷社則在鼓樓、臺江、倉山的4個直屬展示展銷門店推介銷售南平特色農副産品。
如果説展銷合作帶來了市場熱度,那麼産業鏈上的互補則將合作向更深處推進。南平順昌縣擁有優質豐富的竹資源,在山海協作的推動下,當地企業的竹産品成了連江新興家居用品有限公司的原材料供應來源。
全面接軌
山海情誼有新深度
隨著閩江“黃金水道”恢復往日的繁忙景象,好消息不斷傳來。3月,南平港—福州港—越南江海聯運首航成功,“閩江1號”貨輪在南平港啟航,順閩江而下途經福州港,最終抵達越南。從此,南平等內陸城市融入全球貿易新添一條通道。
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始終是山海協作的硬支撐。過去一年,連通福州與南平兩地的福州港口後方鐵路通道項目(杜塢至樟林、透堡段)、京臺高速公路復線延平至閩侯段、京臺高速公路閩侯南通至福清陽下段(含南通支線)等項目加速推進,不斷拉近彼此的距離。
除了硬支撐,福州與南平的公共服務共建共享也得到深化。教育聯通提質擴面,《福州市與南平市對口協作實施方案》裏結對縣(市)區由7對拓展到10對,建立全方位合作關係和長效協作機制。截至6月,福州與南平結對協作的學校(單位)共有72對。
醫療共建,結出新果。南平市第三醫院與福州市第二總醫院神經精神病防治院合作,設立“林力名醫工作室”,借力省會名師團隊,提升自身醫療水準。南平市第三醫院還派業務骨幹到福州市第二總醫院神經精神病防治院進修,涵蓋心理治療、睡眠與心身醫學科等多個關鍵領域。
一路山海一路歌。錨定打造新時代山海協作典範樣板的目標,福州與南平齊心協力,不斷蹚出合作共贏之路。(記者 馮雪珠)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