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作為全國開展“一老一小一新”專項志願服務行動入選城市,廈門積極探索,形成“專業支撐+共創參與”志願服務模式——志願“微光”點亮鷺島
“林叔,我幫您清理陽臺的積水,再給您講講防蚊小技巧!”近日,在高齡老人林阿毛家中,廈門市蓮雲社區志願者王如秀一邊麻利地清理花盆托盤,一邊耐心為老人講解生活技巧。
這暖心一幕,正是近期廈門“一老一小一新”專項志願服務行動的鮮活縮影。去年,中央社會工作部在全國範圍內支持部分城市開展“一老一小一新”專項志願服務行動,擴大針對老年人、青少年和新就業群體的志願服務供給。
廈門作為入選城市,積極響應、探索實踐,通過強化頂層設計、廣泛聯動多方力量等,形成“專業支撐+共創參與”志願服務模式。據介紹,行動從去年11月啟動以來,共培育48支志願服務隊伍,發展志願者超1200名,累計開展194場活動,直接惠及7431人,撬動社會資金超117.6萬元。
精準對接需求
“蓮雲社區60歲以上老人佔比達17%,其中60歲至70歲低齡長者佔老年群體的30%。他們時間充裕,但卻面臨適應退休角色困難、社交需求未被滿足的困境。”蓮雲社區黨委書記王喜娜介紹。
為充實社區志願服務力量,同時讓低齡長者老有所為,近年來,該社區探索低齡長者服務困難長者的社區居家養老模式,推動低齡長者從被服務者向社區治理參與者轉變。經過宣傳觸達、體驗參與、正式註冊、崗前培訓等環節,今年3月17日,社區正式組建了一支由33位低齡長者組成的志願服務隊——蓮雲社區“蓮心家”低齡長者志願服務隊。
“以前在社區幫忙,都是你喊我,我喊他,活動自發、零散,參與人員也不固定。現在有了一支志願隊,每次在群裏發佈任務,大家都積極響應,組織力和號召力都更強了。”王如秀感慨道。
如今,這支隊伍已成為社區志願服務的穩定力量。社區圍繞重要節慶、困難長者需求等,組織社區低齡長者開展了60多場普惠志願服務。
這一成效的取得並非一蹴而就。最初,蓮雲社區圍繞長者慢性病管理需求,策劃了兩場愛心義診活動,但活動未能精準對接老人的就醫需求,這讓王喜娜十分困擾。
一本“指南”、一位“導師”的到來,成為破題的關鍵。據悉,廈門為推動志願服務規範化,制定了《項目實施標準指南》,細化服務推進、成效評估等關鍵流程,並構建“中期問題診斷+末期成效評估”的全週期考核體系;同時為每個項目配備資深社工,提供全流程專業支撐,及時解決需求分析存在偏差、活動設計同質化等問題。
“我們根據《指南》,在復盤義診活動時,發現了服務存在精準度不足的問題,但又由於缺乏相關活動經驗,不知該如何解決。”王喜娜説,帶著問題,社區找到專業督導老師——湖裏區霞輝老年社會服務中心執行副主任司瑞玲。
司瑞玲針對活動開展存在的問題,給出了具體建議。在她的指導下,蓮雲社區整合社區居民骨幹、健康醫療等多元資源,推出“健康巴士”系列活動,構建起早期篩查、健康教育、早期干預等全鏈條服務體系,並針對困難老人需求建立醫療單位、社工、志願者三位一體的社區健康互助網絡。截至目前,“蓮心家”低齡長者志願服務隊實際服務長者超2160人次。
服務更加專業
“你看,外賣小哥還在外面奔波,很辛苦,我們把做好的蛋撻送給他們好不好?”近日,“守護星計劃——‘新’火相傳”新媒體志願服務項目成員周佳瑜,耐心地輕聲引導一名孤獨症兒童。在她的不斷鼓勵下,孩子終於鼓起勇氣,將親手製作的蛋撻送到外賣員手中。
“這個小小的舉動,對於普通孩子來説或許很平常,但對於孤獨症兒童而言,卻需要邁出很大一步。”周佳瑜説。
“起初孩子們很緊張抗拒。關鍵時刻,前期專業培訓上學到的應對方法派上了用場。”周佳瑜回憶道,培訓邀請了特教學校老師授課,他們結合真實案例,教志願者面對孤獨症兒童,如何使用語言溝通,以及用圖片、視覺提示等非語言互動方法,並強調要有足夠耐心等待他們作出回應。
據悉,廈門針對不同服務領域的需求,邀請專家圍繞“需求評估”“品牌建設”等開展專題培訓,注重志願者通識力增強。
周佳瑜告訴記者,她也是一名新媒體工作者,她所在的服務隊由22名新媒體從業者組成。為了發揮行業傳播優勢,培訓還指導新媒體志願者在線上規範發聲,比如注意避免標簽化表述、保護隱私等原則,幫助公眾更客觀地認識孤獨症群體。
目前,廈門已累計開展43場有針對性的實操培訓,培訓志願者662人次。
匯聚多方愛心
天氣漸冷,湖裏區海天社區燦坤園區內涌動著陣陣暖意。愛心義診、肩頸推拿、遊戲互動、健康禮包發放……在志願者的引導和協助下,34名網約車司機在這裡感受到了冬日的溫暖關懷。
這份關懷匯聚了社會各界的愛心力量:驛車旭集團提供場地、拯濟堂帶來專業肩頸推拿、天倫醫院開展脊椎檢查等基礎健康服務、若干商家贊助健康禮包……這些愛心力量,成為網約車司機堅實的“後援團”。
“社區所轄的驛車旭集團,約有600名網約車司機。我們前期深入調研發現,受長期久坐的職業特性影響,他們普遍存在肩頸勞損、腰椎疼痛等健康問題。”海天社區工作人員李雙穎介紹,項目啟動後,社區針對網約車司機的健康需求,主動與社區所轄的相關資源單位進行精準對接,連結了21家核心合作夥伴,涵蓋企業、社工機構、醫院、銀行、臺青基地等,形成了覆蓋廣泛、功能互補的資源網絡。
基於以上資源網絡,該社區平均每月開展一次關懷活動,在園區精心打造了集健身房、休息區于一體的“司機之家”;此外,廈門弘愛醫院主動提出,為社區的網約車司機提供相關專項體檢與義診。
“平時只顧跑單,今天才知道健康最重要,謝謝你們!”一位網約車司機在關懷活動留言板上的感言讓李雙穎記憶猶新。“這些關懷活動不僅讓網約車司機感受到社會的溫暖,也推動著他們實現角色轉變,成為服務者。”李雙穎説,社區順勢組建網約車志願隊,隊員們也積極參與愛心送考、協助行動不便老人就醫等公益活動,成為基層治理的一股新力量。
為推動志願服務項目常態化開展、長效化發展,持續培育壯大志願力量,廈門還系統梳理了“一老一小一新”專項志願服務行動工具包,為志願服務項目提供實操指南。“工具包內含資源清單與連結方式,可直接對接醫院開展老人義診、聯動學校組織兒童活動以及一鍵聯繫企業與高校協同助力,實現找資源有清單、報項目有依據、管項目有方法。”廈門市委社會工作部四處負責人説。(記者 傅韜旭)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