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老外在福建   |    直觀中國    |    融播報    |   福建好故事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泉州:産業興村強根基 田園繪景富民生
2025-11-20 10:14:53來源:泉州晚報編輯:尹小兵責編:

  原標題:産業興村強根基 田園繪景富民生——“鄉村振興”專項行動繪就城鄉融合新畫卷

  從無垠碧海到潺潺清溪,從蔥蘢沃野到青翠山林,“十四五”以來,泉州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打造“農業+”新業態和“農文旅”新産品,構建“縣強、鎮興、村富”的城鄉融合新樣板。

  在南安市梅山鎮蓉中村的泉州福澤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鱖魚養殖車間裏,恒溫循環水系統正實時監測著水溫、溶氧量和酸鹼度,智慧化投喂設備根據魚群成長階段精準投放飼料。作為全省首家專注于工廠化循環水鱖魚養殖的標杆企業,公司年産量高達10萬公斤,産值可達700萬元,不僅高效利用土地資源,還實現了污水零排放,環保且高效。“公司由村黨委牽頭,發動黨員、村民入股,創新打造工廠化、智慧化鱖魚養殖項目,盤活土地資源,開闢生態養殖産業,每年可增加村民收入40萬元,增加村財收入10萬元以上。”蓉中村黨委第一書記李振生介紹,通過村企共建,村財年穩定增收超百萬元,帶動超60%村民“家門口”就業。

  立足當地資源稟賦,泉州打造特色農業産業發展格局,以産業振興築牢鄉村振興根基。安溪縣感德鎮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茶農”模式,實現秋茶從採摘到包裝全程標準化,5.5萬畝生態茶園帶動茶産業全産業鏈産值達30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2萬元;惠安縣紫山鎮以余甘産業為紐帶,實現了從單一種植到三産融合的蝶變,打造全國規模最大的3萬畝余甘種植基地,年産鮮果6萬噸以上,開發余甘茶、凍乾粉等精深加工産品,帶動近1600戶農戶增收,主産區農戶年綜合收入超3萬元;德化縣大銘鄉成立生薑産業鏈黨委,從以往“單打獨鬥”邁向“抱團式”“片區化”融合發展,生薑種植面積達3000多畝,全産業鏈産值達1.3億元……富有特色的産業發展之路,正成為泉州鄉村振興的“支柱引擎”。

  以流域為軸,泉州串聯起美麗田園風光,擦亮鄉村共美共富底色。在永春桃溪流域石鼓段,連片稻田與生態濕地綠意盎然,彩色步道與人行橋交織錯落。不久前,作為“世遺泉州·田園風光”項目的永春縣桃溪田園風光項目在此揭牌。“以前飯後散步只能沿公路走,既不安全,還滿是尾氣灰塵。現在來這裡散步吹風,格外愜意自在。”市民康先生説道。2024年以來,永春縣以桃溪石鼓段為重點,統籌水系環境、周邊鎮村資源及地域文化特色等元素,打造田美、街美、水美的現代宜居版“清明上河圖”。項目建成後,越來越多的市民遊客走進桃溪,周邊土地與閒置房屋逐步開發利用,稻田、蔗林成了網紅打卡地,各類業態在此落地生根、集聚發展。

  以“水系、農田、村莊三位一體”為核心,泉州全流域推進“四美工程”——美麗河道清淤護岸、美麗田園連片整治、美麗村莊梳理改造、美麗經濟培育壯大,不僅讓河道更清、田園更綠、村莊更靚,更讓“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使優美的生態環境成為文化傳承、富民興産的載體。

  “我們不只是修一條溪、種一片田,而是盤活全流域資源。”市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綜合協調科科長黃宏波介紹,泉州聚焦“在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上作出示範”要求,聚力打造“世遺泉州·田園風光”農文旅商標杆賽道。今年9月份,泉州制定出臺全市田園風游標準化建設指導意見,提出以“四美工程”為抓手,推進全域田園風游標準化建設,讓美麗河道實現流域治理生態化、河道提升景觀化、水系利用效益化,美麗田園實現農田建設連片化、田園佈局園區化、生産服務社會化,美麗村莊實現城鄉佈局一體化、人居風貌品質化、文化賦能場景化,美麗經濟實現業態融合特色化、産銷體系品牌化、招商運營平臺化,構建“農林漁並舉、産加銷一體、農文旅商融合”的城鄉共富新模式,力爭“十五五”期間建成“世遺泉州·田園風光”項目超30個,帶動和美海絲僑鄉全面振興。(記者 范金林)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