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灣區行_fororder_灣區行_副本
首頁 > 廣東頻道 > 教育> 正文

積分入學學位數量與市民需求尚有差距

2017-04-24 11:07:55 來源:南方日報 編輯:陳偉讚 責編:董健雄

  近日,惠州市惠城區教育局、仲愷高新區宣教辦相繼發佈《2017年異地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申請積分入讀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起始年級公告》、《仲愷高新區義務教育階段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積分制入讀公辦學校起始年級積分辦法》。一石激起千層浪,文件發佈後,便引發許多外來務工人員的熱議。

  積分入學,指以積分排名方式安排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讀公辦學校,進一步推動教育公共服務均等化。惠城區和仲愷高新區有著不同的區域情況,兩區的積分項目和分值也有所不同。

  在惠城區,積分入學總分=在惠城參加社保(最高60分)+住房保障(最高30分)+居住年限(最高18分)+投資納稅(最高12分)+加分獎勵(最高30分)。這是今年的積分公式。

  在仲愷高新區,以申請人父或母或法定監護人一方在仲愷服務年限、參保年限、居住年限、投資納稅、學歷、職稱、社會公益活動等方面情況作為計算積分的依據。共有七個積分項目,其中一至六項為基本積分,第七項為附加項目。此外,列入仲愷高新區高層次人才或“愷旋人才計劃”管理的人員子女,軍烈屬子女,駐仲愷部隊直屬子女,被評為仲愷好人(或市級以上)的子女,低保家庭子女,按照仲愷高新區戶籍適齡兒童入學辦法就讀。

  對比發現,在仲愷高新區,房産的重要性有所降低,而技術、技能的地位顯著提升。在仲愷高新區,參加社保的分值最高得分為40分,住房保障最高得分為20分,此兩項在該區積分入學總分中的佔比均低於惠城區的同類項目所佔權重。此外,仲愷高新區作為惠州市外來務工人員最多的一個區,特別將在該區就業和學歷技能職稱列為積分項目,兩項目的最高得分均為20分。

  “以房産作為標準進行入學積分,不利於沒有房産的中低收入者享受優質教育。”惠州網友“黃金島”説,從積分入學,一方面可以看出優質教育資源的稀缺,另一方面,是否擁有房産成了影響孩子入學的重要指標,這讓他感覺有些“拼爹”。

  早在2013年,仲愷高新區以惠環街道為試點,率先在全市推行積分入學。2014年,仲愷高新區在全區全面推開該政策,按照一定的積分項目和標準計算學生積分,學校在滿足本地戶籍學生情況下按照積分高低錄取隨遷子女。2015年起,惠州在全市全面實施隨遷子女積分入學辦法。隨著積分入學政策的全面鋪開,越來越多的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享受到了公平、優質的教育資源,實現了“有學上”到“上好學”的質變。

  據最新統計數據,截至2016年7月惠州全市有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子女300432人,其中在公辦學校就讀179642人,入讀公辦學校比例達59.79%。但換言之,仍有逾四成的隨遷子女只能入讀民辦學校。

  教師張俊峰表示,就積分入學政策本身而言,對於在公辦學位緊張情況下,破解有限學位的公平分配問題,是一個有益的嘗試。再則,積分入學學位缺口依舊不小同樣值得關注,其背後凸顯的矛盾是教育資源供給總量不能滿足因城市人口日益增多而産生的需求。這又存在一個全國教育資源一體化和均等化的平衡問題。

  雖説從目前來看還無法完全滿足這種需求,但是呼籲教育部門從便民、利民的角度出來,給家長們更為明確的指引和服務,出臺配套的針對各義務教育單位的招生過程指引,保證招生過程的公平、規範、高效,是不少市民的心聲。(南方日報記者 黃珊)

  

相關新聞