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廈門同安臺創園:藏在種子裏的兩岸合力
2025-11-20 10:11:55來源:福建日報編輯:尹小兵責編:

  原標題:廈門同安台灣農民創業園銷售的種子種苗覆蓋全國種植面積超500萬畝 藏在種子裏的兩岸合力

  種子是農業的“晶片”。發展城郊型高附加值特色農業,提出種業振興計劃,廈門將造好農業“晶片”作為農業高品質發展的著力點。

  一年前,農業農村部和國臺辦正式批復設立同安台灣農民創業園(以下簡稱“臺創園”)。它的前身,是2019年成立的廈門同安閩臺農業融合發展(種子種苗)産業園,是省內唯一以種子種苗為核心定位的産業園區。

  如今,臺創園銷售的種子種苗覆蓋全國種植面積超500萬畝;培育的苦瓜種子約佔國內市場份額的25%,優質西甜瓜、小番茄種子佔20%,鮮食玉米佔10%……

  兩岸如何合作育出“中國好種”?收穫的季節裏,記者走進臺創園,探尋一粒種子背後的兩岸故事。

  台灣良種從這裡奔赴大陸

  “這邊是育苗、這邊是育種,我們有甜玉米、水果玉米、糯玉米等品種,可適應雲南、山東等不同地區的氣候需要,也可滿足不同人的口味需求。”臺胞曾明寶站在熟悉的田埂上,向來賓介紹全國規模最大的甜玉米育種基地。

  1300多種甜玉米品種從這裡被選育,然後送往全國各地的種植基地。最近一年,曾明寶的接待明顯多了。臺創園設立後,兩岸種業交流合作有了全新載體。作為龍頭企業的廈門百利種苗有限公司成為園區“模範生”,曾明寶是公司技術總監。

  “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高品質推進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加強産業合作,推動兩岸經濟合作。曾明寶表示,他已在這個領域奮鬥了近10年,未來5年也會繼續堅持。

  曾明寶畢業于台灣中興大學園藝研究所,2014年在廈門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發現廈門種業發展前景廣闊,便在2016年加入廈門百利種苗有限公司。他從台灣引進了番茄、絲瓜、茄子等蔬菜的優良品種,以及農業管理經驗和技術。他還通過一檔台灣電臺農業節目,將自己在大陸的所見所聞傳遞給台灣鄉親,化身兩岸農業融合的交流紐帶。

  農業,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先行者,也是兩岸融合的切入口。福建沿海地區與台灣氣候同質,是臺農“帶著品種、設備、訂單”來大陸發展的首選。福建,因此成為台灣農民創業園最密集的省份。

  台灣農技人員攜良種來廈門,始於20世紀80年代末。1989年,台灣農友種苗在廈門設立控股子公司,開啟兩岸種業合作交流新篇。1995年,廈門文興種苗與台灣地區最大的十字花科作物種子生産商台灣慶農種苗建立合作關係。2001年“小三通”後,交流邁向機制化,廈門搭建平臺引入台灣先進育種技術,推動華南種業升級。近年來,廈門與農友、慶農、欣樺、永綠、長生等台灣主要種苗企業開展戰略合作。

  “廈臺種業合作,不僅為大陸帶來台灣優良的品種資源、先進的育種技術和管理經營理念,還培養了一大批種業人才。”曾明寶表示,當今廈門種業界的風雲人物,多與台灣有著不解之緣。

  從零星前來,到聚集成群,多年間,越來越多臺農慕名來同安開拓市場。截至目前,臺創園已集聚台資農業企業76家、創業就業臺農100余人;種子種苗年貿易額近2億元;銷售的種子、種苗覆蓋全國種植面積超500萬畝。

  臺創園成了台灣種子種苗進入大陸的“中轉站”,成了大陸和台灣種業融合發展的試驗示範地。

  培育農業新質生産力

  作為特區,廈門這座現代都市本非傳統農業大市。但在種業界,素有“南廈門、北壽光”的美譽。

  走進廈門農運來農業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一盤“苦瓜刺身”讓人印象深刻,初嘗微苦卻有回甘,口感受到市場熱捧。這個苦瓜品種名叫“秦朝”,就是兩岸種苗“聯姻”的成果。

  “台灣的蘋果苦瓜有很好的口感,大陸的品種適應性和抗性比較好,‘秦朝’的畝産能達到2萬斤,覆蓋南方8省近20%的市場。”公司總經理湯永強介紹。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種子種苗,關係著中國人的飯碗安全。”湯永強表示,“我們雜交培育出新品種,在市場上流通,關鍵技術都掌握在我們手中。”

  提升種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水準,是臺創園的重點方向。園區企業自發成立廈門市農芯種業研究院,聯合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成立廈門工作站,打造通用育種科研平臺,有力推動了兩岸聯合育種攻關。

  2個月前,為加快推進臺創園的開發建設,臺創園發展服務中心揭牌。同安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副局長葉曉亮因此有了一個新的身份——臺創園發展服務中心黨組書記。他介紹,目前,臺創園已累計培育自主知識産權新品種170多個,獲得種子種苗專利50多項。臺創園成立種業中心,並同省農科院簽訂鄉村振興科技合作協議,就是要著力加強種業全産業鏈科技創新。

  如今,臺創園內農友種苗公司的西甜瓜和小番茄、百利公司的蔬菜嫁接苗、華泰五穀公司的水果玉米種子等,已經做到市場佔有率全國第一;文興種苗與台灣慶農公司合作選育的青梗松花菜慶農系列新品種,一度佔國內市場70%的份額;同安芳都楊桃園、同安詹家柚果園、吳記百香果園等培育的台灣特色種植水果,均在國內廣受好評。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我認為,種業振興是關鍵一招。以臺創園為抓手推動廈門農業高品質發展、深化兩岸融合,是廈門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勇爭先的作為。”葉曉亮表示。

  攜手深耕希望的田野

  100多名臺農來到同安,如何為他們打造溫馨的“第一家園”?

  今年10月,《加快推進同安台灣農民創業園建設實施方案》公開徵求意見。根據方案,臺創園將獲得廈門市、同安區的補助資金,用於建設公共基礎設施、引進台灣農業“五新”和農業人才等支出。

  此前,《廈門市扶持蔬菜種子種苗産業發展措施》《廈門市加快種業高品質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等系列政策已出臺,兩岸種企同等享受。廈門市農業農村局近日印發的《廈門市促進種業創新發展若干措施實施細則(農作物種業部分)》,明確對從境外新引進農作物種質資源開展保種、擴繁與育種研究應用的種業企業,可按其引種費用實際支付金額的50%給予補助;對獲得農作物種子生産經營許可證A證的種業企業,可給予30萬元一次性獎勵。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十五五’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結合臺創園發展規劃,我們明確了打造兩岸農業融合發展先行區、建設兩岸高附加值特色農業引領區、構建兩岸鄉村振興樣板等3項發展定位。”葉曉亮表示,“廈門土地資源稀缺,但發展農業的資金、人才、物流等要素完善。未來,我們將繼續以種子種苗為特色,出臺更多吸引臺農入駐的政策。”

  紮根同安,放眼世界。閩臺種業合作,正在更大的舞臺結出碩果。臺創園推動企業與荷蘭瑞克斯旺、日本Berg Earth等國際巨頭開展育種合作,助力中國種苗搏擊國際市場。臺農陳秀瑜團隊培育的蝴蝶蘭品種沿“一帶一路”香飄東南亞。

  “希望能和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走出去’,將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理念傳播到東南亞等更廣闊的地區。”曾明寶説。

  “探索海峽兩岸農業融合發展新路,是廈門農業農村工作肩負的重任。”廈門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偉文表示,“‘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高品質推進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加強産業合作,推動兩岸經濟合作。我們將以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引,全力促融合、探新路,擦亮廈臺農業農村交流合作金字招牌。”(記者 遊笑春 見習記者 王彥雯 吳函曉 通訊員 鄭素描)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